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材料、隔音系统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8239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音材料、隔音系统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材料、隔音系统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用于对从声源发出的声音进行吸音的隔音材料(例如专利文献 1)。这种隔音材料具备遍及整个面连续的遮音板以及比该遮音板更靠近声源一侧配 置、且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开孔板。另外,在遮音板和开孔板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在上述隔音材料中,由开孔板和空气层来吸收声源发出的声音,从而实施隔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19074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隔音材料中存在下面的问题虽然能够吸收声音,但是在声源 发出的声音的作用下,遮音板振动,从而从该遮音板发出放射音,该放射音被传递向与声源 相反的一侧(放射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遮音板放 射的放射音的传递,提高隔音性能的隔音材料、隔音系统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用于吸收且遮断从声 源发出的声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包括整个面连续的遮音板;声源侧开孔板,其相比于所述遮音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声源侧的位置上,且具有 多个吸音用贯通孔;以及放射侧开孔板,其隔着所述遮音板配置在与所述声源相反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放 射音降低用贯通孔,所述遮音板具有在所述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往复的形状,以在 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与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放射侧空气层,同 时交替具有分别接合于两开孔板上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及多个放射侧接合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除了抑制声源发出的声音向该声源侧反射的吸音 效果以外,还可充分得到抑制声源发出的声音向与该声源相反的一侧(放射侧)传递的遮 音效果。即,在该隔音材料中,在遮音板的声源侧及放射侧分别配置开孔板,在遮音板和各 开孔板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及放射侧空气层。由此,利用声源侧开孔板及声源侧空 气层可得到上述吸音效果。具体地说,来自声源的声音通过声源侧开孔板的吸音用贯通孔 时与声源侧开孔板摩擦,通过所述摩擦失去能量,从而实现吸音。进而,利用放射侧开孔板 和放射侧空气层,抑制由于在来自声源的声音的作用下使遮音板振动而引起产生的放射音 的传递,可得到进一步的遮音效果。该放射音抑制的原理也与上述的吸音的原理相同,在遮音板产生的放射音通过放射侧开孔板的放射音降低用贯通孔时与放射侧开孔板摩擦,通过 所述摩擦失去能量。如此,充分发挥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优越的隔音效果。另外,通过例如在平板状的无孔板的表背面同样分别平行配置平板状的开孔板, 也可以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放射侧空气层,但是此时,需要用于保持板彼此的间隙的垫 片或厚重的支承框。相对于此,本发明由于是遮音板在两开孔板之间往复的形状,所以仅仅 通过将该遮音板分别接合于各开孔板,就能够容易保持在各开孔板之间形成的空气层的形 状。另外,此时,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接合遮音板和各开孔板的接合部件,所以该隔音 材料的结构变简化。第二方面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设定所述 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的板厚、开口形状以及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述放射 侧空气层的容积,使得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 口形状、并且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互相同的情况相比,缩小 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吸音率最大的频率与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放射音降低量最大的频率 之差。如此,只要构成为设定各参数以缩小两个峰值频率(为最大的频率)之差,对于例 如发出在特定的频带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的声源,将其峰值频率设为目标,通过设定吸音 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变大的频带,可得到高隔音性能。第三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平板状,且以相 互平行的姿势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 容积的形状。只要设定遮音板的形状使得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则吸 音率的峰值频率和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频率之差缩小。这样,即使是在使用相同板厚及开 口形状的两张开孔板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对遮音板的形状进行研究而缩小两个峰值频率之 差,所以可以使用相同形状的开孔板,相应地结构简化,成本也下降。而且,在两张开孔板中,所谓相同的开口形状是指各贯通孔的形状及其排列相同。第四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声源侧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侧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分别具有向所述 声源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这样,仅仅通过使夹装于遮音板的各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向声源侧空气层一 侧凸出的形状,与上述夹装部分具有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变小,并且 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变大。因此,可以简单地使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的 容积,可以简单地缩小两个峰值频率之差。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统,其具备作为声源的电动机以及与该电 动机对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断从该电动机发出的声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为第二 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以其声源 侧开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电动机侧的位置的姿势配置。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统,对于发出在特定的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的电 动机,可得到高的隔音性能。
