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46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用和工业用型煤及其辊筒式高低压成型设备,特别是一种非 对辊气脱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对辊型煤成型设备中的对辊结构至今以有一百多年历史,国内外民用及工 业用辊筒结构的型煤生产设备,其传统成型结构都是采用对辊结构(即一对直 径完全相等、外径表面设有若干半个型煤形状的凹坑的辊筒),传统型煤对辊(辊 的直径相等)成型机无脱模结构的设置,仅靠型煤自重脱模,所生产出来的实 心型煤由于燃烧不充分,造成能源浪费。为解决型煤燃烧不充分问题,中国专
利公开了一种对辊成型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ZL 00135180. X、 CN1117837C)提 出了在对辊间的型煤成型压合区中间设置芯棒,这种设备生产出来的有通孔的 型煤燃烧充分,但这种通孔和型煤粘合面平行实际上减少型煤粘合面积,影响 型煤强度,型煤在运输燃烧过程易破损变成两个半球状实心型煤;以上两种型 煤对辊成型设备的进料口狭长,原料煤很难进入压力压合区成型,而在对辊中 间设置芯棒,原料煤更难进入对辊的压合区成型,尽管加大了进料口电动机功 率和增加粘合剂比例,而生产的型煤成球率难于达到设计要求,制约了型煤产 业化的发展;同时通孔破坏了型煤上的压合筋及粘合面的完整性,破坏了型煤 的结构强度,且插芯棒模压成型的型煤同时直接脱模,破损率高,基于上述原因, 因此型煤成型效率较低,辊压脱模时型煤的完整率不高。目前对辊结构的成型机为了成型普遍采用的措施①加大进料电动机功率, 以增加型煤成型的模压力,提高成型效率;②增加粘合剂使用量比例,以提高 型煤脱模后的完整率;但措施①耗能大,措施②增加了粘合剂成本,且生产的 型煤强度软硬悬殊造成成型破损率高,周转运输破损率高,燃烧破损率高,特 别是有孔型煤燃烧破损不但失去有孔型煤特点,还增加了粉尘排放污染环境, 造成这些后果真正原因就是对辊结构所造就的狭长进料口满足不了型煤成型要 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以解决上述型煤辊 压成型设备所存在的问题。
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型煤粘合面型煤中心设有引燃 孔,引燃孔是一通孔或是其底部设有引燃层的非通孔。
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制造设备,含料仓、电机驱动齿轮箱带动两个贴合的辊 筒相向等速转动,其特征在于在筒径不同的大辊筒及小辊筒的外圆表面上分 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半型煤模坑,在大辊筒上的每个半型煤模坑中设有带气门 的芯棒,气门腔中的芯棒套设有弹性元件,在大辊筒内的转轴固定有气门控制 板,自适应下垂的气门控制板的下沿边与芯棒的顶端相顶触。
型煤模坑中的芯棒长度小于或等于两个半型煤模坑坑底之间的距离,可根 据需要调整芯棒调整型煤引燃孔的长度,以生产具有通孔的或是具有引燃层的 型煤;弹性元件为碟形弹簧,筒径不同的大辊筒及小辊筒系为一只大辊和一只 小辊的非对辊结构,当型煤成型后,插入其中的芯棒转动至气门控制板下边沿,芯棒被顶出,弹簧被压縮,同时打开气门,在压力空气的作用下型煤脱离模坑, 型煤脱模之后弹簧对芯棒提供回复力以使其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直径不同的大辊筒和小辊筒的贴合相向转动, 可增大型煤的两辊筒之间的进料口空间,使原料煤易进入压合区,并且模坑对 型煤的模压力更大,所生产的型煤强度大,成型率高,因此电机功耗可减少50%, 粘合剂添加量减少30% 40%,对有些煤种可实施无粘合剂的高压成型;通过调
整芯棒长度可生产通孔型煤或具有引燃层的非通孔型煤,采用在型煤在成型之 后气压脱模,可保证其完整率。


图1为本发明型煤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本发明型煤制造设备A部放大图3为本发明型煤制造设备所生产出来的型煤立体图4为本发明型煤制造设备所生产出来的有引燃层的型煤剖视图。
图中L型煤;2.引燃孔;3.引燃层;4.大辊筒;5.小辊筒;6.半模坑; 7.气门;8.芯棒;9.弹簧;IO.气门控制板;11.气孔;12.料仓;13.原料,14.
