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起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578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电起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发动机的起动部件,尤其是发动机电起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电起动机构中,起动电机通过双联齿轮和过桥齿轮与发动机曲轴上的 盘形齿轮相联。起动时,起动电机输出轴带动双联齿轮,双联齿轮带动过桥齿轮,过桥齿轮 再通过盘形齿轮驱动曲轴旋转,从而起动发动机。当车辆运行中遇输出力矩不足或其它原因而突然熄火时,如果此时曲柄活塞正 向着上止点方向运行且靠近上止点,这时会出现短暂的反冲现象,即曲柄活塞受压缩气体 的作用而出现瞬时的反转,此瞬时反转力矩会对起动电机、起动齿轮(即过桥齿轮、盘形齿 轮,以下同)以及曲柄上的单向器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使起动电机、起动齿轮和单向器 及失效。传统的发动机电起动机构中,双联齿轮是一个整体件,反冲引起的瞬时反转运动会 被过桥齿轮和双联齿轮传递到起动电机上,若反转力矩超过了起动电机的额定载荷,就会 损坏起动电机,并损坏起动齿轮和单向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当发动机熄火而曲柄出 现瞬时反冲时,该起动机构能切断从曲轴传递到起动电机的反转力矩,从而避免起动电机、 起动齿轮和单向器被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包含有起动电机、双 联齿轮、过桥齿轮以及曲轴上的盘形齿轮,起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齿与双联齿轮的主动齿啮 合,过桥齿轮啮合在盘形齿轮与双联齿轮的从动齿之间,双联齿轮的上的主动齿与从动齿 是分体组装式结构,主动齿通过紧配合与齿轮轴套装在一起,并且主动齿与齿轮轴的配合 面为圆锥面。由于双联齿轮的主动齿与从动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主动齿与齿轮轴的配合面 为圆锥面,在轴向预压力的作用下,主动齿与齿轮轴之间可以配合得非常紧密,只要设计好 它们之间的打滑力矩,使打滑力矩介于起动力矩和破坏力矩之间。这样,双联齿轮就能正常 传递起动电机的输出力矩到曲轴上而起动发动机。当发动机熄火而曲柄出现瞬时反冲时, 此瞬时反冲力矩通常很大,大于打滑力矩,则因主动齿与齿轮轴之间出现打滑而将反冲力 矩切断,反冲力矩不会传递到起动电机上,起到保护起动电机、起动齿轮和单向器的目的。 由于反冲力矩又小于主动齿与齿轮轴之间的破坏力矩,所以双联齿轮还能正常发挥正向传 递力矩的作用。进一步地,双联齿轮从动齿与齿轮轴之间为螺纹连接,主动齿与从动齿端面之间 安装有弹性垫圈。从动齿与齿轮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这样易于加工和装配调整,并方便在 主动齿与从动齿端面之间安装弹性垫圈,通过调整弹性垫圈的压缩量而调整其弹力,从而 调整主动齿与齿轮轴接触锥面间的压力,进而调整其打滑力矩。还可以通过调整主动齿与齿轮轴接触面的锥度来达到调整其打滑力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使用可靠,有效避免了当发动机熄火而曲柄 出现瞬时反冲时,起动电机、起动齿轮和单向器因受瞬间反冲力矩而被损坏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双联齿轮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动齿;2.从动齿;3.齿轮轴;31.轮盘;32.环形凹槽;4.弹性垫圈; 5.起动电机;6.过桥齿轮;7.曲轴;8.盘形齿轮;9.双联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具有起动电 机5、双联齿轮9、过桥齿轮6以及曲轴7上的盘形齿轮8,起动电机5输出轴上的齿与双联 齿轮9的主动齿1啮合,过桥齿轮6啮合在盘形齿轮8与双联齿轮9的从动齿2之间。双 联齿轮9的上的主动齿1与从动齿2采用的是分体组装式结构,其中,主动齿1通过紧配合 与齿轮轴3套装在一起,并且主动齿1与齿轮轴3的配合面为圆锥面;从动齿2与齿轮轴3 之间为螺纹连接,主动齿1与从动齿2端面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4。在轴向预压力的作用下,双联齿轮9的主动齿1与齿轮轴3之间配合得非常紧密, 设计好它们之间的打滑力矩,使打滑力矩介于起动力矩和破坏力矩之间。当发动机熄火而 曲柄出现瞬时反冲时,反冲力矩通常很大,大于打滑力矩,则主动齿1与齿轮轴3之间会出 现打滑,从而将反冲力矩切断,反冲力矩不会传递到起动电机上,起到保护起动电机、起动 齿轮和单向器的目的。由于反冲力矩小于主动齿与齿轮轴之间的破坏力矩,所以双联齿轮 还能正常发挥正向传递力矩的作用。双联齿轮9的从动齿2与齿轮轴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主动齿1与从动齿2端面 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4。这样易于加工和装配,并方便弹性垫圈4的安装,通过调整弹性垫 圈4的压缩量而调整其弹力,从而调整主动齿1与齿轮轴3接触锥面间的压力,进而调整其 打滑力矩。还可以通过调整主动齿1与齿轮轴3接触面的锥度来达到调整其打滑力矩的作 用。弹性垫圈4采用碟型弹性垫圈。从图2还可看出主动齿1套装在齿轮轴3—端的轮盘31上,轮盘31上与主动齿 1相配合的圆锥面上设有环形凹槽32。环形凹槽32作用之一是,在保证主动齿1和轮盘31 的轴向厚度,从而确保主动齿1与轮盘31强度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环形凹槽32来调整它们 之间的接触面,控制它们之间的打滑力矩值。环形凹槽32作用之二是,在装配时让凹槽保 留润滑油或润滑酯,在主动齿1和齿轮轴3之间打滑时起润滑作用,以减小接触面的摩擦磨 损。
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包括起动电机(5)、双联齿轮(9)、过桥齿轮(6)以及曲轴(7)上的盘形齿轮(8),起动电机(5)输出轴上的齿与双联齿轮(9)的主动齿(1)啮合,过桥齿轮(6)啮合在盘形齿轮(8)与双联齿轮(9)的从动齿(2)之间,其特征在于双联齿轮(9)的上的主动齿(1)与从动齿(2)是分体组装式结构,主动齿(1)通过紧配合与齿轮轴(3)套装在一起,并且主动齿(1)与齿轮轴(3)的配合面为圆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2)与齿轮轴(3) 之间为螺纹连接,主动齿(1)与从动齿(2)端面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1)套装在 齿轮轴(3) —端的轮盘(31)上,轮盘(31)上与主动齿(1)相配合的圆锥面上设有环形凹 槽(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电起动机构,包括起动电机(5)、双联齿轮(9)、过桥齿轮(6)以及曲轴(7)上的盘形齿轮(8),起动电机(5)输出轴上的齿与双联齿轮(9)的主动齿啮合,过桥齿轮(6)啮合在盘形齿轮(8)与双联齿轮(9)的从动齿之间,双联齿轮(9)上的主动齿与从动齿采用的是分体组装式结构,即主动齿通过紧配合与齿轮轴套装在一起,并且主动齿与齿轮轴的配合面为圆锥面;从动齿与齿轮轴之间为螺纹连接,主动齿与从动齿端面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使用可靠,当发动机熄火而曲柄出现瞬时反冲时,该双联齿轮能切断从曲轴传递来的反转力矩,从而避免起动电机、单向器和起动齿轮被损坏。
文档编号F02N11/00GK201650539SQ2009202936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孔令华, 彭发碧, 焦胜林, 陈群生, 陈艺方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