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窑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19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隧道窑窑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炭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窑炭化炉的窑车。
背景技术
窑车是隧道式型煤炭化炉的一个重要组件,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459016公开了一种干熄焦连续全封闭隧道式型煤炭化炉。在实际炭化过程中,窑车负载着型煤在炭化炉中行进,使得所述型煤相对于所述窑车不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炭化后的型焦保持了完整的外观,有效提高了型焦的机械强度,降低了产品的机械破碎损耗。此外,窑车还起到了隔绝其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作用,有效防止了上部热量的下窜,进而避免了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窑车车架发生损坏的问题,提高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就窑车而言,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1377987Y公开了一种隧道窑车, 包括车架、车轴、车轮、固定在机架上的边框、设置在车架上的保温隔热层,车架由两根窑车大梁和若干横梁固定而成;其中,所述边框由相互隔开的上框和下框组成,上框和下框分别由分开的四块板制成,所述上框和下框通过数个连接板在周边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该窑车由于采用上框和下框相互隔开的设置方式,用连接板将其固定在一起,所以上框的温度不会向下框传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窑车的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时,将型煤堆放在所述窑车的保温隔热层上,型煤随所述窑车进入隧道窑,在窑内的高温环境下进行炭化。但是,在上述高温炭化过程中,由于型煤的外表面直接与高温环境相接触,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炭化速度较快,但是型煤与所述窑车接触的一面由于其不能与高温环境直接接触,因此温度较低,炭化速度较慢,由此导致型煤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的问题,影响了型焦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隧道窑窑车在高温炭化过程中,所述型煤的外表面由于直接与高温环境相接触,炭化速度较快,但是所述型煤与所述窑车接触的一面由于不与高温环境直接接触,炭化速度较慢,由此导致的型煤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影响炭化品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型煤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问题、提高型焦产品品质新型隧道窑窑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窑窑车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窑窑车,包括车架;在所述车架内成型有一个或者多个窜火道,每个所述窜火道至少有一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与所述隧道窑内部相连通。所述窜火道两端开口。所述窜火道中心线与所述窑车轨道的夹角α为45-90°。所述窜火道垂直于窑车轨道设置,且开口朝向窑侧壁。在所述车架内且位于所述窜火道下方连接设置有隔热层。[0013]所述隔热层包括保温砖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砖层上方的耐火砖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窑窑车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在所述车架内成型有一个或者多个窜火道,每个所述窜火道至少有一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与所述隧道窑内部相连通。在实际生产时,将型煤放置在所述窜火道上,所述隧道窑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窜火道的通道内,从而在所述型煤的下方对所述型煤进行加热,从而有效解决了所述型煤与所述窑车接触的一面由于不与高温环境直接接触,炭化速度较慢,由此导致的型煤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焦产品的品质。(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设置所述窜火道两端开口,目的在于促进高温气体的流通,提高对所述型煤的加热效果。(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设置所述窜火道中心线与所述窑车轨道的夹角α为45-90°。原因在于在这一角度范围内,高温气体的流通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优选设置所述窜火道垂直于窑车轨道设置,且开口朝向窑侧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气体的流通效果,加快了对所述型煤的加热效果;此外,如果将所述开口设置朝向窑顶,会减少可放置型煤的面积,将开口朝向窑侧壁设置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在所述车架和所述窜火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与所述车架连接设置。通过设置所述隔热层有效避免了车架在高温下发生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所述窑车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层包括与所述窑车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以及与所述保温砖层的上方设置的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能够在高温下长期使用,防止内部的保温砖层发生损坏,所述保温砖层能够有效隔绝热量,防止热量传递到车架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的可变换方式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的可变换方式的俯视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车架;2-窜火道;3-型煤;4-保温砖层;5-耐火砖层;6-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窑窑车,包括车架1 ;在所述车架1内成型有2个窜火道2,每个所述窜火道2有一端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隧道窑内部相连通。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如图2所示,包括车架1 ;在所述车架1内成型有2 个窜火道2,每个所述所述窜火道2两端开口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窜火道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窜火道2中心线与所述窑车轨道6的夹角α为60°,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 所述α可选择设置为45-9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窜火道2可垂直于窑车轨道6设置,且开口朝向窑侧壁。在所述车架1内且位于所述窜火道2下方连接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与所述车架1连接设置的保温砖层4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砖层4 上方的耐火砖层5。在实际生产时,将型煤3堆放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隧道窑窑车的窜火道2上,所述型煤3随所述窑车进入隧道窑,在窑内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炭化,在炭化过程中,所述隧道窑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窜火道内,从而在所述型煤3的下方对所述型煤3进行加热,从而有效解决了所述型煤3与所述窑车接触的一面由于不与高温环境直接接触, 炭化速度较慢,由此导致的型煤3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焦产品的品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窑窑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1)内成型有一个或者多个窜火道O),每个所述窜火道O) 至少有一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与所述隧道窑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窜火道(2)两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窜火道(2)中心线与所述窑车轨道(6)的夹角α为45-9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窜火道(2)垂直于窑车轨道(6)设置,且开口朝向窑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或4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1)内且位于所述窜火道( 下方连接设置有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窑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保温砖层(4)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砖层( 上方的耐火砖层(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窑窑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1)内成型有一个或者多个窜火道(2),每个所述窜火道(2)至少有一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与所述隧道窑内部相连通。在实际生产时,将型煤放置在所述窜火道上,所述隧道窑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窜火道的通道内,从而在所述型煤的下方对所述型煤进行加热,从而有效解决了所述型煤与所述窑车接触的一面由于不与高温环境直接接触,炭化速度较慢,由此导致的型煤局部炭化速度存在差异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焦产品的品质。
文档编号C10B7/14GK202226810SQ20112037773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江, 徐钦, 汪从军 申请人: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