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86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多油路分体 式机体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体包括气缸体和曲轴箱两大部分,是发动机主要的承 载构件和支撑骨架,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相应的运动空间及冷却 剂和润滑油所需的通道。根据机体气缸体和曲轴箱的结构关系可以 分为整体式结构机体和分体式结构机体。整体式结构机体刚度大, 油路布置简单。然而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铸造工艺难度大,制 造维修成本高。分体式结构机体是基于简单的油路需求和结构特点 将气缸体与曲轴箱分离。气缸体与曲轴箱相对独立,体积小,铸造 工艺性好,气缸体与曲轴箱材料选择性大,零件重复利用率高。分 体式结构机体连接方式通常是将气缸盖、气缸体和曲轴箱三件同时 组合。在结构上具有组合环节多,气缸密封失效隐患大,螺栓结构 长,柔度大,疲劳可靠性差,组合结构刚度相对小等不利情况。另 外气缸体结构不易布置配气、单体泵等复杂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发动 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 构,包括气缸体、曲轴箱和轴承盖,气缸体与曲轴箱通过圆柱销定 位并通过螺栓连接,曲轴箱与轴承盖通过止口定位及螺栓连接,气 缸体是整体气缸体结构,包含有配气挺柱室、气缸孔和水腔,三者
采用整体铸造方式相互衔接构成;曲轴箱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气缸
体的气缸孔下支撑末端A平面处,并且曲轴箱左右侧壁采用龙门式
结构,下沉于主轴承孔之下;轴承盖结构为单体悬挂式,多个轴承盖 并列与曲轴箱相互结合形成纵向多档主轴承孔,单个轴承盖与曲轴
箱连接采用6根主轴承螺栓和左右各2根横拉螺栓加以紧固;气缸体上设计有三条纵向油道分别为副油道、配气辅助油道和冷却喷嘴 供油油道,副油道位于气缸孔左下侧,配气辅助油道位于配气挺柱
室左上侧,冷却喷嘴供油油道位于气缸孔右下侧;各纵向油道可以 通过机加深孔钻实现;气缸体上的分支油道单缸设计5条,分别通 过配气辅助油道通向不同的摩擦副,其中包括挺柱孔、单体泵孔以 及气缸盖上油孔,除副油道在飞轮端需要与曲轴箱油道连通外,其 他纵向油道端口利用螺堵密封,曲轴箱上布置有专为主轴承孔供油 的主油道,其位于主轴承孔右上侧,主油道在飞轮壳端相对应的另 一侧孔口利用螺堵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分体式机体各独立结构体积小,铸造工 艺性好,材料选择性大。气缸体内布置配气挺柱室和气缸孔,通过 结构变化,适合多种型式的配气机构与气缸套安装,而曲轴箱可以 重复应用。
该结构机体采用气缸体与曲轴箱两者相互组合,连接环节少; 螺栓长度小,刚度大;整体结构刚度大。气缸盖与气缸体单独组合, 螺栓布置不受分体式机体结构影响,气缸密封可靠性高。
气缸体与曲轴箱布置多条油路,并各有分工,整体衔接,具有 良好的润滑与冷却效果,相互干扰小。


本发明共有2幅附图,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亦可 做说明书摘要的附图。
图i、为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组合示意图2、为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的油路整体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包括气缸体1、 曲轴箱2和轴承盖3,气缸体1与曲轴箱2通过圆柱销定位并通过高 强度螺栓连接,曲轴箱2与轴承盖3通过止口定位及高强度螺栓连 接,气缸体1和曲轴箱2采用铸铁合金或者铝合金材料,轴承盖3 则选用QT400或者优质合金钢锻造毛坯。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具 有整体式机体的所有功能,可以承受柴油机工作载荷和发挥相关机 构与附件的支撑骨架作用,另外提供相应的运动空间及冷却剂和润滑油所需的通道。气缸体l是整体气缸体结构,包含有配气挺柱室5、气
