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78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该发动机在气缸体的 下表面和贮存发动机油的油底壳之间具有用于收纳相互平行的一对平衡 轴的平衡器壳体。
背景技术
通过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为了判定机动车用发动机 的发动机油的更换时机,在油底壳的底部设置根据PH值对发动机油的劣 化程度进行检测的油劣化传感器。该油劣化传感器具有内部收纳有传 感元件的传感部;以及支承该传感部的安装部,从形成于油底壳底部的 开口将传感部朝上地插入油底壳并将安装部固定在油底壳的底部。
并且,通过下述的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发动机油的上方 具有挡板,以抑制在发动机油底壳内部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面激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3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0115号公报
然而上述现有的油劣化传感器由收纳在油底壳内部的传感部和露出 在油底壳外部的安装部构成,在传感部的下端部附近形成有供发动机油 出入的油孔,并且在传感部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供空气出入的通气孔。 因此,当油底壳内的发动机油激荡而产生的飞沫从通气孔渗入传感部内 时,存在传感部内的发动机油的液面变化从而对检测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发动机油的激荡,在油底壳内部配置挡板的方法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设置挡板则存在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并且,在使从横置的发 动机的气缸盖向前方延伸的排气管向下并向后弯曲,在油底壳的下方通 过,并被引导至车身后方时,需要将排气管配置在形成于油底壳底部的朝上凹进的凹部内以确保该排气管的最低地上高度。在将平衡器装置配 置在油底壳内部的情况下,如果为了供排气管通过而在油底壳上形成所 述凹部,则存在由于该凹部而难以确保将油传感器配置在油底壳内部所 需空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确保油传感器 的检测精度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油底壳内部的死区来配置油传感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 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发动机在气缸体的下表面和贮存发动机 油的油底壳之间具有平衡器壳体,所述平衡器壳体收纳有相互平行的一 对平衡轴,其中,油传感器配置在所述一对平衡轴之间,所述油传感器 设在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 的配置结构所述发动机在气缸体的下表面和贮存发动机油的油底壳之 间具有平衡器壳体,所述平衡器壳体收纳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平衡轴,其 中,油传感器以突出至所述平衡器壳体的内部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油 传感器设在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排气流过的排气通路配 置在所述油底壳的下方,所述油传感器配置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 述排气通路重叠的位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具有 深度不同的浅底部和深底部,排气流过的排气通路配置在所述浅底部的 下方,并且,所述油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上方。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所述第一至第四特征中的任一特 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油传 感器具有用于覆盖传感元件的罩部件,利用在所述平衡器壳体上设置的遮蔽部来覆盖在所述罩部件的上端附近形成的通气孔。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所述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 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遮蔽部围绕所述油传感器 的露出至油底壳内的部分中的至少上半部分。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所述第五或第六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遮蔽部以与所述平 衡器壳体分体的形式形成,且安装在该平衡器壳体上。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所述第五至第七特征中的任一特 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在所述遮 蔽部的比所述通气孔高的位置上形成有连通该遮蔽部的内外的排气孔。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所述第五至第七特征中的任一特 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在所述遮 蔽部的不与所述通气孔的开口方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连通该遮蔽部 的内外的排气孔。
