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及尾筒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52578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烧器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及尾筒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燃气轮机的车室内拆装燃烧器的尾筒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及尾筒的安装方法。本申请基于2009年9月1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09-214815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燃气轮机200通常包括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201 ;向由压缩机201生成的压缩空气混合燃料而生成燃烧气体的多个燃烧器1 ;通过由燃烧器1生成的燃烧气体进行驱动的涡轮202。燃烧器1具有供给压缩空气和燃料而进行燃烧的内筒 2 ;及将在内筒2生成的燃烧气体向涡轮202的燃烧气体流路203导入的尾筒3。燃烧器1 包围涡轮转子而沿环状排列多个,与涡轮202内的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203a分别连接。各燃烧器1中,尾筒3插入到车室4的内部而与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203a 连接,并且在尾筒3的基端连接有内筒2。如图2及图3所示,车室4的开口部如通过将盖体7固定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而被闭塞,该盖固定用螺栓孔4b成为沿外缘形成的盖固定部。并且,如图1所示,在排列成环状的多个燃烧器1的周围设置有用于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管、用于冷却燃烧器1的冷却空气供给管等多个配管8。在此,上述那样的燃烧器1在构筑了压缩机201、车室4及涡轮202之后,将尾筒 3、内筒2依次从开口部如插入到车室4的内部而进行组装。另外,构成燃气轮机200的各部件伴随着运转而损耗,各部件以个别的循环定期地维护,根据需要来更换。通常,与涡轮 202及压缩机201的维护循环相比,燃烧器1的维护循环短,因此卸下燃烧器1进行维护的机会多。燃烧器1自身是即使为尾筒3或内筒2单独的情况下人也难以提起的重量(例如 IOOkg左右),另外,在车室4附近,在燃气轮机200的设置面200a的上方难以确保立足点。 因此,为了进行此种燃烧器1的维护,提出了各种用于将尾筒3相对于车室4进行拆装的装置。具体而言,提出了由沿着燃烧器的排列进行设置的圆环状的轨道和设置在轨道上的分解组装装置构成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分解组装装置具备把持燃烧器的部件的把手部;使把手部沿着燃烧器轴线方向前进后退的插入拉拔动作部;及使对插入拉拔动作部进行支承的框架沿着轨道移动的周向移动部。在此种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通过使周向移动部沿着轨道移动,将框架、插入拉拔动作部及把手部调整成与所希望的燃烧器对应的位置。并且,通过经由框架而支承于轨道的插入拉拔动作部来使把手部前进后退, 由此能够插入或拔出由把手部把持的燃烧器的部件。作为其他装置,提出有一种装置,其具备安装在燃气轮机车室外筒座的座面上的立柱;安装于立柱的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螺旋棒;安装在螺旋棒的下侧且安装有内筒的支架;及使螺旋棒进退的操纵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幻。在此种装置中,向内筒安装支架而提升螺旋棒,由此将内筒从尾筒抜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89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94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需要将轨道沿着燃烧器的排列进行设置。此外,在安装尾筒时,需要利用框架及插入拉拔动作部,将把手部及由把手部把持的尾筒以单侧支承的状态从轨道向车室内部插入,为了确保强度而需要延长框架及插入拉拔动作部的构件的长度。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存在装置整体成为大规模的问题。另外,为了设置上述装置结构,需要卸下包围燃烧器的周围的各种配管,存在工时增大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虽然未使用轨道等结构,但需要利用立柱及螺旋棒对支架及安装于支架的内筒进行单侧支承,同样地需要延长构件的长度。另外,通过此种装置结构来安装尾筒时,需要将尾筒插入到车室的更内部,因此构件的长度进一步变长,同样地存在装置变得大规模的问题。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提供一种通过简易的装置结构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中也能够向车室的内部进行尾筒的拆装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及尾筒的安装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手段。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筒的拆装用夹具,用于将插入到车室的内部而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的燃烧器的尾筒相对于车室进行拆装,其中,具备引导部,其前端设置于车室内部且该前端及基端分别被支承于所述车室,并将所述尾筒支承为能够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及进退机构,其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进退。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引导部在前端及基端被支承于车室,能够以最小限度的构件的长度,通过引导部来支承尾筒。并且,引导部通过将前端设置在车室的内部,而能够沿着燃烧器的轴线方向将尾筒插入到车室内部。另外,通过将使尾筒沿着燃烧器的轴线方向进退的进退机构和支承尾筒且能够沿着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部形成为不同结构,从而进退机构不会成为大规模的结构,作为整体能够形成为紧凑且简易的结构。因此,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够设置引导部及进退机构,将尾筒插入并安装在车室内部,或者, 能够从车室内部将尾筒卸下取出。也可以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还具备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凹部嵌合的支承销,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也可以通过该支承销与所述凹部的嵌合而被支承。这种情况下,由于仅将插入车室的引导部的前端的支承销向凹部插入、嵌合以对引导部的前端进行支承,因此即使在狭窄的车室内部也能够容易地安装引导部的前端。也可以还具备固定于所述车室的外表面的基端固定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基端也可以从所述车室的开口部向所述车室的外部突出设置且被支承于所述基端固定部。这种情况下,引导部的基端在由基端固定部支承于车室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从车室的开口部向车室的外部突出设置,由此能够使尾筒更稳定地在车室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移动。