5
第六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设定 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的板厚、开口形状以及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 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使得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具有相互相同的 板厚及开口形状、并且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互相同的情况相 比,扩大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吸音率最大的频率与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放射音降低量最大 的频率之差。如此只要构成为设定各参数以扩大两个峰值频率(为最大的频率)之差,可以扩 大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至少一方变大这样的频带。因此,对于例如遍及广大频带要求隔 音的声源,可得到足够的隔音性能。第七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平板状,且以相 互平行的姿势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 容积的形状。只要设定遮音板的形状使得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则吸 音率的峰值频率和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频率之差扩大。这样,即使是在使用相同板厚及开 口形状的两张开孔板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对遮音板的形状进行研究而扩大两个峰值频率之 差,所以可以使用相同形状的开孔板,相应地结构简化,成本也下降。第八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声源侧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侧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分别具有向所述 放射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这样,仅仅通过使夹装于遮音板的各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向放射侧空气层一 侧凸出的形状,与上述夹装部分具有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变小,并且 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变大。因此,可以简单地使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声源侧空气层的 容积,可以简单地扩大两个峰值频率之差。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统,其具备设置于发动机排气侧的作为声 源的消音器以及与该消音器对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断从该消音器发出的声音的隔音 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为第六 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以其声源 侧开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消音器侧的位置的姿势配置。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统,对于遍及广大频带要求隔音的消音器,可得到高 的隔音性能。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隔音材料用于吸收且 遮断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放射侧开孔板的工 序;通过对整个面连续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形成如下形状的遮音板的工序,所述遮 音板的形状是在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 及放射侧空气层,同时交替具有可分别接合于两开孔板上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及多个放射侧接合部;将所述声源侧开孔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声源侧接合部,并且将所述放射侧遮 音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放射侧接合部的工序。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将由冲压加工形成的遮音板 的各接合部分别接合于各开孔板来制造隔音材料,因此不必另外准备用于接合遮音板和开 孔板的接合部件。由此,可以省略制造接合部件的工序,相应地使该隔音材料的制造工序简 化。另外,仅仅将冲压加工时介于遮音板的两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例如向任一个 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就可以简单地改变两空气层的容积比,因此可以简单地缩小或者 扩大声源侧空气层的吸音率为最大的频率与放射侧空气层的放射音降低量为最大的频率之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隔音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优越的隔音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和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等时的频率和吸音率 以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关系的坐标图;图3是表示容积比和峰值频率比以及逆峰值频率比的各关系的坐标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时的频率和吸音率以 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关系的坐标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声源是电动机时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大于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时的频率和吸音率以 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关系的坐标图;图10是表示声源是消音器(muffler)时的隔音系统的构成的剖面图。图中1-隔音系统2-声源10、110、210、310-隔音材料20、120、220、320-遮音板21-声源侧接合部22-放射侧接合部23、24、123、124、223、224、323、324_ 连结壁30-声源侧开孔板31-吸音用贯通孔40-放射侧开孔板
