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339发布日期:2018-06-12 22:18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目前7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都是收集后,运送当地垃圾填埋处理厂填埋处理。在垃圾填埋的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发酵产生出大量的沼气(填埋气)。垃圾沼气具有高热值,抗爆性能较好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如果这些沼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一种能源浪费。垃圾填埋气发电采用了垃圾沼气收集和利用理念,通过垃圾沼气收集系统、输送系统、沼气净化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将垃圾沼气完全利用,产生电力,并入城市电网之中,向电力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垃圾填埋气发电是一种既能有效利用废气资源发电,又能减少空气污染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填埋气生产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浓度检测,以此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而在检测过程中,进入分析仪器的样气须是纯净且不含杂质的气体,所以,在进行检测前,应对样气进行相应的过滤处理,以此保证样气气体浓度的准确性,以及样气气体进入分析仪后不会对仪器造成腐蚀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气体、安装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包括气室和安装于其两端的转接头,所述气室包括圆台形壳体,其两端开有内螺纹通孔,所述转接头一端通过所述内螺纹通孔与所述气室连接,另一端与输气管连接,其中,所述壳体内腔中设置有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为层状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由至少一层微孔疏水膜和至少一层高密度海绵交替排列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疏水膜和高密度海绵的厚度比为0.2~0.8。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疏水膜和高密度海绵的厚度比为0.5。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锥度为0.2~0.35。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锥度为0.25。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开设有密封门组件,用于取放所述滤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过滤层。

进一步地,气体经所述微孔过滤层过滤后流至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结构简单,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充分去除了气体中的水分,微孔过滤层更有效的去除了灰尘,在过滤灰尘的同时,去除掉气体中的水分,可有效过滤气体、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中气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出气管,3.转接头,4.气室,401.壳体,401A.内螺纹通孔,401B.密封门组件,403.过滤组件,403A.微孔过滤层,403B.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403B1.微孔疏水膜,403B2.高密度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去除水分的气体过滤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气室4和安装于其两端的转接头3,所述气室4包括圆台形壳体401,其两端开有内螺纹通孔401A,所述转接头3一端通过所述内螺纹通孔401A与所述气室4连接,另一端与输气管连接,如图1所示,进气管1位于所述圆台形壳体401的上底端,出气管2位于下底端。壳体401的内腔中放置有滤网组件403,沿气体流动方向,壳体401的外径逐渐变大,使气体流动更顺畅。如图2所示,所述滤网组件403为层状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403B,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403B由至少一层微孔疏水膜403B1和至少一层高密度海绵403B2交替排列而成。充分去除气体中的水分。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疏水膜403B1和高密度海绵403B2的厚度比为0.2~0.8,优选地,厚度比为0.5。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壳体401两端的内螺纹通孔401A与壳体401同轴。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01的锥度为0.2~0.35,优选地,所述壳体401的锥度为0.25。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01上开设有密封门组件401B,用于取放所述滤网组件403。同时,密封门组件401B还可以用于清除过滤下来的杂物。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组件403还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过滤层403A。如图3所示,气体经所述微孔过滤层403A过滤后流至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403B。在过滤灰尘后,去除掉气体中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