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796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属于煤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干熄焦技术是利用低温惰性气体在炭化炉中与热型焦换热,从而降低型焦温度的技术。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将低温惰性气体鼓入炭化炉中,低温惰性气体与热型焦换热,带走热型焦的热量,热型焦冷却得到冷型焦,同时低温惰性气体吸收热量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经处理后重新变为低温气体可循环用于冷却高温型焦。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1459016U公开了一种干熄焦连续全封闭隧道式型煤炼焦炉,炉体隧道从进口至出口依次分为预热段、干燥段、炭化段和干熄焦段,其中,干熄焦段为在炼焦炉尾部设置的炭化炉炭化炉的内顶壁是耐高温的吊顶,吊顶通过吊钩与吊梁连接,吊梁横跨搭在炭化炉两侧壁的顶端上,炭化炉内两内侧壁中部对称地嵌有由异形外凸耐火砖形成的密封槽,密封槽与轨道相平行,能与移动滑车两侧相嵌合实现隔热密封,密封槽上部的炉体两内侧壁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炉体内的地基上设有轨道,上烟道位于炉体上方且与轨道平行,在炭化炉两内侧壁上由炭化炉进口延伸至出口还设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循环管,氮气循环管与轨道平行设置,包括氮气抽气管与氮气充气管,抽气管将氮气抽出后经冷却与净化再由充气管喷入炉内,从而使不断地通过抽气管和充气管循环充入冷氮气,通过换热的方式冷却高温型焦。上述技术中,在干熄焦段炭化炉的中部,由氮气充气管通入炉体内的冷氮气与高温型焦相接触以冷却高温型焦,但由于在炭化炉的中部有氮气抽气管设置于氮气充气管的上方,进入炉体的冷氮气还来不及与高温型焦在炉体中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很容易由氮气抽气管排出,氮气的冷却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不断地向炉体中部补充新鲜的冷氮气才能达到冷却型焦的目的,这样就增加了氮气的总用量,同时也增加了氮气的循环次数,耗费了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干熄焦段炭化炉的中部,由氮气充气管通入炉体内的冷氮气与高温型焦相接触以冷却高温型焦,但由于在炭化炉的中部有氮气抽气管设置于氮气充气管的上方,进入炉体的冷氮气还来不及与高温型焦在炉体中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很容易由氮气抽气管排出,氮气的冷却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不断地向炉体中部补充新鲜的冷氮气才能达到冷却型焦的目的,这样就增加了氮气的总用量,同时也增加了氮气的循环次数,耗费了能量;进而提出一种能够使冷氮气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能减少氮气总用量和循环次数的的炭化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炭化炉,其包括炉体,在所述炉体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滑车,所述移动滑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烟道,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所述炉体设置有进口炉门和出ロ炉门,从所述进ロ炉门到所述出口炉门,在所述炉体内依次设置有预热段、干燥段、炭化段和干熄焦段;在所述干熄焦段的起始处和所述出ロ炉门内侧还分别设有管身带孔的密闭气幕管;在所述干熄焦段两侧炉内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干熄焦段起始处以及靠近所述出ロ炉门处中的至少ー处设置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充气管,且对应所述氮气充气管在其上方设置有氮气抽气管。所述氮气充气管和所述氮气抽气管的设置长度为所述干熄焦段长度的1/8 —1/3。所述氮气充气管和所述氮气抽气管与所述轨道平行。在所述炉体两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轨道平行,所述移动滑车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中。所述密封槽从所述进ロ炉门延伸至所述出口炉门处设置。所述氮气充气管和所述氮气抽气管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上方。所述炉体的顶壁为吊顶,所述吊顶通过吊钩与吊梁相连接,所述吊梁横跨搭在所述炉体两侧壁的顶端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化炉,在所述干熄焦段两侧炉内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干熄焦段起始处以及靠近所述出口炉门处中的至少ー处设置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充气管,且对应所述氮气充气管在其上方设置有氮气抽气管。由于氮气充气管设置在干熄焦段的起始处和靠近出口炉门处的至少ー处,与现有技术在炉体中部也设置有氮气充气管与氮气抽气管相比,炉体中的冷氮气不会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就由氮气抽气管排出炉外,而是由氮气充气管喷出后能够一直进入到炉体中部,与高温型焦进行长时间的接触、换热,充分换热后才通过氮气抽气管排出炉体,而且,载有型焦的移动滑车运行至出口炉门时,位于此处的氮气充气管向型焦的表面喷洒冷氮气,能够进ー步加强型焦的冷却效果,另外这样也可以减少氮气的总用量,不会因没能充分利用氮气吸热而增加氮气的循环次数。(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化炉,在所述炉体两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轨道平行,所述移动滑车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中。移动滑车这样可以使移动滑车以下的部分和以上的部分相隔绝,避免移动滑车上部的高温热气下窜。(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化炉,所述氮气充气管和所述氮气抽气管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上方。移动滑车的两侧嵌入密封槽内将移动滑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移动滑车上部为高温区,通过位于密封槽上部的氮气循环管可以降低移动滑车上部型焦的温度。