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7422发布日期:2022-05-16 20: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尤其是组装类产品的生产,一件产品上会需要用到多种零部件进行组装。目前,在我国的工厂和车间管理中,大多都早已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用料入库出库智能管理体系,将生产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原料及零部件在仓库中统一存放并登记入库,在使用时再通过该管理系统进行出库,并由人工或自动化设备按部门、车间等一线单位为分类项,将用料整合后进行统一配送。零件送达到一线单位后,操作人员再重新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投入到各自对应的工序或设备当中。
3.用料智能出入库管理系统一般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类企业中。该类企业往往会将生产所需原料、零部件、前道工序库存件等在仓库中统一存放,待需要时由领料人申请领料,将部门所需的各种原料和零部件打包后登记出库,统一配送至对应的部门,然后在各个部门中重新分拣,按生产工序或设备进行部门内最后的终端配送。
4.在大规模的组装生产过程中,每个部门或工序对零部件的供应需求是非常大的,但现场往往并不会存放过多的原料,这就需要仓库源源不断地向现场车间配送,然后利用扫码等方式进行人工分拣和用料登记。但由于数量巨大,当零部件在现场重新分配时,卸料、取料、扫码、按信息分类、分别转运等分拣操作堆积起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分拣速度慢,耗时长,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分拣出错的风险。这种人工分拣配送的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由于效率不高,很容易会限制下游工序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分拣效率高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
6.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输入端设有位于输送带上方的图像采集装置,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多个推料组件,输送带的另一侧设有与推料组件对应的导料槽,导料槽的输入端位于输送带一侧,导料槽的另一端设有储料槽,所述推料组件包括位于输送带上方的推料板及驱动推料板向靠近或远离导料槽方向移动的直线位移驱动装置。
7.该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优点在于,其通过输送带上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输送带上的零件,控制系统通过其采集的零件图像进行识别,以判断其零件种类及型号。推料组件的设置用以将相应的零件推入导料槽并经导料槽输出至对应的储料槽内,从而实现对零件的自动筛选,大大减少了人工筛选所消耗人力,相较于人工筛选,其筛序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出错的概率也更小。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所述推料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与推料板连接的铲板。
9.挡板及铲板的设置使得推料组件能够将零件完全推入导料槽内,防止其从两侧或底部遗落在输送带上。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储料架,储料架包括上储料托架及上储料托架下方的下储料托架,所述储料槽设于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上。
11.储料架的设置实现了储料槽的安装。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的设置提高了单位面积内储料槽的个数,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所述导料槽的下方设置有升降器,升降器的输出端与导料槽固连。
13.升降器的设置使得导料槽能够根据储料槽的位置调整其高度,以使零件能够准确导入对应储料槽内。
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所述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倾斜设置,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上均设置有磁吸。
15.将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倾斜设置使得物料输入储料槽后能够堆积于其底端,进而防止零件堆积于其输入口处,而磁吸的设置能够防止储料槽滑落。该磁吸优选为电磁铁。当储料槽满料后,系统可控制电磁铁断电,此时操作人员可人工更换储料槽。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具体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立体图;
18.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是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俯视图;
20.图4是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的左视图;
21.图5是推料组件的立体图。
22.图中,输送带1,图像采集装置2,推料组件3,导料槽4,储料槽5,推料板6,直线位移驱动装置7,机架8,挡板9,护板10,上料工作台11,铲板12,储料架13,上储料托架14,下储料托架15,升降器16,磁吸17。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参见图1至5,本实施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包括输送带1,输送带的输入端设有位于输送带上方的图像采集装置2,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多个推料组件3,输送带的另一侧设有与推料组件对应的导料槽4,此处对应指数目及位置的对应,即输送带一侧的一个推料组件,对应输送带另一侧对应设置的一个导料槽。导料槽的输入端位于输送带一侧,导料槽的另一端设有储料槽5,推料组件包括位于输送带上方的推料板6及驱动推料板向靠近或远