所述引导部也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前端构件;及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该前端构件连结且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外部的基端构件。这种情况下,引导部由前端构件和基端构件的可相互拆装的至少两个构件构成, 由此,能够缩短每一构件的构件的长度,而且,能够减轻重量,在狭窄的空间内的安装更加容易。另外,在将前端构件安装在车室内部之后,基端构件也能够以预先与尾筒安装的状态与前端构件连结。所述基端固定部也可以具有安装构件,其安装于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外缘设置且用于将闭塞所述开口部的盖体固定的盖体固定部;及支承构件,其从该安装构件突出设置, 且支承所述弓I导部的所述基端。这种情况下,基端固定部通过安装构件安装在用于固定盖体的盖体固定部,并能够通过支承构件来支承引导部的基端,因此在车室的外表面无需用于固定基端固定部的新单元,而能够形成为更为简易的结构。也可以还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尾筒且由所述引导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引导的移动部。这种情况下,由引导部沿着燃烧器的轴线方向引导的移动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尾筒。因此,在将尾筒安装于车室内部时,能够通过移动部使尾筒移动,并且能够在移动后从移动部将尾筒卸下。另外,将尾筒从车室内的内部卸下时,也能够在设置了引导部之后使移动部移动而通过移动部和尾筒的安装来安装尾筒,尾筒的拆装变得容易。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销安装成能够绕所述引导部的轴线进行位置调整。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引导部绕轴线对支承销进行位置调整,从而能够调整使支承销与凹部嵌合而将引导部安装于车室的状态下的引导部与车室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将由引导部支承的尾筒更准确且更容易地在车室内部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筒的安装方法,将燃烧器的尾筒插入到车室的内部,并将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其中,将引导部从该引导部的前端向所述车室的内部插入,所述引导部能够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以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的方式将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及基端固定于所述车室,在所述引导部安装所述尾筒,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前端侧移动,将所述尾筒与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所述入口部连接。根据该方法,通过将引导部从前端插入到车室的内部,能够沿着燃烧器的轴线方向而使前端及基端支承于车室。此时,引导部通过前端及基端支承于车室,能够通过最小限度的构件的长度的引导部支承尾筒。另外,在引导部安装尾筒,沿着前端插入到车室内部的引导部而使尾筒向前端侧移动,能够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并且,如上所述,能够将引导部形成为最小限度的构件的长度,因此能够进行有限的作业空间内的尾筒的安装。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具有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前端构件和与该前端构件连结且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外侧的基端构件,也可以是在将所述引导部插入到所述车室的内部时,将所述前端构件插入到所述车室的内部,且使所述前端构件的前端及基端固定于所述车室后,将所述基端构件的前端与被支承于所述车室的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并使所述基端构件的基端支承于所述车室的外表面。
这种情况下,在前端构件的前端及基端被支承于车室之后,将基端构件的前端与被支承于车室的前端构件的基端连结,通过将基端构件的基端支承于车室的外表面而将引导部整体支承于车室。在此,如上所述,由于引导部具有前端构件和基端构件这两构件,能够缩短每一构件的构件的长度,另外,能够减轻重量,即使在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作业。另外,作为引导部的基端侧的基端构件从车室的开口部向车室的外部突出设置, 由此能够使尾筒更稳定地在车室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移动。也可以在将所述基端构件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之前,在所述基端构件上安装所述尾筒,也可以将安装有所述尾筒的状态的所述基端构件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与前端构件连结之前的基端构件安装尾筒,因此能够选择作业条件的良好的场所进行重的尾筒的安装作业。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通过简易的装置结构,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够向车室的内部进行尾筒的拆装。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尾筒的安装方法,能够通过简易的装置结构进行安装作业,能够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向车室的内部安装尾筒。