另外,实施方式的排气管18对应于本发明的排气通路,实施方式的 驱动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28对应于本发明的平衡轴,实施方式的油 位传感器对应于本发明的油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设在用于存储发动机油的油底壳的底 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的油传感器,配置在相互平行地收纳于平衡器 壳体中的一对的平衡轴之间,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在一对平衡轴之 间形成的死区来紧凑地配置油传感器,而且能够利用一对平衡轴来发挥 抑制发动机油的起伏的挡板的功能,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发动机油的飞沫 溅到油传感器上使检测精度降低。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设在用于存储发动机油的油底 壳的底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的油传感器,以突出至平衡器壳体的内 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平衡器壳体的内部形成 的死区来紧凑地配置油传感器,而且能够利用平衡器壳体来发挥抑制发 动机油的起伏的挡板的功能,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发动机油的飞沬溅到油 传感器上使检测精度降低。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将设于油底壳下方的排气通路 和油传感器配置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不相互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 高温的排气通路和油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热量使油传 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在油底壳的底部的浅底部和深 底部中,在浅底部的下方配置排气通路,在深底部的上方配置油传感器, 因此即使是在难以在浅底部的上方确保用于配置油传感器的空间的情况 下,也能够利用深底部上方的空间来配置油传感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利用设在平衡器壳体上的遮蔽 部来覆盖通气孔,该通气孔形成在覆盖油传感器的传感元件的罩部件的 上端附近,因此能够利用遮蔽部来抑制在油底壳内产生的发动机油飞沫 从罩部件的通气孔渗入传感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油传感器的检测精 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利用遮蔽部围绕油传感器的露 出至油底壳内的部分中的至少上半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发动机油 的飞沫从形成于油传感器的罩部件的上端附近的通气孔渗入。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遮蔽部以与平衡器壳体分体的 方式形成,且安装在该平衡器壳体上,因此,与将遮蔽部和平衡器壳体 形成为一体的情况相比,平衡器壳体的成形变得容易,并且提高了遮蔽 部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由于在遮蔽部的比通气孔高的位置 上形成有连通该遮蔽部内外的排气孔,因此遮蔽部的内压不会变化,能 够确保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由于在遮蔽部的不与通气孔的开口 方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连通该遮蔽部内外的排气孔,因此遮蔽部的 内压不会变化,能够确保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并且能够增加排气孔的 位置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对油的遮蔽效果。'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柴油机的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沿图2的3_3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沿图2的4一4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沿图3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7的8 — 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上述图7对应的图。(第二实施例) 标号说明 11:气缸体 15:油底壳 15a:浅底部 15b.*深底部
18:排气管(排气通路)
21:平衡器壳体
27:驱动平衡轴(平衡轴)
28:从动平衡轴(平衡轴)
47:油位传感器(油传感器)
54:罩部件
54b:通气孔
55:传感元件
56:遮蔽部
56a:排气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由图1可以清楚,对于横置地搭载在机动车的发动机室中的柴油机 E的气缸体ll,其上部结合有气缸盖12和气缸盖罩13,其下部结合有曲
轴箱14和油底壳15。经由DPF (柴油微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17连接在排气歧管16上的排气管18,在油底壳15的下表面通过并延伸 至车身后方,所述排气歧管16结合在气缸盖12的前表面上。在气缸体 11的下表面和油底壳15之间设有用于降低发动机E的二次振动的二次平 衡器装置19。曲轴20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气缸体11和曲轴箱14的分割面 上。
接着,参照图2 图6对二次平衡器装置19的结构进行说明。 二次平衡器装置19的平衡器壳体21是通过下述方法构成的利用 多根螺栓24...结合上壳体22和下壳体23,并且利用多根螺栓26...将侧 壳体25结合在下壳体23的右侧面上,因此驱动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 28相对于曲轴20平行地支承在平衡器壳体21的内部。通过从下向上贯 通上壳体22和下壳体23的两根螺栓29、 29和从下向上贯通侧壳体25 的两根螺栓30、 30,平衡器壳体21被固定在曲轴箱14的下表面。在上 壳体22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 61、 62,并且在上壳体22和下壳体23的分 割面上形成有开口 63,进一步在上壳体22和侧壳体25之间形成有开口 64。平衡器壳体21的内部经由这些开口 61、 62、 63、 64与油底壳15的 内部连通。
在位于车身后方侧的驱动平衡轴27上,从其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设 有从动链轮31、驱动齿轮32、第一平衡器配重33以及第二平衡器配重 34。并且,在位于车身前方侧的从动平衡轴28上,从其一端侧朝向另一 端侧设有从动齿轮35、第一平衡器配置36以及第二平衡器配重37。