离导料槽方向移动的直线位移驱动装置7。
26.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通过输送带上方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输送带上的零件,控制系统通过其采集的零件图像进行识别,以判断其零件种类及型号。推料组件的设置用以将相应的零件推入导料槽并经导料槽输出至对应的储料槽内,从而实现对零件的自动筛选,大大减少了人工筛选所消耗人力,相较于人工筛选,其筛序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出错的概率也更小。
27.本实施例中,输送带安装于机架8上,其由交流电机搭配凸轮分割器实现步进式输送。此外,其也可采用伺服电机、编码器等部件实现对零件的精准送料。
28.图像采集装置采用ccd相机,其安装于机架上的龙门架上,并位于输送带的输入端一侧。ccd相机将采集到的零件图像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控制主机处,该控制主机优选为工控机。工控机在收到零件图像后通过将其与预存的零件图像对比,得到该零件的具体种类及型号。如果对比不能得出零件种类及型号,零件可通过输送带直接从其输出端输出,以便操作人员人工筛选该零件。
29.本实施例中,直线位移驱动装置可为气缸、油缸、电缸等驱动设备,其机体固设于机架上的安装板上,其输出端通过与推料板固连。本实施例中,直线位移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与输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推料板为中部与直线位移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的板状结构,其两端可设置挡板9,以防止零件在推料板推动过程中从其两侧滑出。
30.导料槽用于引导零件从输送带输出至对应的储料槽内。其输入端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输送带的一侧,其另一端位于储料槽的输入口处,其两侧具有防止零件掉落的护板10。优选的,导料槽倾斜向下设置,这样利于零件滑落至储料槽内。导料槽底部可设置能够自动开合的门。
31.储料槽用于存储从导料槽输送过来的零件,以实现对筛选零件的存储。其设置于储料架上。
32.工作时,产线的最前端有一个上料工作台11,分拣员可将待分拣物料搬运到上面。输送带上划有上料方格,以引导分拣员将物料放在上料方格内。每两个上料方格之间中心距离即为每两个下料通道之间的距离。物料进入产线后,会先到达龙门架下方,其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会采集已就位的零部件图像,并发送至工控主机进行特征识别,与库中预先定义好的零部件样例进行比对,以得到该零件的型号与所属信息,随后将对应所属的储料槽信息发送至plc。
33.输送带由交流电机搭配凸轮分割器进行驱动,输送带每次会运行一个下料通道的距离然后做短暂停留,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上料方格内的物料直到到达所属储料槽为止,会在每一个通道口停留一次,这样可以保证下料位置的准确度,也给直线位移驱动装置留出动作时间。
34.当零件被输送至对应的储料槽处后,推料板在直线位移驱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零件朝对应的储料槽移动,直至其通过导料槽流入对应储料槽后,推料板及直线位移驱动装置恢复原位,以待下次动作。
35.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推料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9,两挡板之间设有与推料板连接的铲板12。
36.挡板及铲板的设置使得推料组件能够将零件完全推入导料槽内,防止其从两侧或
底部遗落在输送带上。
37.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储料架13,储料架包括上储料托架14及上储料托架下方的下储料托架15,储料槽设于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上。
38.储料架的设置实现了储料槽的安装。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的设置提高了单位面积内储料槽的个数,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39.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导料槽的下方设置有升降器16,升降器的输出端与导料槽固连。
40.升降器的设置使得导料槽能够根据储料槽的位置调整其高度,以使零件能够准确导入对应储料槽内。
41.具体的,当零件与上储料托架上的储料槽对应时,升降器驱动导料槽上升至其输出端与该储料槽对应处。当零件与下储料托架上的储料槽对应时,升降器驱动导料槽下降至其输出端与该储料槽对应。本实施例中,升级器为气缸。
42.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零部件智能分选系统,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倾斜设置,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上均设置有磁吸17。
43.将上储料托架及下储料托架倾斜设置使得物料输入储料槽后能够堆积于其底端,进而防止零件堆积于其输入口处,而磁吸的设置能够防止储料槽滑落。该磁吸优选为电磁铁。当储料槽满料后,系统可控制电磁铁断电,此时操作人员可人工更换储料槽。
4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用于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相应的技术方案,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可做出若干与其等同的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