图1是表示燃气轮机的概要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燃气轮机的燃烧器及车室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燃气轮机的车室的开口部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安装于车室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向移动部的尾筒的安装状态的尾筒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向移动部的尾筒的安装状态的尾筒的主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端面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移动部和尾筒的固定结构, 且表示将固定解除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移动部和尾筒的固定结构, 且表示固定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前端构件及第一车室安装板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前端构件及第一车室安装板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前端构件和第一车室安装板的固定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基端构件、基端固定部及进退机构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基端构件、基端固定部及进退机构的详细情况的后视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基端构件、基端固定部及进退机构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第一支承工序的说明图。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尾筒安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第二支承工序的说明图。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尾筒设置工序的说明图。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比涡轮转子靠下侧的尾筒的拆装作业的说明图。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比涡轮转子靠下侧的尾筒的拆装作业的说明图。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比涡轮转子靠下侧的尾筒的拆装作业的说明图。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尾筒的安装方法中的比涡轮转子靠下侧的尾筒的拆装作业的说明图。图M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安装于车室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驱动部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沈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和移动部的详细情况的主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和移动部的详细情况的侧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观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和移动部的详细情况的主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四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和移动部的详细情况的侧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前端的详细情况的侧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引导部的前端的详细情况的主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中的安装于车室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燃气轮机200中,燃烧器1及燃烧器1与车室4的安装结构基本上与以往相同。因此,关于同样的方面,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尾筒3的拆装用夹具10中的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如图4 所示,拆装用夹具10具备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设置的引导部11 ;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尾筒3且能够沿着引导部11移动的移动部12 ;及能够使经由移动部12安装于引导部11的尾筒3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进退的进退机构13。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1在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下以燃烧器1的轴线L为基准成为对称地成对设置。如图7所示,引导部11构成包括截面大致C 形的引导主体Ila ;夹持引导主体Ila的两侧而设置的大致圆筒状的一对加强构件lib ;及将加强构件lib与引导主体Ila连结的连结构件11c。另一方面,如图5及图6所示,移动部12具备四个,与成对的引导部11分别对应而设置在尾筒3的前端侧及基端侧。移动部12分别具有向引导主体Ila插入的块主体12a ; 从块主体1 延伸的臂部12b ;及设置在臂部12b的前端而与尾筒3固定的固定部12c。臂部12b设定成比引导主体Ila的间隙Ild小的宽度尺寸,块主体1 在插入引导主体Ila 的状态下设置于引导主体Ila的间隙lid。如图8及图9所示,在固定部12c形成有用于供固定件14插通的固定件插通孔 12d。固定件14具有插通固定件插通孔12d的轴部14a ;在成为尾筒3侧的轴部14a的前端设置的键14b ;及扩径而设置在轴部1 的基端的头部14c。在头部Hc与固定部12c之间夹装有弹簧构件15。另一方面,在尾筒3形成有能够供固定件14的轴部14a的前端插入的插入孔3a和形成在插入孔3a的外周面而供键14b插入的键槽北。键槽北沿着插入孔3a的轴向形成之后,向周向形成。因此,使固定件14克服弹簧构件15的施力而向尾筒 3侧进入,将轴部14a的前端向插入孔3a插入,在该状态下使固定件14绕轴旋转,从而键 14b与键槽北扣合,由此,能够将移动部12和尾筒3固定。另外,在彼此固定的状态下,将固定件14固定时,仅绕着轴朝向相反侧旋转就能够解除键14b与键槽北的扣合,能够从尾筒3将移动部12取下。在此,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移动部12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1具有构成前端侧的前端构件20和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前端构件20连结而构成基端侧的基端构件21,前端构件20及基端构件21分别由引导主体11a、加强构件lib及连结构件 Ilc构成。