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85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缸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套。
背景技术
缸套就是气缸套的简称,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与活塞和缸套共同组成燃烧室。缸套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不接触冷却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目前,市场上的缸套为一个简单的直通圆柱形管状结构本体构成,有的厂家会根据客户需要,设置翻边以便于安装固定。气缸套在工作时,气缸套内壁是处在摩擦条件下的,故气缸的抗擦伤性能低下,使用寿命过短。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缸套,能够多方向注油,确保缸套内部各个角落都能够有效润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缸套,包括呈直通圆柱形管状结构设置的缸套本体,所述缸套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勻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注油孔沿缸套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能够多方向注油,确保缸套内部各个角落都能够有效润滑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套本体外表面设有软氮化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缸套本体经过软氮化处理后,疲劳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都得到有效提高,延长缸套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孔包括衔接的圆锥部和圆柱部,且衔接处圆锥部和圆柱部的直径相同,圆锥部置于缸套本体对应外壁一侧,圆柱部置于缸套本体对应内壁一侧,圆锥部沿圆柱部方向直径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特殊的形状设置,方便注油工作的进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缸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缸套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缸套,包括呈直通圆柱形管状结构设置的缸套本体1,所述缸套本体I至少设有两个注油孔11,所述注油孔11沿缸套本体I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注油孔11沿缸套本体I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能够多方向注油,确保缸套内部各个角落都能够有效润滑所述缸套本体I外表面设有软氮化层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缸套本体I经过软氮化处理后,疲劳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都得到有效提高,延长缸套的使用寿命O所述注油孔11包括衔接的圆锥部111和圆柱部112,且衔接处圆锥部111和圆柱部112的直径相同,圆锥部111置于缸套本体I对应外壁一侧,圆柱部112置于缸套本体I对应内壁一侧,圆锥部111沿圆柱部112方向直径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11特殊的形状设置,方便注油工作的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缸套,包括呈直通圆柱形管状结构设置的缸套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缸套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其特征是:所述缸套本体外表面设有软氮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套,其特征是:所述注油孔包括衔接的圆锥部和圆柱部,且衔接处圆锥部和圆柱部的直径相同,圆锥部置于缸套本体对应外壁一侧,圆柱部置于缸套本体对应内 壁一侧,圆锥部沿圆柱部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呈直通圆柱形管状结构设置的缸套本体,所述缸套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注油孔沿缸套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能够多方向注油,确保缸套内部各个角落都能够有效润滑。
文档编号F02F1/20GK202914195SQ2012206221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林晓光, 吴永品 申请人:浙江一铭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