设在曲轴20上的驱动链轮38 (参照图1)和设在驱动平衡轴27上 的从动链轮31被巻绕有环状链条39 (参照图1和图2)。并且,设在驱 动平衡轴27上的驱动齿轮32和设在从动平衡轴28上的从动齿轮35啮 合。
通过发动机E的运转,曲轴20的旋转经由驱动链轮38、环状链条 39以及从动链轮31被传递至驱动平衡轴27,驱动平衡轴27的旋转经由驱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5被传递至从动平衡轴28。此时,曲轴20的驱 动链轮38的齿数被设定为驱动平衡轴28的从动链轮31的齿数的两倍, 并且驱动齿轮32的齿数被设定为与从动齿轮35的齿数相等,因此驱动 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28以曲轴20的转速的两倍转速相互朝反方向旋 转,通过设在驱动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28上的第一、第二平衡器配 重33、 36和34、 37来降低发动机E的二次振动。
凹部40形成在下壳体23与侧壳体25相结合的配合面上,在该凹部 40上收纳有使内转子42与外转子41啮合的次摆线式(trochoid)油泵43。 固定在内转子42上的泵轴44,经由接头45结合在与其同轴配置的从动 平衡轴28上。在下壳体23的底部收纳有对由油泵43吸入的油进行过滤 的过滤器46。
从图2可以清楚,油底壳15的车身左侧(图中右侧)的底部形成为 浅一级的浅底部15a,其他部分形成为比所述浅底部15a深的深底部15b。 浅底部15a设在不与二次平衡器装置19发生千涉的位置,利用形成在该 浅底部15a下方的空间配置排气管18。
从图2、图7以及图8可以清楚,对油底壳15内的油位进行检测的 油位传感器47具有形成为板状的安装部48;以及从安装部48的中心 朝上方成塔状延伸的传感部49。在使油底壳15的深底部15b向上凹陷形 成的凹部15c的中心形成有开口 15d,油位传感器47在将传感部49从所 述开口 15d插入油底壳15内部的状态下,利用三根螺栓51...将安装部 48夹设着密封部件50固定在所述开口 15d周围的凹部15c上。为了保护 油位传感器47的安装部48,利用多根螺栓53...将板状的盖部件52固定 在油底壳15的凹部15c上。
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49具有中空的罩部件54,在该罩部件54 的下端形成有与油底壳15内的发动机油连通的横长的狭缝状油孔54a, 并且在罩部件54的上端形成有与平衡器壳体21内的空气连通的通气孔 54b。因此,传感部49的罩部件54内的油位以与平衡器壳体21内的油 位(即油底壳15内的油位) 一致的方式进行上下。
板状的传感元件55配置在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49的罩部件54的内部。通过对传感元件55通电使其发热从而将该传感元件55加热到 例如比油温高l(TC的温度之后,测量从该温度例如下降5"C为止的时间。 在油位高时促进从传感元件55向发动机油散热从而温度很快降低,相反 在油位低时抑制从传感元件55向发动机油散热从而温度缓慢地降低,由 此能够对油底壳15内的油位进行检测。
上壳体22和侧壳体25离开而不紧密接触,在该部分平衡器壳体21 通过所述幵口 64较大地敞开。在位于上述开口 64下方的下壳体23上形 成有开口 65,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49从下向上通过下壳体23的开口 65,并突出至平衡器壳体21内部的驱动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28之间。
遮蔽部56从上壳体22朝向所述平衡器壳体21的开口64突出。遮 蔽部56是下表面敞开的倒杯状部件,利用该遮蔽部56覆盖油位传感器 47的传感部49的上端部。在遮蔽部56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排气孔56a, 该排气孔56a位于比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49的通气孔54b还高的位 置。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由于车身的摆动、加减速、转弯等,油底壳15内的发动机油发生 起伏从而油位变动时,油位传感器47的检测精度降低,但是,在平衡器 壳体21的内部,特别是在支承在平衡器壳体21内部的驱动平衡轴27和 从动平衡轴28之间的空间中,油位的变动被平缓化(&法StLT)而变 小。因此,通过将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49配置在平衡器壳体21内部 的驱动平衡轴27和从动平衡轴28之间的空间中,不用设置特别的挡板 就能够将油位的变动抑制在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并且,当为了配置排气管18而在油底壳15上形成浅底部15a时, 虽然难以在油底壳15的内部确保用于配置油位传感器47的空间,但是 通过利用配置在油底壳15的深底部15b中的平衡器壳体21内部的空间 来配置油位传感器47,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如从图3可以清楚的那样,排气管18和油位传感器47以在俯视图 中不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该配置,能够确保高温的排气管和经不起热 的油位传感器47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热而导致油位传感器47的检测精度降低。
并且,如果发动机油的飞沫渗入油位传感器47的罩部件54的通气 孔54b则会给检测精度带来不良影响,但是通过利用遮蔽部56覆盖所述 通气孔54b能够阻止飞沬从该通气孔54b渗入。此时,由于将遮蔽部56 与平衡器壳体21的上壳体22 —体化,因此与利用独立的部件构成遮蔽 部56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并且当遮蔽部56的下端开口部没入发动机油的液面下时,如果在遮 蔽部56的内部密封有空气,则内部空间的压力会根据油位的变动而变动。 于是经由通气孔54b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罩部件54的内压也变化,从 而罩部件54内的发动机油的液面变动,油位传感器47的检测精度降低。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遮蔽部56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气孔 56a,因此能够利用该排气孔56a防止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密封空气,从而 能够避免油位传感器47的检测精度降低。