如图4及图10所示,支承销22突出设置在前端构件20的前端20a。另一方面, 在车室4的内表面形成有能够供支承销22嵌合的凹部如,引导部11的前端Ilf的设置于该前端构件20的支承销22与凹部如嵌合,从而支承于车室4。另外,前端构件20设定成长度与车室4的进深一致的长度,在位于开口部如附近的基端20b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第一车室安装板23。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车室安装板23形成为沿着车室4的开口部如的外缘的大致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包括 连结有引导部11的大致圆弧状的上构件23a ;及与上构件23a隔着燃烧器1的轴线L在相对侧安装于车室4的大致圆弧状的下构件23b。在构成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及下构件2 分别形成有与作为闭塞开口部如的盖体7的盖固定部的盖固定用螺栓孔4b对应的第一贯通孔23c及第二贯通孔 23d。第一贯通孔23c具有用于将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及下构件2 分别固定并供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的固定用螺栓24(参照图4)的轴部插通的孔主体;及在上构件23a的与车室4接触的面的相反侧,从孔主体扩径而收容固定用螺栓M的头部的收容凹部。另外,第二贯通孔23d如后所述用于将基端固定部25固定,仅形成供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的固定用螺栓四的轴部插通的孔主体。另外,在上构件23a和下构件23b 分别形成有各两个第一贯通孔23c及第二贯通孔23d、总计四个贯通孔。在上构件23a中, 第一贯通孔23c靠中心配置且第二贯通孔23d配置在第一贯通孔23c的外侧。相对于此, 在下构件23b中,第二贯通孔23d靠中心配置且第一贯通孔23c配置在第二贯通孔23d的外侧。在上构件23a和下构件23b中,第一贯通孔23c与第二贯通孔23d的配置关系相反。
另外,在上构件23a的内缘侧的与引导部11对应的位置设有连结部23e,该连结部 23e向内周侧突出且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前端构件20。如图12所示,在连结部2 形成有供前端构件20的引导主体Ila插入的引导插入孔23f和在引导插入孔23f的两侧设置的螺栓插通孔23g。另一方面,引导部11的前端构件20的基端20b中,相对于加强构件lib 而引导主体Ila突出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壁厚量。因此,使引导主体Ila插入引导插入孔 23f,使加强构件lib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抵接时,引导主体Ila的端部成为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加强构件lib所抵接的一面23h的相反侧的另一面23i大致一致的状态。另外, 在加强构件lib的端部与螺栓插通孔23g对应而形成有连结用螺栓孔lie。因此,通过使从另一面23i侧向螺栓插通孔23g插通的连结用螺栓23k与连结用螺栓孔lie螺合,而将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与引导部11的前端构件20连结。在此,在螺栓插通孔23g 形成有收容连结用螺栓23k的头部的收容凹部23j,由此,成为连结用螺栓23k不会向另一面23i侧突出的构成。另外,如图4所示,在引导部11中,成为如下状态,即基端构件21通过固定于车室 4的基端固定部25而将前端21a与前端构件20连结,且基端21b被支承车室4。具体而言,如图13至图15所示,基端固定部25具有经由第一车室安装板23而安装于车室4的作为安装构件的第二车室安装板26 ;从第二车室安装板沈朝向引导部11的基端Ilg侧突出的支承构件27 ;设置在支承构件27的基端而将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的基端21b连结的固定板观。第二车室安装板沈对应于第一车室安装板23而形成为沿着车室4的开口部如外缘的大致圆环状。并且,如图14所示,在第二车室安装板沈形成有与形成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及下构件23b的总计四个第二贯通孔23d连通的四个第三贯通孔沈a。并且,使固定用螺栓四(参照图4)插通第三贯通孔26a及第二贯通孔23d而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从而能够将第二车室安装板沈以之间夹有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状态固定于车室4。另外,在第二车室安装板沈的内周缘侧,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同样地,设有连结部^b,该连结部26b在与引导部11对应的位置向内周侧突出且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基端构件21。连结部^b的结构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连结部23e同样,在基端构件21 的前端21a中,相对于加强构件lib而引导主体Ila突出第二车室安装板沈的壁厚量,由连结用螺栓26c固定。由此,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和前端构件20经由第一车室安装板 23及第二车室安装板沈连结,基端构件21及前端构件20的引导主体1 Ia彼此端部对合而相互连通。另外,支承构件2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下隔着燃烧器1的轴线L成对设置。此外,固定在支承构件27的基端的固定板观通过大致圆板状的构件而将支承构件27及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的基端21b固定。即,对于引导部11,整体上作为前端Ilf的前端构件20的前端20a通过支承销22固定在车室4的内表面,并且整体上作为基端Ilg的基端构件21的基端21b经由构成基端固定部25的第二车室安装板沈、支承构件27及固定板观固定在车室4的外表面,成为被支承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构件20的基端20b及基端构件21的前端21a、即引导部11的大致中央位置,也经由第一车室安装板23及第二车室安装板沈而固定于车室4的外表面,成为被支承的状态。另外,进退机构13具有沿着引导部11设置,由基端固定部25的固定板观支承的滚珠丝杠31 ;与滚珠丝杠31螺合,且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尾筒3的螺母构件32 ;及使滚珠丝杠31绕轴旋转的把手部33。螺母构件32通过与例如图8及图9所示的移动部12 和尾筒3的固定结构同样的固定结构而固定于尾筒3。