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38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加工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羽毛球运动在家庭运动休闲中使用的非常的广泛,且由于羽毛球在使用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对于羽毛球的运动轨迹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羽毛球制造的过程中一个羽毛球上使用的羽毛需要完全相同,从而需要羽毛分拣装置分拣,其中的加工过程为,羽毛沿着第一滑道进行移动,到达夹具上,夹具将羽毛夹取再进行抬升,再通过摄像机进行快速拍照,再将羽毛的照片送入电脑进行比对,分析过后,再将羽毛放置到第二滑道上进行移动,通过电脑对比的图像信息迅速分类出指令设备对羽毛进行分类投递。

在羽毛需要进行摄像时,需要通过专用夹具将羽毛片夹起,如目前专利网上公开的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申请号为201610219438.8)这种夹具虽然能进行分拣,但当羽毛片根部直径较小时,夹具不容易完全夹紧,从而导致夹持效果不佳,且当夹持完毕后,夹具放开羽毛后羽毛片容易抵触在支撑板上,导致羽毛卡住,难以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其具有夹具释放后便于羽毛片输送出,避免卡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包括竖向固定板、底板、夹持机构,所述底板与夹持机构均固定在竖向固定板上,所述竖向固定板上设有送料通孔,所述竖向固定板与底板之间设有负压吹气输送装置,所述负压吹气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板、气体导向块,所述输送板两侧面分别与竖向固定板和底板固定,所述气体导向块固定连接在输送板顶部,所述输送板顶部设有供羽毛片通过的输送缺口,所述输送缺口与送料通孔相通,所述气体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道和供气体输入的输气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一端与输气通道相通,所述导向通道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通道远离输气通道一端与输送缺口相通,所述导向通道远离输气通道一端靠近竖向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机构夹持羽毛进行拍摄,当拍摄完毕后,夹持机构将羽毛片放开,从而羽毛片抵触在底板上,导向通道内的气体喷出后向竖向固定板远离夹持机构一侧移动,且在竖向固定板远离夹持机构的一侧由于高速流动的气体产生了较大的负压,从而竖向固定板靠近夹持机构一端的气体向竖向固定板远离夹持机构的一侧流动,从而使底板上形成向竖向固定板移动的气流,而由于羽毛片质量较轻,从而气流能有效的带动羽毛片从底板向竖向固定板位置移动,直接被带出竖向固定板,从而移动到外部的输送带上进行输送走,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片卡在底板上而无法输送,提高了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固定板远离输送板一侧固定有导向尾板,所述导向尾板上设有与送料通孔相通的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缺口侧壁上设有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通过导向缺口的气体能进行向中心聚集,由于在导向尾板位置设置缩口,从而供气体出去的位置较小,导致气体流经导向缺口时流速提高,从而能更快的带动羽毛片移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通道倾斜角度在10~35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通道倾斜角度为10~35度的锐角时能减少对输送缺口的冲击,减少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通道倾斜角度为3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通道倾斜角度为30度时,作用在羽毛片上的气流能对羽毛片上的羽毛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从而提高了羽毛片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负压吹气输送装置均设有若干组,所述气体导向块内设有若干个导向通道,所述若干个导向通道均与输气通道相通,所述输气通道两端贯穿气体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夹持机构与负压吹气输送装置组合在竖向固定板上,从而能进行较多的羽毛进行同时的夹持与输送,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负压吹气输送装置均设有四组,所述气体导向块内设有四个导向通道,所述四个导向通道均与输气通道相通,所述输气通道两端贯穿气体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设置4个导向通道时,外界起源通过气体导向块两侧的输气通道进入,从而外界供气充足,气体再通过导向通道流出,从而四个导向通道内输出的其他基本上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从而保证每个负压吹气输送装置的输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吹气输送装置外缘设有固定框,所述输送板与气体导向块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在竖向固定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对输送板与气体导向块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对输送板与气体导向块之间的连接效果,有效的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气体导向块产生掉落,且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有效的减少了工作时的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定位块、压块、限位块,所述竖向固定板上设有供定位块向底板顶部推动的定位伸缩器,所述定位块远离竖向固定板一侧设有供羽毛片进入的定位凹槽,所述竖向固定板上设有供压块向底板顶部推动的下压伸缩器,所述压块推入定位凹槽内,所述限位块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竖向固定板上设有供限位块横向滑动的限位伸缩器,所述定位块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块横向滑入定位凹槽的滑动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羽毛片需要进行夹持时,定位伸缩器推动定位块下压到底板顶部,羽毛片再被输入进来到定位凹槽内,下压伸缩器再推动压块进入到定位凹槽内,从而通过压块将羽毛片能压在底板顶部,再通过限位伸缩器的横向推动作用将限位块在底板顶部横向推动,从而羽毛片推动羽毛到限位凹槽的侧壁上,从而实现了对羽毛片的5个方向的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羽毛的夹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顶部设有挡板,相邻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定位块宽度,所述挡板内设有供限位块横向滑动的存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羽毛片的位置起到了有效的限制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压块、定位块、限位块松开后羽毛片从底板上滑落,且限位块能滑入存储槽内,有效的防止影响羽毛片滑到外部的输送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伸缩器上套设有供限位块推回存储槽的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块与定位块首先与羽毛片进行分离,此时限位伸缩器放松,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能提高限位伸缩器的缩回速度,从而提高限位块的滑动分离速度,从而能使限位块与抵触羽毛片的竖向定位凹槽侧壁能快速的形成供羽毛片通过的间隙,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片卡在底板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对羽毛片的夹持稳定性;

