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19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炭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炭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这是困扰全球钢铁企业的一个重大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企业开始大力推广干熄焦技术。干熄焦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在干熄焦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被导入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并产生大量可供应用的蒸汽;从所述余热锅炉出来的惰性气体再由风机鼓入干熄炉中循环使用。在上述过程中干熄焦技术不仅实现了惰性气体的循环使用,而且由于熄焦过程是在密闭系统内完成的,因此有效减少了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459016U公开了一种干熄焦连续全封闭隧道式型煤炭化炉,所述炭化炉包括隧道式炉体和烟道,所述炉体的进出口处设有进、出口炉门,在所述炉体内的地基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的窑车将炉内的上部和下部隔离,在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与所述烟道连接设置有配风口,在实际生产时,可通过所述配风口向炉内配入空气, 加快炉内煤气的燃烧,从而提高焦炭的结焦速度。在所述炉体的尾部设有干熄焦段,在所述干熄焦段的起始处和所述出口炉门内侧处设有管身带孔的密闭气幕管,所述密闭气幕管垂直于隧道长度方向、横跨于炉内上半周;在所述干熄焦段的两侧炉内壁上设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循环管,所述氮气循环管包括与余热锅炉相连的抽气管,氮气经冷却、净化纯度后循环喷入炉内对红焦进行冷却。在实际生产时,将型煤按塔式平堆于窑车上,随窑车沿轨道进入隧道炉内的炭化区域进行焦化,结焦后再随窑车进入干熄焦段进行冷却,由于在实际生产时,型煤以窑车作为载体,在成型、结焦、熄焦到最终成为产品的过程中,型煤与窑车作为一个整体运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型煤相对于窑车的机械运动,使最后的型焦保持了完整的外观,因此该工艺有效提高了焦产品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机械损耗。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干熄焦段直接设置在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尾部,实际生产时,虽然所述干熄焦段通过所述出口炉门实现了与外部空气的隔绝,同时设置在所述干熄焦段的起始处和所述出口炉门内侧处的密闭气幕管,也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干熄焦段的密封效果,但是由于所述焦化炉的炭化区域中含有少量的氧,将干熄焦段与炭化区域直接相连,在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导致所述炭化区中的少量氧气进入所述干熄焦段,破坏所述干熄焦段的绝氧密封效果,从而影响焦炭的干熄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由于所述干熄焦段直接设置在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尾部,很容易导致所述炭化区中的少量氧气进入所述干熄焦段,破坏所述干熄焦段的绝氧密封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有效提高了所述干熄焦段的绝氧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技术方案为—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包括隧道式炉体,所述隧道式炉体设置有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在所述隧道式炉体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窑车,所述窑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烟道,所述烟道与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内部相连通;干熄焦炉,所述干熄焦炉与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干熄焦炉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密闭气幕管,在所述干熄焦炉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在所述干熄焦炉与所述隧道式炉体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与所述隧道式炉体通过所述出口炉门相连接,所述隔离区与所述干熄焦炉通过隔离区出口门相连接。所述密闭气幕管垂直于所述隧道式炉体的长度方向且横跨于炉内上半周。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所述总烟道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地表下,所述支烟道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上部的两侧壁内且与所述轨道相平行,所述上烟道位于所述炉体上方且与所述轨道相平行。在所述炉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炉外相通的配风口,所述配风口分别与所述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相连通。在所述隧道式炉体内的顶部设置有吊梁,所述吊梁横跨所述隧道式炉体的两侧壁设置,在所述吊梁的下方设置有吊顶,所述吊顶通过吊钩与所述吊梁接连。所述隧道式炉体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轨道平行。所述窑车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设置。在所述窑车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与所述窑车的上表面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以及在所述保温砖层的上表面设置的耐火砖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在所述干熄焦炉与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尾部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与所述隧道式炉体通过出口炉门相连接,所述隔离区与所述干熄焦炉通过隔离区出口门相连接。在实际生产时,所述型煤随所述窑车进入所述隧道式炉体进行焦化,焦化过程结束后,首先开启所述出口炉门,待所述窑车进入所述隔离区后,关闭所述出口炉门再开启所述隔离区出口门,等所述窑车完全进入所述干熄焦炉后,再关闭所述隔离区出口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隔离区,增强了所述隧道式炉体和所述干熄焦炉之间的隔离效果,能够防止所述隧道式炉体中的煤气进入所述干熄焦炉,有效提高了所述干熄焦炉的绝氧密封效果。(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所述总烟道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地表下,所述支烟道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上部的两侧壁内且与所述轨道相平行,所述上烟道位于所述炉体上方且与所述轨道相平行。在所述炉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炉外相通的配风口,所述配风口分
4别与所述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相连通。通过设置所述相通的烟道和配风口,能够使所述隧道式炉体内的烟气充分燃烧,提高型煤的结焦速度。(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所述隧道式炉体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轨道平行,所述窑车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窑车上部和窑车的下部有效隔绝,热量能够集中在所述窑车的上部空间。(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在所述窑车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由于所述窑车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很容易发生损坏,通过设置所述隔热层有效避免了窑车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所述窑车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层包括与所述窑车的上表面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以及与所述保温砖层的上表面连接设置的耐火砖层。