滚珠丝杠31通过轴承34而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板观,在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下,前端侧贯通第一车室安装板 23及第二车室安装板沈而延伸到车室4的内部。另外,滚珠丝杠31的基端贯通固定板观而与把手部33连结,由此,通过把手部33的转动而能够使滚珠丝杠31绕轴旋转。接下来,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10将尾筒3组装在车室4的内部的工序的详细情况。组装尾筒3的工序大致分为使引导部11支承于车室4的引导部支承工序;在引导部11安装尾筒3的尾筒安装工序;及使安装于引导部11的尾筒3沿着引导部11移动而与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203a连接的尾筒设置工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部11具有前端构件20和基端构件21,因此引导部支承工序包括使前端构件20支承于车室4的第一支承工序;及将基端构件21与前端构件20连结并支承于车室4的第二支承工序。以下叙述详细情况。首先,实施第一支承工序。S卩,如图16所示,通过连结用螺栓23k将前端构件20 的基端20b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连结。接下来,将与上构件23a成为一体的前端构件20从开口部如向车室4的内部插入。此时,根据需要,利用起重机吊起前端构件 20及上构件23a而输送至所希望的位置,并通过操作者一边进行微调整一边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在燃烧器1中,位于车室4成为障碍而无法由起重机吊起并输送的下方的情况的施工方法在后面叙述。并且,使插入到车室4的内部的前端构件20的前端的支承销22与在车室4的内表面形成的凹部4c嵌合。在该状态下,前端构件20的长度与车室4的内部的进深相一致地设定,由此与前端构件20的基端20b连结的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抵接在车室4的开口部如的外缘。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者,使固定用螺栓M插通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第一贯通孔23c而与车室4的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由此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 及前端构件20成为固定于车室4的状态。另外,关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下构件23b,也同样地通过固定用螺栓M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而固定。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车室安装板23通过分割为上构件23a和下构件23b, 能够减小在各安装作业中安装的构件重量而使作业容易。另外,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上构件23a及前端构件20也是独立的构件,由此搬运容易,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先仅将前端构件 20插入到车室4的内部,之后,在车室4的开口部如附近使前端构件20与上构件23a连结。另外,实施上述第一支承工序,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作为尾筒安装工序,在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安装尾筒3。首先,预先组装作为基端固定部25的第二车室安装板沈、支承构件27及固定板 28、以及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并且,将成为一体的基端固定部25及引导部11的基端构件21以第二车室安装板沈成为上侧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尾筒3安装移动部12。接下来,使吊具与尾筒3扣合而通过起重机以前端为上侧且基端为下侧的方式吊起。并且,使吊起的尾筒3从第二车室安装板沈的上方下降,将尾筒3从第二车室安装板沈的中心开口插入,另外,将移动部12的块主体1 插入到端部向第二车室安装板沈开口的基端构件21 的引导主体1 Ia0并且,若将尾筒3配置在固定板观与第二车室安装板沈之间,则将尾筒3 临时固定于基端构件21而成为能够一体输送的状态。并且,接下来组装进退机构13。艮口, 使螺母构件32预先与滚珠丝杠31螺合,使基端插通固定板观的轴承34,组装把手部33。 接下来,一边使把手部33旋转一边对螺母构件32的位置进行微调整,与固定于尾筒3的部位对位而固定。接下来,作为第二支承工序,使基端构件21与前端构件20连结。即,如图18所示, 利用起重机将在尾筒安装工序中成为一体的基端固定部25、基端构件21、进退机构13及尾筒3吊入,输送至所希望的位置,通过操作员的手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并以使第二车室安装板沈与第一车室安装板23抵接而前端构件20与基端构件21对接的方式进行微调整。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者的手使固定用螺栓四插通第三贯通孔26a及第二贯通孔23d而与盖固定用螺栓孔4b螺合。由此,基端构件21和前端构件20作为引导部11成为一体,前端Ilf被支承于车室4的内表面,基端Ilg被支承于车室4的外表面,并且成为能够使尾筒 3沿着引导部11在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上移动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燃烧器1中,位于车室4成为障碍而无法通过起重机吊起输送的下方的情况的施工方法,与第一支承工序同样地在后面叙述。接下来,如图19所示,作为尾筒设置工序,将尾筒3与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 203a连接。S卩,使进退机构13的把手部33转动而使滚珠丝杠31绕轴旋转,由此使尾筒3 与螺母构件32 —起向车室4的内部进入。并且,若尾筒3的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203a抵接,则由在车室4的内部待机的操作员安装固定构件而固定于车室4。最后,作为撤去工序,进行引导部11、进退机构13及基端固定部25的拆卸。S卩,首先,解除进退机构13的螺母构件32与尾筒3的固定、移动部12的固定部12c与尾筒3的固定状态。此时,如图8及图9所示,仅通过键14b与键槽北的扣合来进行固定,因此仅使固定件14绕轴旋转,就能够即使在狭窄的车室4的内部也容易地解除固定状态。并且,利用起重机将成为一体的基端固定部25及基端构件21吊入之后,卸下基端固定部25的第二车室安装板沈的固定用螺栓四。并且,通过起重机将基端固定部25及基端构件21向其他的作业范围输送之后进行解体。另外,同样地在通过起重机将第一车室安装板23吊入的状态下,将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固定用螺栓M卸下。在该状态下,操作员进行引导,并通过起重机从车室4的内部将前端构件20拔下,由此完成尾筒3的组装。