缸孔6和水腔7,三者釆用整体铸造方式相互衔接构成;曲轴箱2 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气缸体1的气缸孔6下支撑末端A平面处,并 且曲轴箱2左右侧壁釆用龙门式结构,下沉于主轴承孔4之下;轴承 盖3结构为单体悬挂式,多个轴承盖并列与曲轴箱2相互结合形成 纵向多档主轴承孔,单个轴承盖3与曲轴箱2连接采用6根主轴承 螺栓和左右各2根横拉螺栓加以紧固;气缸体1上设计有三条纵向 油道分别为副油道Y2、配气辅助油道Y3和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 副油道Y2位于气缸孔6左下侧,配气辅助油道Y3位于配气挺柱室5 左上侧,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位于气缸孔6右下侧;各纵向油道可 以通过机加深孔钻实现;气缸体1上的分支油道单缸设计5条,分 别通过配气辅助油道Y3通向不同的摩擦副,其中包括挺柱孔、单体 泵孔以及气缸盖上油孔,除副油道Y2在飞轮端需要与曲轴箱2油道 连通外,其他纵向油道端口利用螺堵密封,曲轴箱2上布置有专为 主轴承孔供油的主油道Yl,其位于主轴承孔4右上侧,主油道Yl 在飞轮壳端相对应的另一侧孔口利用螺堵密封。
如图2所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机油工作过程为如下
首先,来自机油泵的润滑油通过机油滤分别进入曲轴箱上的主 油道Yl和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单独为活塞 冷却喷嘴供油完成活塞冷却。主油道Y1压力油 一方面直接通过过渡
油道通向主轴承摩擦副,另一方面借助机体后端飞轮壳的暗油道将 润滑油供入气缸体上的副油道Y2。副油道Y2同样贯穿机体前后,将
润滑油分别供给于纵向分布的凸轮轴承孔,保证凸轮轴与凸轮轴承 的有效润滑。凸轮轴承底孔开设环形油槽(油槽可以开设于凸轮轴 支撑轴颈上),各凸轮轴承底孔上的环形油槽将润滑油分别经过各自 的过渡油腔统一引入配气辅助油道Y3内。配气辅助油道Y3将润滑 油加以收集并进行重新分配,分配的对象分别为单体泵孔、配气挺 柱孔和气缸盖上的配气摇臂等需要压力润滑的摩擦副。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包括气缸体(1)、曲轴箱(2)和轴承盖(3),气缸体(1)与曲轴箱(2)通过圆柱销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曲轴箱(2)与轴承盖(3)通过止口定位及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是整体气缸体结构,包含有配气挺柱室(5)、气缸孔(6)和水腔(7),三者采用整体铸造方式相互衔接构成;曲轴箱(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气缸体(1)的气缸孔(6)下支撑末端A平面处,并且曲轴箱(2)左右侧壁采用龙门式结构,下沉于主轴承孔(4)之下;轴承盖(3)结构为单体悬挂式,多个轴承盖并列与曲轴箱(2)相互结合形成纵向多档主轴承孔,单个轴承盖(3)与曲轴箱(2)连接采用6根主轴承螺栓和左右各2根横拉螺栓加以紧固;气缸体(1)上设计有三条纵向油道分别为副油道(Y2)、配气辅助油道(Y3)和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副油道(Y2)位于气缸孔(6)左下侧,配气辅助油道(Y3)位于配气挺柱室(5)左上侧,冷却喷嘴供油油道(Y4)位于气缸孔(6)右下侧;各纵向油道可以通过机加深孔钻实现;气缸体(1)上的分支油道单缸设计5条,分别通过配气辅助油道(Y3)通向不同的摩擦副,其中包括挺柱孔、单体泵孔以及气缸盖上油孔,除副油道(Y2)在飞轮端需要与曲轴箱(2)油道连通外,其他纵向油道端口利用螺堵密封,曲轴箱(2)上布置有专为主轴承孔供油的主油道(Y1),其位于主轴承孔(4)右上侧,主油道(Y1)在飞轮壳端相对应的另一侧孔口利用螺堵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多油路分体式机体结构。该结构包括气缸体、曲轴箱和轴承盖,气缸体与曲轴箱通过圆柱销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曲轴箱与轴承盖通过止口定位及螺栓连接,气缸体是整体气缸体结构,包含有配气挺柱室、气缸孔和水腔,三者采用整体铸造方式相互衔接构成;曲轴箱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气缸体的气缸孔下支撑末端A平面处;轴承盖与曲轴箱连接;气缸体上有三条纵向油道分别为副油道、配气辅助油道和冷却喷嘴供油油道。该结构体积小,铸造工艺性好,材料选择性大。整体结构刚度大,气缸密封可靠性高,多条油路具有良好的润滑与冷却效果。
文档编号F02F1/02GK101545412SQ20091014311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狄建兵 申请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