压合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往料仓12添加原料13,启动电机驱动齿轮箱带动两个辊筒相 向等速转动,大辊筒4和小辊筒5之间形成大的进料口,原料13 (煤粉)从两辊筒之间的进料口进入进料区,大辊筒4上的芯棒8向下搅压原料13进入大辊 筒4和小辊筒5上的半模坑6,当大辊筒4和小辊筒5上的对应的半模坑6相合 并对原料13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得型煤1在辊筒的模压力下成型,成型的型煤 1粘合面垂直方向插有芯棒8,成型的型煤1处于大辊筒4的半模坑6中并随着 大辊筒4转动,如图1和图2所求当成型后的型煤1运动至大辊筒4的底部时, 插入型煤1中的芯棒8转动至气门7控制板10下边沿,芯棒8被顶出带动型煤 1脱离半模坑6,碟形弹簧9被压缩,同时气门7上的气孔11喷射出高压空气 使用型煤1脱离芯棒8,如图3和图4所示,型煤1脱模之后碟形弹簧9对芯棒 8提供回复力以使其复位,由于型煤1模坑6中的芯棒8长度小于两个半型煤1 模坑6坑底之间的距离,因此所生产的型煤1上垂直于粘合面上的引燃孔2为 非通孔,引燃孔2底部至型煤1表面的一层为引燃层3,得到所需要的具有引燃 孔2及引燃层3的型煤1,引燃层3及型煤1粘合面上的压合筋14可保证型煤 1纵横方向快速引燃燃烧;本发明设备可调整型煤1模坑6中的芯棒8长度等于 两个半型煤1模坑6坑底之间的距离,则可生产出具有通孔的型煤1。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等同替换。 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 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型煤粘合面型煤中心设有引燃孔,引燃孔是一通孔或是其底部设有引燃层的非通孔。
2. 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制造设备,含料仓、电机驱动齿轮箱带动两个贴合的辊筒 相向等速转动,其特征在于在筒径不同的大辊筒及小辊筒的外圆表面上分 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半型煤模坑,在大辊筒上的每个半型煤模坑中设有带气 门的芯棒,气门腔中的芯棒套设有弹性元件,在大辊筒内的转轴固定有气门 控制板,自适应下垂的气门控制板的下沿边与芯棒的顶端相顶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型煤模坑 中的芯棒长度小于或等于两个半型煤模坑坑底之间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 为碟形弹簧,筒径不同的大辊筒及小辊筒系为一只大辊和一只小辊的非对辊 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非对辊气脱的型煤及其制造设备,在型煤粘合面中心垂直方向设有带引燃层的引燃孔,解决了型煤纵横方向的快速引燃充分燃烧问题;通过直径不同的非对辊对煤粉模压成型,即通过直径不同的大辊筒和小辊筒的贴合相向转动,可增大型煤的两辊筒之间的进料口空间,解决了传统对辊进料口狭窄使得进料模压不易的问题,且本发明设备的模坑对型煤的模压力更大,所生产的型煤强度大,成型率高,因此电机功耗可减少50%,粘合剂添加量减少30%~40%,对有些煤种可实施无粘合剂的高压成型;通过调整芯棒长度可生产通孔型煤或具有引燃层的非通孔型煤,采用在型煤在成型之后气压脱模,可保证其完整率。
文档编号C10L5/34GK101412938SQ20081015924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9日
发明者刘昌福 申请人:刘昌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