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10中,引导部11在前端Ilf及基端Ilg 这两端支承于车室4,未成为单侧支承的结构,因此通过最小限度的构件的长度的引导部 11能够稳定且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尾筒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引导部11即使在作为基端构件21与前端构件20的连结部分的大致中央位置也被支承,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构件的长度。另外,通过将使尾筒3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进退的进退机构13与支承尾筒3且能够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移动的引导部11为不同的结构,而进退机构13不会形成为不必要的大规模的结构,作为整体能够形成为紧凑且简易的结构。因此,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够设置引导部11及进退机构13,而能够将尾筒3插入到车室4的内部而进行安装。另外,如上所述,仅说明了利用拆装用夹具10来组装尾筒3的工序,但在将组装后的尾筒3取下的工序中,也基本上只要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可,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够将车室4内部的尾筒3容易地取下而拉出。另外,由于如此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容易地进行尾筒3的拆装,因此在燃气轮机200的供用开始后的更换作业中,不用将设置在燃烧器1的周围的配管8取下,而且能够选择性地仅对多个燃烧器1内的所希望的部分实施。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1由前端构件20和基端构件21的可相互拆装的两个构件构成。因此,能够缩短每一构件的长度,而且,能够减轻重量,能够进行更狭窄的空间内的安装。此外,在预先实施了尾筒安装工序之后,在第二支承工序中以在构成引导部11 的基端构件21固定有尾筒3的状态进行设置,能够选择作业条件良好的部位进行作为重量物的尾筒3的安装作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引导部11的基端Ilg侧的一部分的基端构件21从车室4向外部突出,由此在尾筒设置工序中,在车室4的外部与内部之间能够使尾筒3更稳定地移动。另外,对此种引导部11的基端Ilg进行固定的基端固定部25利用盖固定用螺栓孔4b进行固定,该盖固定用螺栓孔4b将用于闭塞车室4的开口部如的盖体 7(参照图1)固定。因此,无需用于将基端固定部25固定在车室4的外表面的新的单元,从而能够形成更简易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支承工序及第二支承工序中,通过起重机将成为对象的构件吊入而安装于车室4,但在比涡轮转子靠下侧配置的燃烧器1的情况下,利用起重机在可输送的范围内输送至附近之后,也利用其他的单元来安装、实施拆装作业。具体而言, 如图20及图21所示,例如,多个吊环螺钉40作为扣合单元,以与燃烧器1的排列对应的方式呈环状地排列设置在位于比成为对象的涡轮转子靠下侧的燃烧器1的附近。在该吊环螺钉40扣合有例如链滑车41作为吊具。并且,通过链滑车41,将利用起重机输送至附近的对象物42、例如基端构件21、基端固定部25及尾筒3成为一体后的部件吊起。接下来,如图22及图23所示,使其他的链滑车41分别与位于吊起的对象物42的左右两侧的其他的吊环螺钉40扣合,形成为分别吊起对象物42的状态。并且,通过这两个链滑车41进行对象物42的左右及上下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设置在车室4的开口部如。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部11及基于移动部12的移动机构、以及进退机构13的一例,说明了详细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以下,说明各机构的变形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M及图25表示进退机构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进退机构50具备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板28的第一滑轮51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的第二滑轮52 ;卷绕在第一滑轮51与第二滑轮52之间的环状带 53 ;及使第一滑轮51旋转的驱动部M。第一滑轮51以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与燃烧器1的轴线L正交,且设置于第一旋转轴55,该第一旋转轴5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板28。 另外,支承框架56以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且从第一车室安装板23朝向车室4的内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第二旋转轴57与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正交而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支承框架56的前端,在该第二旋转轴57设有第二滑轮52。并且,环状带53以能够沿燃烧器1 的轴线L方向移动的方式卷绕在第一滑轮51与第二滑轮52之间。另外,在环状带53的一部位固定有滑动件58,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尾筒3连结。另外,驱动部M具有同轴地安装在第一旋转轴55上的第一锥齿轮59 ;第二锥齿轮60,使轴线与燃烧器1的轴线L大致平行地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板观上,且与第一锥齿轮59啮合;及使第二锥齿轮60旋转的把手部61。因此,通过使把手部61转动,而经由第二锥齿轮60及第一锥齿轮59使第一滑轮51旋转,从而能够使环状带53移动。并且,环状带53移动而滑动件58在第一滑轮51与第二滑轮52之间移动,从而能够使尾筒3沿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进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滑轮51、第二滑轮52、环状带53及滑动件58构成的结构隔着尾筒3具备两组,由此能够使尾筒3更稳定地移动。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至第四变形例,图沈至图四表示使尾筒3能够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变形例。如图沈及图27所示,在第二变形例中,引导部70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为能够插入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尾筒3连结的移动部71的一部位开口的截面大致C形,但更详细而言,成为具有对置的角部70a、70b的矩形管的一部位被切口的形状。