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炭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密封槽的炭化炉沿A-A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密封槽的炭化炉沿B-B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吊顶、吊钩与吊梁的炭化炉沿A-A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吊顶、吊钩与吊梁的炭化炉沿B-B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ト进ロ炉门,2-预热段,3-干燥段,4-炭化段,5-干熄焦段,6-炉体,7-上烟道,8-出口炉门,9-总烟道,10-氮气充气管,11-氮气抽气管,12-吊梁,13-吊钩,14-吊顶,15-密闭气幕管,16-支烟道,17-密封槽,18-轨道,19-移动滑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化炉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炉体6,在所述炉体6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18 ;移动滑车19,所述移动滑车19设置在所述轨道18上;烟道,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9、支烟道16和上烟道7 ;所述炉体6设置有进口炉门I和出口炉门8,从所述进口炉门I到所述出口炉门8,在所述炉体6内依次设置有预热段2、干燥段3、炭化段4和干熄焦段5 ;在所述干熄焦段5的起始处和所述出口炉门8内侧还分别设有管身带孔的密闭气幕管15 ;在所述干熄焦段5两侧炉内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干熄焦段5起始处以及靠近所述出口炉门8处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充气管10,且对应所述氮气充气管10在其上方设置有氮气抽气管U。在此基础上,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的设置长度为所述干熄焦段5长度的1/8 —1/3 ;进一步地,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与所述轨 道18平行。在上述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将移动滑车19的上部高温区与下部分隔开,避免上部的高温热气下窜,如图2、3所示,在所述炉体6两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密封槽17,所述密封槽17与所述轨道18平行,所述移动滑车19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17中。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17从所述进口炉门I延伸至所述出口炉门8处设置。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移动滑车19上部的高温区进行冷却降温,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7的上方。在上述基础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所述炉体6的顶壁为吊顶14,所述吊顶14通过吊钩13与吊梁12相连接,所述吊梁12横跨搭在所述炉体6两侧壁的顶端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17、炉体6上部内侧壁和吊顶14的材料均为市售的耐火材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化炉的使用过程为移动滑车19上的型焦经预热段2、干燥段3和炭化段4的处理后,进入干熄焦段5进行冷却处理,移动滑车19由干熄焦段5的起始处进入,并沿炉体6内的轨道18行进,移动滑车19的的两侧嵌入密封槽17中,将炉内的上部和下部隔热密封,从而使型焦的热量只在炉体6的上部进行传递,不会下窜至炉体6的下部,同时设置在干熄焦段5起始处和出口炉门8处、密封槽17上方的氮气充气管10向炉体6内不断喷出冷氮气,冷氮气进入炉体6后与高温型焦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使型焦冷却下来,之后载有型焦的移动滑车19由炭化炉的出口炉门8离开炭化炉,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炉体6出口处的氮气充气管10所喷出的冷氮气能够进一步冷却即将离开炭化炉的型焦,从而提高了型焦的冷却效果,使用后的氮气由氮气抽气管11排出炉体6,经换热、纯化后仍然由氮气充气管10输送回炉体6内继续使用。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
权利要求1.一种炭化炉,包括 炉体(6),在所述炉体(6)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18); 移动滑车(19),所述移动滑车(19)设置在所述轨道(18)上; 烟道,所述烟道包括相通的总烟道(9)、支烟道(16)和上烟道(7); 所述炉体(6)设置有进口炉门⑴和出口炉门(8),从所述进口炉门⑴到所述出口炉门(8),在所述炉体¢)内依次设置有预热段(2)、干燥段(3)、炭化段(4)和干熄焦段(5); 在所述干熄焦段(5)的起始处和所述出口炉门(8)内侧还分别设有管身带孔的密闭气幕管(15);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熄焦段(5)两侧炉内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干熄焦段(5)起始处以及靠近所述出口炉门(8)处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管身带孔的氮气充气管(10),且对应所述氮气充气管(10)在其上方设置有氮气抽气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的设置长度为所述干熄焦段(5)长度的1/8-1/3。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与所述轨道(18)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6)两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密封槽(17),所述密封槽(17)与所述轨道(18)平行,所述移动滑车(19)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17)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17)从所述进口炉门(I)延伸至所述出口炉门(8)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充气管(10)和所述氮气抽气管(11)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7)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或5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6)的顶壁为吊顶(14),所述吊顶(14)通过吊钩(13)与吊梁(12)相连接,所述吊梁(12)横跨搭在所述炉体(6)两侧壁的顶端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在炉体内的地面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滑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相通的总烟道、支烟道和上烟道,炉体设置有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在干熄焦段的起始处和出口炉门内侧还分别设有管身带孔的密闭气幕管,在干熄焦段两侧炉内壁上,且位于靠近干熄焦段起始处以及靠近所述出口炉门处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与轨道平行的管身带孔的氮气充气管,且对应氮气充气管在其上方平行设置有氮气抽气管,在炉体两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与轨道平行,移动滑车的两侧嵌入所述密封槽中,氮气充气管和所述氮气抽气管设置在密封槽的上方,炉体的顶壁为吊顶,吊顶通过吊钩与吊梁相连接,吊梁横跨搭在炉体两侧壁的顶端上。
文档编号C10B39/00GK202379937SQ20112054936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吴江, 徐钦, 汪从军 申请人: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