2、羽毛片输送效果好,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片产生卡住的现象;

3、多个通道进行同时工作,提高了设备运行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吹气输送装置与竖向固定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吹气输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C-C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8是负压吹气输送装置与夹持机构的安装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向尾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D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块的结构图。

图中,1、竖向固定板;11、送料通孔;2、底板;3、夹持机构;4、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1、输送板;42、气体导向块;43、输气通道;44、导向通道;45、输送缺口;46、固定框;5、导向尾板;51、导向缺口;52、缩口;6、定位伸缩器;61、定位块;62、定位凹槽;63、滑动通孔;7、下压伸缩器;71、压块;8、限位伸缩器;81、限位块;82、复位弹簧;9、挡板;91、存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竖向固定板1、底板2、夹持机构3,底板2与夹持机构3均固定在竖向固定板1上,竖向固定板1上设有送料通孔11,外界的输送器将羽毛输送到夹持机构3上,夹持机构3将羽毛夹持住供摄像机进行拍摄,拍摄后的羽毛被夹持机构3进行释放,羽毛片就抵触在底板2上再通过外力的作用,移动过送料通孔11进入到位于竖向固定板1远离夹持机构3侧面的输送器上进行输送出去。

如图1、3、4所示,竖向固定板1与底板2之间设有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包括输送板41、气体导向块42,输送板41两侧面分别与竖向固定板1和底板2固定,气体导向块42固定连接在输送板41顶部,输送板41顶部设有供羽毛片通过的输送缺口45,输送缺口45与送料通孔11相通,气体导向块42内设有导向通道44和供气体输入的输气通道43,导向通道44一端与输气通道43相通,导向通道44向下倾斜设置,导向通道44远离输气通道43一端与输送缺口45相通,导向通道44远离输气通道43一端靠近竖向固定板1。

如图1-6所示,夹具安装到羽毛分选机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将待检测羽毛片向夹持机构3输送,夹持机构3将与羽毛片进行夹持,通过摄像机进行拍摄,拍摄的图像传输到电脑内对羽毛片进行对比分析,当分析完毕后,夹持机构3将羽毛片放开,从而羽毛片抵触在底板2上,外界的气源接到输气通道43内,并向输气通道43进行输送气体,从而流入输气通道43内的气体通过输气通道43竟然导向通道44里,由于导向通道44倾斜设置,且导向通道44远离输气通道43一端靠近竖向固定板1,从而从导向通道44内的气体喷出后向竖向固定板1远离夹持机构3一侧移动,且在竖向固定板1远离夹持机构3的一侧由于高速流动的气体产生了较大的负压,从而竖向固定板1靠近夹持机构3一端的气压略高于竖向固定板1远离夹持机构3的一侧的气压,从而竖向固定板1靠近夹持机构3一端的气体向竖向固定板1远离夹持机构3的一侧流动,从而使底板2上形成向竖向固定板1移动的气流,而由于羽毛片质量较轻,从而气流能有效的带动羽毛片从底板2向竖向固定板1位置移动,而移动到竖向固定板1位置的羽毛片,能直接受到从导向通道44吹出的气流作用,直接被带出竖向固定板1,从而移动到外部的输送带上进行输送走,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片卡在底板2上而无法输送,提高了使用效果。