另外,移动部71 具有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尾筒3连结的固定部72 ;及分别通过旋转轴73a、74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部72的辊73、74。辊73、74至少一方具有两个以上且交替排列,使旋转轴 73a、7^插通引导部70的间隙70c,由此插入到引导部70的内部。在此,辊73、74均设定成比引导部70的角部70a、70b间的内侧尺寸小的直径,并且沿着与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错位,由此,一方的辊73与一方的角部70a抵接,并且另一方的辊74与另一方的角部 70b抵接。根据此种移动机构,也能够利用引导部70对连结有移动部71的尾筒3进行支承, 并且由于移动部71的辊73、74滚动而能够使尾筒3沿着引导部70移动。在此,辊73、74 设定成比引导部70的角部70a、70b的内侧尺寸小,未成为嵌入的结构,由此,能减少引导部 70与辊73、74之间的摩擦,能够使尾筒3顺畅地移动。如图观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引导部80成为圆柱状的结构。另外,移动部81具有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尾筒3连结的固定部82 ;支承于固定部82的大致〕字状的支承部83 ; 及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83的辊84、85、86。在此,辊84、85、86以能够从3个部位支承圆柱状的引导部80的方式排列成环状。在此种结构中,也能够通过引导部80来支承尾筒3, 并且由于辊84、85、86滚动,而能够使尾筒3沿着引导部80移动。如图四所示,在第四变形例中,通过将移动部90的块主体91插入截面大致C形的引导部11,而能够使尾筒沿着引导部11移动,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在本变形例中,槽91a呈环状地形成在圆柱状的块主体91的外周面,多个球91b以可滚动的方式嵌入该槽91a,这一点上不同。在该变形例的结构中,移动部90在引导部11的内部移动时,球91b滚动,由此能够使尾筒3更顺畅地沿着引导部11移动。另外,作为第五变形例,图30及图31表示引导部11的前端Ilf的支承结构的变形例。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引导部11的前端Ilf设有支承位置调整机构100。支承位置调整机构100具备在引导部11的前端Ilf固定的大致圆板状的第一支承体101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支承体101的大致圆板状的第二支承体102 ;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支承体102的大致圆板状且固定有支承销22的第三支承体103。第二支承体102以其旋转中心C102与引导部11的轴线Cll同轴的方式设置。另外,在第二支承体102中的与第一支承体101对置的面10 上沿着外周呈环状地排列形成多个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另外,以中心位于将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的中心彼此连结的圆弧102c上的方式在第一支承体101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101a。因此, 使第二支承体102旋转而能够选择与第一螺栓插通孔IOla连通的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 102b。并且,通过使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104插通第一螺栓插通孔101a,与连通的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螺合,由此,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承体101将第二支承体102绕自身的旋转中心C102定位。另外,第三支承体103设定成使其旋转中心C103在将第二支承体102的旋转中心 C102与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的中心连结的线上成为中点的位置。另外,在第三支承体103中,多个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 沿着外周呈环状地排列而形成在与第二支承体 102对置的面103a上。在此,将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 的中心彼此连结的圆弧103c 的直径设定成与将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的中心彼此连结的圆弧102c的半径相等。 因此,通过使第二支承体102旋转,能够在距引导部11的轴线Cll成为最外侧的位置105 上选择与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连通的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另外,在位置105上,在第一支承体101形成有能够与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 及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 连通的第二螺栓插通孔101b。因此,使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 106插通第二螺栓插通孔101b,而与第一位置调整用螺栓孔102b及第二位置调整用螺栓孔 103b螺合,由此,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体102将第三支承体103绕自身的旋转中心C103进行定位。并且,支承销22相对于第三支承体103的旋转中心C103偏心设置,由此来调整第一支承体101、第二支承体102及第三支承体103的相互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自如地调整支承销22相对于引导部11的轴线Cll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引导部11绕轴线对支承销22进行位置调整,由此使支承销22与凹部4c嵌合而能够调整将引导部11安装于车室4的状态下的引导部11与车室4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能够更准确且更容易地将由引导部11支承的尾筒3在车室4的内部与燃烧气体流路203的入口部203a连接。(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共通的构件标注同一标号, 省略其说明。如图3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拆装用夹具110不具备第二车室安装板沈、支承构件 27及固定板28、以及基端构件21,而成为能够使尾筒3沿着燃烧器1的轴线L移动地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11仅为前端构件20的结构。