这种保温砖加耐火砖层的设置方式有效提高了其隔热效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可变换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千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可变换方式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隧道式炉体;2-进口炉门;3-出口炉门;4-轨道;5-窑车;6_上烟道;7_干熄焦炉;8-密闭气幕管;9-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10-隔离区;11-隔离区出口门;12-总烟道;13-支烟道;14-配风口; 15-密封槽;16-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设置了隔离区10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如图1所示,包括隧道式炉体1,所述隧道式炉体1设置有进口炉门2和出口炉门3,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4 ;窑车5,所述窑车5设置在所述轨道4上;烟道,所述烟道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烟道为上烟道6,所述上烟道6设置在所述所述炉体的上方,且与所述轨道4平行;干熄焦炉7,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干熄焦炉 7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密闭气幕管8,在所述干熄焦炉7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非燃烧性气体为不含氧的且不能燃烧的气体,诸如惰性气体和氮气等,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无氧非燃烧性气体为氮气;在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10,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通过出口炉门3相连接,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干熄焦炉7通过隔离区出口门1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在实际生产时的使用过程如下将型煤按塔式平堆于窑车5上,随窑车5沿轨道4进入隧道炉内的炭化区域进行焦化,此时开启所述密闭气幕管8和所述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 ;待焦化过程结束后开启所述出口炉门3,推动所述窑车5进入所述隔离区10,等所述窑车5完全进入所述隔离区 10后,关闭所述出口炉门3,再开启所述隔离区出口门11,继续推动所述窑车5进入所述干熄焦炉7,等所述窑车5完全进入所述干熄焦炉7后再关闭所述隔离区出口门11,利用所述干熄焦炉7内的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喷出的冷氮气对所述红焦进行冷却。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设置了隔离区10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隧道式炉体1,所述隧道式炉体1设置有进口炉门2和出口炉门3,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4 ;窑车5,所述窑车5设置在所述轨道4上,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槽15,所述密封槽15与所述轨道4平行,所述窑车5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15设置;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窑车5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6,所述隔热层16包括与所述窑车5 的上表面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以及在所述保温砖层的上表面设置的耐火砖层。烟道,所述烟道与所述炉体内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 12、支烟道13和上烟道6,所述总烟道12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地表下,所述支烟道13 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上部的两侧壁内且与所述轨道4相平行,所述上烟道6位于所述炉体上方且与所述轨道4相平行;在所述炉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炉外相通的配风口 14, 所述配风口 14分别与所述总烟道12、支烟道13和上烟道6相连通;干熄焦炉7,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干熄焦炉7 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密闭气幕管8,所述密闭气幕管8垂直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长度方向且横跨于炉内上半周;在所述干熄焦炉7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同样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无氧非燃烧性气体为氮气;在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10,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通过出口炉门3相连接,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干熄焦炉7通过隔离区出口门1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在实际生产时的使用过程如下将型煤按塔式平堆于窑车5上,随窑车5沿轨道4进入隧道炉内的炭化区域进行焦化,此时开启所述密闭气幕管8和所述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在焦化过程中通过所述配风口 14向所述烟道中配入空气,使所述隧道式炉体1内的烟气能够燃烧完全;待焦化过程结束后开启所述出口炉门3,推动所述窑车5进入所述隔离区10,等所述窑车5完全进入所述隔离区10后,关闭所述出口炉门3,再开启所述隔离区出口门11,继续推动所述窑车5进入所述干熄焦炉7,等所述窑车5完全进入所述干熄焦炉7后再关闭所述隔离区出口门 11,利用所述干熄焦炉7内的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喷出的冷氮气对所述红焦进行冷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包括隧道式炉体(1),所述隧道式炉体(1)设置有进口炉门(2)和出口炉门(3),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窑车(5),所述窑车(5)设置在所述轨道(4)上;烟道,所述烟道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干熄焦炉(7),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干熄焦炉 (7)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密闭气幕管(8),在所述干熄焦炉(7)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无氧非燃烧性气体循环管(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熄焦炉(7)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10),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隧道式炉体(1)通过所述出口炉门(3)相连接,所述隔离区(10)与所述干熄焦炉⑵通过隔离区出口门(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气幕管(8) 垂直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长度方向且横跨于炉内上半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12)、支烟道(1 和上烟道(6),所述总烟道(1 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1) 的地表下,所述支烟道(13)设在所述隧道式炉体⑴上部的两侧壁内且与所述轨道⑷相平行,所述上烟道(6)位于所述炉体上方且与所述轨道(4)相平行;在所述炉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炉外相通的配风口(14),所述配风口(14)分别与所述总烟道(12)、支烟道(13)和上烟道(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式炉体(1)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槽(15),所述密封槽(1 与所述轨道(4)平行,所述窑车 (5)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1 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窑车(5) 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6)包括与所述窑车(5)的上表面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以及在所述保温砖层的上表面设置的耐火砖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隔离区的干熄焦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包括隧道式炉体,在所述隧道式炉体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窑车,所述窑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烟道,所述烟道与所述炉体内部连接;干熄焦炉,所述干熄焦炉与所述隧道式炉体的尾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熄焦炉与所述隧道式炉体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与所述隧道式炉体通过出口炉门相连接,所述隔离区与所述干熄焦炉通过隔离区出口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隔离区,增强了所述隧道式炉体和所述干熄焦炉之间的隔离效果,能够防止所述隧道式炉体中的煤气进入所述干熄焦炉,有效提高了所述干熄焦炉的绝氧密封效果。
文档编号C10B7/14GK202246532SQ2011203778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江, 徐钦, 汪从军 申请人: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