41-放射音降低用贯通孔50、150、250、;350_ 声源侧空气层60、160、洸0、360_放射侧空气层102-电动机(声源)302-消音器(声源)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1由声源2以及与该声源2对置配置的隔 音材料10构成。隔音材料10具有用于吸收且遮断声源2发出的声音的隔音功能。隔音材料10具 有遍及整个面连续的遮音板20、比该遮音板20更靠近声源2 —侧配置且具有多个吸音用 贯通孔31的声源侧开孔板30、隔着遮音板20配置在与声源2相反的一侧(放射侧)并且 具有多个放射音降低用贯通孔41的放射侧开孔板40。开孔板30、40形成为相互具有相同板厚和开口形状的平板状,并且以相互平行的 姿势配置。在此所谓的相同的开口形状是指各贯通孔31、41的形状及其排列相同。而且, 作为贯通孔31、41的形状,可举出圆孔、方孔等。另外,作为贯通孔31的排列图案,可举出 交错状、并列状等具有规则性的图案。遮音板20具有在两张开孔板30、40之间往复的波形状,并分别接合于各开孔板 30、40。这种遮音板20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而且,在遮音板20和声源侧开孔板30之间形成有多个声源侧空气层50。另外,在 遮音板20和放射侧开孔板40之间形成有多个放射侧空气层60。而且,即便是通过例如在平板状的无孔板的表背面同样分别平行配置平板状的开 孔板,也可以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放射侧空气层,但是此时,需要用于保持板彼此的间隙 的垫片或厚重的支承框。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由于是遮音板20在两开孔板30、40之间往 复的形状,所以仅仅通过将该遮音板20分别接合于各开孔板30、40,就能够容易保持在各 开孔板30、40之间形成的空气层50、60的形状。另外,此时,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接合 遮音板20和各开孔板30、40的接合部件,所以该隔音材料10的结构变简化。上述遮音板20具体地说交替具有与声源侧开孔板30接合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 21、与放射侧开孔板40接合的多个放射侧接合部22,并且具有对相邻的接合部21、22进行 连结的多个连结壁23、24。接合部21是该遮音板20的一侧的折返部分(在图1中谷侧的折返部分),并在特 定方向(在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与该特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间
距设置。接合部22是该遮音板20的另一侧的折返部分(在图1中是峰侧的折返部分),并 在与接合部21相同的特定方向上延伸,且在与该特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与接合部21相 同的间距设置。所述的接合部21、22形成为在能够确保遮音板20和各开孔板30、40之间的接合强度的范围其接合面积尽可能小的形状(幅度)。由此,可抑制吸音性能以及遮音性能的下 降。连结壁23连结声源侧接合部21的一端(图中右端)和放射侧接合部22的另一 端(图中左端),并形成为平板状。各连结壁23以相互平行的姿势配置。连结壁M连结声源侧接合部21的另一端(图中左端)和放射侧接合部22的一 端(图中右端),并形成为平板状。各连结壁对以相互平行的姿势配置。另外,连结壁23以及声源侧开孔板30所成的角度θ 1与连结壁M以及声源侧开 孔板30所成的角度θ 2相互相等。上述各声源侧空气层50是由相邻的连结壁23以及M与声源侧开孔板30围成的 空间,上述各放射侧空气层60是相邻的连结壁23以及M和放射侧开孔板40围成的空间。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中,声源侧空气层50的容积和放射侧空气层60的容积相互 相等。这种隔音材料10是通过在相互相同板厚及开口形状的两张开孔板30、40上分别 接合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遮音板20的各接合部21、22而制造的。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不 需要另外准备用于接合遮音板20和开孔板30、40的接合部件,所以可以简化制造接合部件 的工序,相应地工序变简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中,除了抑制来自声源2的声音向该声源侧的反射 的吸音效果以外,还可以充分得到抑制来自声源2的声音向与该声源2相反一侧(放射侧) 的传递的遮音效果。也就是说,在该隔音材料10中,在遮音板20的声源侧以及放射侧分别配置声源侧 开孔板30以及放射侧开孔板40,在遮音板20和各开孔板30、40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 层50以及放射侧空气层60。由此,利用声源侧开孔板30以及声源侧空气层50可得到上述吸音效果。具体地 说,来自声源2的声音通过声源侧开孔板30的吸音用贯通孔31时与声源侧开孔板30摩擦, 通过所述摩擦失去能量,从而实现吸音。进而,利用放射侧开孔板40和放射侧空气层60,抑 制由于在来自声源2的声音的作用下使遮音板20振动而引起产生的放射音的传递,可得到 进一步的遮音效果。该放射音抑制的原理也与上述的吸音的原理相同,在遮音板20产生的 放射音通过放射侧开孔板40的放射音降低用贯通孔41时与放射侧开孔板40摩擦,通过所 述摩擦失去能量。如此,充分发挥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优越的隔音效果。但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即声源侧开孔板20以及放射侧开孔板30具 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且声源侧空气层50以及放射侧空气层60的容积相互相同的 隔音材料10具体地说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吸音特性以及放射音降低特性。因此,隔音材料 10的吸音率以及放射音降低量因频率而变动。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的情况 下,吸音率最大的频率(吸音率的峰值频率)pl是小于放射音降低量最大的频率(放射音 降低量的峰值频率)P2、并且大于放射音降低量最小的频率(放射音降低量的逆峰值频率) P3的值。另外,在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对于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的比率(容积比)与放 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频率相对于吸音率的峰值频率的比率(峰值频率比)之间,存在着图3 所示那样的相关关系。这样的话,当容积比变化时,峰值频率比也变化。另外,放射音降低
9量的逆峰值频率相对于吸音率的峰值频率的比率也对应于容积比的变化而变化。本申请发明人着眼于此,想到通过改变空气层50、60的容积比来改变峰值频率 比,从而能够调整峰值频率pl、p2(p;3)的差。而且,发现通过构成隔音材料使得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的容 积,也就是使得上述容积比大于1,从而能够给该隔音材料带来如下一种隔音特性,该隔音 特性是与各空气层的容积相等时(参考图2)相比,峰值频率比小,即,吸音率的峰值频率和 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频率之差缩小。只要是这种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对于发出在特定的 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的声源,可得到高的隔音性能。相反,发现通过构成隔音材料使得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声源侧空气层的容 积,也就是使得上述容积比小于1,从而能够给该隔音材料带来如下一种隔音特性,该隔音 特性是与各空气层的容积相等时相比,峰值频率比大,即,吸音率的峰值频率和放射音降低 量的峰值频率之差扩大。只要是这种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对于遍及广大频带要求隔音的 声源,可得到足够的隔音性能。