实施例2: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9所示,竖向固定板1远离输送板41一侧固定有导向尾板5,导向尾板5上设有与送料通孔11相通的导向缺口51,导向缺口51侧壁上设有缩口52,导向尾板5的导向缺口51两侧壁倾斜形成了缩口52,从而需要通过导向缺口51的气体能进行向中心聚集,由于在导向尾板5位置设置缩口52,从而供气体出去的位置较小,导致气体流经导向缺口51时流速提高,从而能更快的带动羽毛片移出,且缩口52能引导羽毛片向中心位置靠近,从而有效的使羽毛片移出后能进入外部的输送带上,便于羽毛片移动。

如图6所示,导向通道44倾斜角度为10~35度的锐角时能减少对输送缺口45的冲击,减少噪音的产生,且出气后流动的方向与羽毛片的移动方向形成的小角度的锐角,从而吹出的力能更好的直接作用到羽毛片上,提高对羽毛片的输送效果,而当导向通道44倾斜角度为30度时,作用在羽毛片上的气流能对羽毛片上的羽毛纹路产生较大的垂直抵触作用,从而提高了推动力,从而提高了羽毛片的移动速度。

如图7所示,夹持机构3、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均设有若干组,气体导向块42内设有若干个导向通道44,若干个导向通道44均与输气通道43相通,输气通道43两端贯穿气体导向块42,能进行较多的羽毛进行同时的夹持与输送,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如图7所示,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外缘设有固定框46,所述输送板41与气体导向块42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框46上,所述固定框46固定连接在竖向固定板1上,输送板41以及气体导向块42固定后,再通过固定框46对输送板41与气体导向块42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对输送板41与气体导向块42之间的连接效果,有效的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气体导向块42产生掉落,且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有效的减少了工作时的振动。

实施例3:一种羽毛球羽毛检测专用夹具,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12所示,夹持机构3包括定位块61、压块71、限位块81,竖向固定板1上设有供定位块61向底板2顶部推动的定位伸缩器6,定位块61远离竖向固定板1一侧设有供羽毛片进入的定位凹槽62,竖向固定板1上设有供压块71向底板2顶部推动的下压伸缩器7,压块71推入定位凹槽62内,限位块81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2上,竖向固定板1上设有供限位块81横向滑动的限位伸缩器8,定位块61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块81横向滑入定位凹槽62的滑动通孔63。

夹持机构3、负压吹气输送装置4均设有四组,气体导向块42内设有四个导向通道44,四个导向通道44均与输气通道43相通,输气通道43两端贯穿气体导向块42,当羽毛片需要进行夹持时,定位伸缩器6推动定位块61下压到底板2顶部,羽毛片再被输入进来到定位凹槽62内,下压伸缩器7再推动压块71进入到定位凹槽62内,从而通过压块71将羽毛片能压在底板2顶部,再通过限位伸缩器8的横向推动作用将限位块81在底板2顶部横向推动,限位块81通过滑动通孔63进入定位凹槽62内,从而羽毛片推动羽毛到限位凹槽的侧壁上,从而实现了对羽毛片的5个方向的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羽毛的夹持效果。

底板2顶部设有挡板9,相邻挡板9之间的距离等于定位块61宽度,挡板9内设有供限位块81横向滑动的存储槽91,挡板9对羽毛片的位置起到了有效的限制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压块71、定位块61、限位块81松开后羽毛片从底板2上滑落,且限位块81能滑入存储槽91内,有效的防止影响羽毛片滑到外部的输送带上。

限位伸缩器8上套设有供限位块81推回存储槽91的复位弹簧82,压块71与定位块61首先与羽毛片进行分离,此时限位伸缩器8放松,通过复位弹簧82的复位弹力能提高限位伸缩器8的缩回速度,从而提高限位块81的滑动分离速度,从而能使限位块81与抵触羽毛片的竖向定位凹槽62侧壁能快速的形成供羽毛片通过的间隙,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片卡在底板2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