并且,由于排气孔56a在上下 方向开口,通气孔54b在水平方向开口,因此能够将发动机油的飞沫通 过排气孔56a和通气孔54b双方后渗入罩部件54内的可能性抑制为较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蔽部56的排气孔56a设置在比传感部49 的通气孔54b还高的位置,但是如果是不与通气孔54b的开口方向相对 的位置(优选为错开180。的位置),则即使将排气孔56a设在比通气孔54b 低的位置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由于通过该布局增加了设置排气孔 56a的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使该排气孔56a朝向水平方向开口,能够 防止由于在油底壳15内飞散的油和从上方滴下的油导致的油位传感器47 的检测精度降低。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遮蔽部56与上壳体22形成为一体,但是第二实 施方式的遮蔽部56构成为独立的部件,并利用螺栓57、 57装配在平衡 器壳体21的下壳体23的开口 65的下表面。遮蔽部56是从下部朝向上 部变细地具有锥度的筒状部件,对突出至油底壳15内的油位传感器47 的传感部49的大致整体进行覆盖。这样,通过利用遮蔽部56覆盖传感部49的大致整体,能够更可靠 地排除发动机油的飞沫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油位传感器47的检测精 度。并且,在沿箭头A方向将油底壳15从曲轴箱14卸下时,由于安装 在平衡器壳体21上的遮蔽部56的形状为下部扩大的形状,因此能够防 止安装在油底壳15上的油位传感器47的上端与遮蔽部56的内表面干涉。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和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和效 果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检测发动机油油位的油位传感器47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对发动机油的温度和劣化程度进行检测的其 他的任意的油传感器中。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遮蔽部56覆盖油位传感器47的传感部 49的大致整体,但是只要至少覆盖传感部49的上半部就能够达到不逊于 覆盖整体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发动机在气缸体(11)的下表面和贮存发动机油的油底壳(15)之间具有平衡器壳体(21),所述平衡器壳体收纳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平衡轴(27、28),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47)配置在所述一对平衡轴(27、28)之间,所述油传感器设在所述油底壳(15)的底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
2、 一种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发动机在气缸体(ll) 的下表面和贮存发动机油的油底壳(15)之间具有平衡器壳体(21),所 述平衡器壳体收纳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平衡轴(27、 28),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47)以突出至所述平衡器壳体(21)的内部的方式进行 配置,所述油传感器设在所述油底壳(15)的底部并向铅直方向上方立 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排气流过的排气通路(18)配置在所述油底壳(15)的下方,所述 油传感器(47)配置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排气通路(18)重叠 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15)的底部具有深度不同的浅底部(15a)和深底部 (15b),排气流过的排气通路(18)配置在所述浅底部(15a)的下方, 并且,所述油传感器(47)配置在所述深底部(15b)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 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传感器(47)具有用于覆盖传感元件(55)的罩部件(54), 利用在所述平衡器壳体(21)上设置的遮蔽部(56)来覆盖在所述罩部 件(54)的上端附近形成的通气孔(54b)。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56)围绕所述油传感器(47)的露出至油底壳(15)内的部分中的至少上半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56)以与所述平衡器壳体(21)分体的方式形成,且 安装在该平衡器壳体(21)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 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蔽部(56)的比所述通气孔(54b)高的位置上形成有连通 该遮蔽部(56)内外的排气孔(56a)。
9、 根据权利要求5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 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蔽部(56)的不与所述通气孔(54b)的开口方向相对的位 置上,形成有连通该遮蔽部(56)内外的排气孔(56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中的油传感器的配置结构。在发动机中,设在贮存发动机油的油底壳(15)的底部且向铅直方向上方立起的油位传感器(47),配置在相互平行地收纳在平衡器壳体(21)中的一对平衡轴(27、28)之间,所述平衡器壳体(21)设在气缸体的下表面和油底壳(15)之间。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一对平衡轴(27、28)之间的死区紧凑地配置油位传感器(47),而且能够利用一对平衡轴(27、28)抑制发动机油的起伏,从而能够防止发动机油的飞沫溅到油位传感器(47)上而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文档编号F01M11/12GK101449031SQ20078001799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
发明者上嶋英夫, 小山良明, 远藤祐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