以下,对于不同于具备具有上述各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形式的 隔音系统的构成,分别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的隔音材料构成为对于例如电动机那样发出在特定的 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的声源,可以发挥高隔音性能。在该隔音材料中,空气层的容积比 大于1,即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该隔音系统的隔音材料110具备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的遮音板20不同的遮音板120。遮音板120具有对相邻的接合部21、22进行连结的多个连结壁123、124。连结壁123对声源侧接合部21的一端(图中右端)与放射侧接合部22的另一端 (图中左端)进行连结,并形成为以向声源侧空气层150—侧(图中下侧)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状。连结壁IM对声源侧接合部21的另一端(图中左端)与放射侧接合部22的一端 (图中右端)进行连结,并形成为以向声源侧空气层150—侧(图中下侧)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状。如此,由于将遮音板120形成为使夹装于其各接合部21、22之间的连结壁123、 124以向声源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方式折曲的形状,因此,与上述连结壁(夹装部分)具有 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声源侧空气层150的容积变小,并且放射侧空气层160的容积变大。 因此,声源侧空气层150的容积小于放射侧空气层160的容积,容积比大于1。由此,与各空 气层的容积相等的情况相比,峰值频率比变小,两个峰值频率pl、P2之差缩小。因此,可以 设定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变大的频带,对于例如发出在特定的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 声音的声源,将其峰值频率设为目标,通过设定上述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变大的频 带,可得到高隔音性能。尤其,如图5所示,在设定遮音板120的形状使得变为吸音率的峰值频率pl和放 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频率P2 —致的容积比的情况下,对于发出在特定的频率具有尖锐峰值 的声音的声源,尤其可得到高的隔音效果。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10中,通过对遮音板120的形状进行研究,即, 通过将连结壁123、IM形成为向声源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从而即使在使用同一板厚 及开口形状的两张开孔板30、40的情况下,两个峰值频率之差也变小。由此,可以使用相同 形状的开孔板30、40,从而相应地使结构简化,并且成本也降低。此外,在设定遮音板120的形状使得容积比处于大约1. 05 大约2. 00的范围时, 与容积比为1的情况相比,对于发出在特定的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的声源的隔音效果 至少提高大约5%。进而,在设定遮音板120的形状使得容积比处于大约1. 25 大约1. 65 的范围时,与容积比为1的情况相比,对于上述声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约30%。另外,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还可以是具备图6所示的遮音板220的隔音材 料210。该变形例的遮音板220的连结壁223、2M各自的一部分折曲并向声源侧空气层250 一侧突出。即,各连结壁223、2M具有向声源侧空气层250侧(图中下侧)突出(凸出) 形状的肋状部225。如此,通过在各连结壁223、2M设置肋状部225,遮音板220的刚性增 加,因此该隔音材料210的强度提高。另外,在声源是电动机的情况下,具备例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10的 隔音系统为图7所示的结构。S卩,隔音材料110被配置成其声源侧开孔板30相比于其遮音 板120位于更靠电动机102 —侧的姿势,由此,能够有效吸收且遮断从电动机102发出的在 特定的频率具有尖锐峰值的声音。(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隔音系统的隔音材料构成为对于例如消音器那样遍及广大频带 要求隔音的声源可发挥足够的隔音性能。在该隔音材料中,空气层的容积比小于1,即,放射 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该隔音系统的隔音材料310具有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的遮音板20不同的遮音材料320。遮音板320具有对相邻的接合部21、22进行连结的多个连结壁323、324。连结壁323对声源侧接合部21的一端(图中右端)与放射侧接合部22的另一端 (图中左端)进行连结,并形成为以向放射侧空气层350—侧(图中上侧)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状。连结壁3M对声源侧接合部21的另一端(图中左端)与放射侧接合部22的一端 (图中右端)进行连结,并形成为以向放射侧空气层350—侧(图中上侧)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状。如此,由于将遮音板320形成为使夹装于其各接合部21、22之间的连结壁323、 324以向放射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方式折曲的形状,因此,与上述连结壁(夹装部分)具有 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声源侧空气层350的容积变大,并且放射侧空气层360的容积变小。 因此,放射侧空气层360的容积小于声源侧空气层350的容积,容积比小于1。由此,与各空 气层的容积相等的情况相比,峰值频率比变大,两个峰值频率pl、P2之差扩大,并且峰值频 率Pl及逆峰值频率P3之差缩小。因此,可以扩大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至少一方变大的 频带,对于例如遍及广大频带要求隔音的声源,可得到足够的隔音性能。尤其,如图9所示,在设定遮音板320的形状使得变为吸音率的峰值频率pl和放 射音降低量的逆峰值频率P3 —致的容积比的情况下,对于放射音降低量少、难以得到遮音效果的频带,可得到吸音率变高且高的吸音效果,因此,遍及广大频带可以得到足够高的隔 音效果。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310中,通过对遮音板320的形状进行研究,即, 通过将连结壁323、3M形成为向放射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从而即使在使用同一板厚 及开口形状的两张开孔板30、40的情况下,两个峰值频率之差也变大。由此,可以使用相同 形状的开孔板30、40,从而相应地使结构简化,并且成本也降低。此外,在设定遮音板320的形状使得容积比处于大约0. 65 大约0. 95的范围时, 与容积比为1的情况相比,对于遍及广大频带要求隔音的声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约 5%。进而,在设定遮音板320的形状使得容积比处于大约0. 75 大约0. 85的范围时,与 容积比为1的情况相比,对于上述声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约15%。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具有第二实施方式变形例的肋状部225的 遮音板220(参考图6)的结构。另外,在声源是消音器的情况下,具备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隔音材料310的隔音 系统为图10所示的结构。S卩,隔音材料310被配置成其声源侧开孔板30相比于其遮音板 320位于更靠消音器302 —侧的姿势,由此,能够有效吸收且遮断从消音器302发出的遍及 广大频带具有多个峰值的声音。在图10中,符号303是车身的地板,符号304是用于将隔 音材料310固定在上述车身的地板303上的固定件。而且,在上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两开孔板的板厚以及开口形状相互相同 以外,通过对遮音板的连结壁的形状进行研究来改变两个空气层的容积比,从而使峰值频 率比变化,但是,也可以通过改变两开孔板的板厚或开口形状来改变峰值频率比。