S卩,在引导部111中,前端Illa通过使设置于该前端Illa的支承销22与车室4的凹部如嵌合而支承于车室4的内表面。另外,基端 Illb将第一车室安装板23作为基端固定部112而支承于车室4的外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13具备从第一车室安装板23突出设置的支承框架114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框架114的辊115 ;—端与由引导部111支承的尾筒3连接且另一端侧由辊115进行方向转换而向上方延伸设置的金属线116 ;及对金属线116进行牵引的起重机 117。支承框架114的长度设定成充分地长于尾筒3的全长,由此能够在车室4的开口部如与辊115之间配置尾筒3。即使是此种驱动机构113,通过起重机117对金属线116的牵引动作,能够使尾筒3沿着引导部11移动,由此能够从车室4进行尾筒3的拆装。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及尾筒的安装方法,通过简易的装置结构,即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也能向车室的内部进行尾筒的拆装。标号说明
3尾筒
4车室
4a开口部
4b盖固定用螺相
4c凹部
7盖体
10,110拆装用夹具
11、70、111引导部
Ilf前端
Hg基端
13、50、113进退机构
20前端构件
21基端构件
22支承销
25,112基端固定部
27支承构件
203燃烧气体流路
203a入口部
L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尾筒的拆装用夹具,用于将插入到车室的内部而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的燃烧器的尾筒相对于车室进行拆装,其中,具备引导部,其前端设置于车室内部且该前端及基端分别被支承于所述车室,并将所述尾筒支承为能够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及进退机构,其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进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还具备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凹部嵌合的支承销, 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通过该支承销与所述凹部的嵌合而被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 还具备固定于所述车室的外表面的基端固定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基端从所述车室的开口部向所述车室的外部突出设置且被支承于所述基端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所述引导部具有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前端构件;及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该前端构件连结且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外部的基端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 所述基端固定部具有安装构件,其安装于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外缘设置且用于将闭塞所述开口部的盖体固定的盖体固定部;及支承构件,其从该安装构件突出设置,且支承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还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尾筒且由所述引导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引导的移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筒的拆装用夹具,其中,所述支承销安装成能够绕所述引导部的轴线进行位置调整。
8.一种尾筒的安装方法,将燃烧器的尾筒插入到车室的内部,并将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其中,将引导部从该引导部的前端向所述车室的内部插入,所述引导部能够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以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的方式将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前端及基端固定于所述车室,在所述引导部安装所述尾筒, 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弓I导部向所述前端侧移动, 将所述尾筒与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所述入口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筒的安装方法,其中,所述引导部具有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内部的前端构件和与该前端构件连结且设置在所述车室的外侧的基端构件,在将所述引导部插入到所述车室的内部时,将所述前端构件插入到所述车室的内部,且使所述前端构件的前端及基端支承于所述车室后,将所述基端构件的前端与被支承于所述车室的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并使所述基端构件的基端支承于所述车室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筒的安装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基端构件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之前,在所述基端构件上安装所述尾筒,将安装有所述尾筒的状态的所述基端构件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前端构件的所述基端连结。
全文摘要
一种尾筒的拆装用夹具,用于将插入到车室的内部而前端与燃烧气体流路的入口部连接的燃烧器的尾筒相对于车室进行拆装,其具备引导部,前端设置于车室内部且该前端及基端分别被支承于所述车室,且将所述尾筒支承为能够沿着所述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移动;及进退机构,使所述尾筒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进退。
文档编号F02C7/20GK102498274SQ20108004095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吉田直彦, 沟上修治, 盐谷成敏, 竹田广人, 荒濑谦一, 都筑锐, 长谷川修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