权利要求
1.一种隔音材料,其用于吸收且遮断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包括整个面连续的遮音板;声源侧开孔板,其相比于所述遮音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声源侧的位置上,且具有多个 吸音用贯通孔;以及放射侧开孔板,其隔着所述遮音板配置在与所述声源相反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放射音 降低用贯通孔,所述遮音板具有在所述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往复的形状,以在所述 声源侧开孔板与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放射侧空气层,同时交 替具有分别接合于两开孔板上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及多个放射侧接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的板厚、开口形状以及所述声源侧空气层 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使得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和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具有相互相 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并且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互相同的情 况相比,缩小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吸音率最大的频率与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放射音降低量 最大的频率之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平板 状,且以相互平行的姿势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所述放射 侧空气层的容积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声源侧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侧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分别具 有向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
5.一种隔音系统,其具备作为声源的电动机以及与该电动机对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 遮断从该电动机发出的声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为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以其声源侧开 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电动机侧的位置的姿势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的板厚、开口形状以及所述声源侧空气 层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使得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具有相 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并且所述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相互相同 的情况相比,扩大所述声源侧空气层的吸音率最大的频率与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放射音降 低量最大的频率之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平板 状,且以相互平行的姿势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放射侧空气层的容积小于所述声源 侧空气层的容积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声源侧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侧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分别具 有向所述放射侧空气层一侧凸出的形状。
9.一种隔音系统,其具备设置于发动机排气侧的作为声源的消音器以及与该消音器对 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断从该消音器发出的声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为权利要求6 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以其声源侧开 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消音器侧的位置的姿势配置。
10.一种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隔音材料用于吸收且遮断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开口形状的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放射侧开孔板的工序;通过对整个面连续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形成如下形状的遮音板的工序,所述遮音板 的形状是在所述声源侧开孔板以及所述放射侧开孔板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以及放 射侧空气层,同时交替具有可分别接合于两开孔板上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及多个放射侧接 合部;将所述声源侧开孔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声源侧接合部,并且将所述放射侧遮音板 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放射侧接合部的工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提高隔音性能的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10)包括遮音板(20),其遍及整个面连续;声源侧开孔板(30),其相比于遮音板(20)配置在更靠近声源(2)一侧,且具有多个吸音用贯通孔(31);以及放射侧开孔板(40),其隔着遮音板(20)配置在与声源(2)相反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放射音降低用贯通孔(41),遮音板(20)具有在两开孔板(30、40)之间往复的形状,以在声源侧开孔板(30)以及放射侧开孔板(40)之间分别形成声源侧空气层(50)以及放射侧空气层(60),同时交替具有分别接合于两开孔板(30、40)的多个声源侧接合部(21)及多个放射侧接合部(22)。
文档编号F01N1/06GK102081924SQ20101054624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山口善三, 山极伊知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