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642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包括:进气歧管,间隔布设在主体管侧向,其出气端管口具有歧管安装端法兰;电热片组件,其包括:电热片和接线柱,电热片布设在各个所述歧管安装端法兰内,接线柱作为电热片的接线端子分别布设在电热片的两端。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并可以方便地在原来没有加热装置的内燃机上加装此种进气加热装置;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是一种常用的动力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农业等领域。然而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北方),由于空气温度过低,内燃机经常会出现难启动的故障。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考虑在内燃机进气管路上安装空气加热装置。
[0003]现有技术的内燃机进气加热装置是安装在进气歧管上游的管路上,它一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串联安装在进气歧管进口法兰和进气接管之间。有以下缺点:1、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布置应用;2、在进气歧管上游的管路上只布置一个电热片,加热效率较低,进气预热效果不明显;3、电热片离内燃机气缸的路径较长,进气被加热后,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距离才流到气缸内,这个流动过程会使已经被加热的空气温度降低,影响了空气实际加热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包括:
[0006]进气歧管,间隔布`设在主体管侧向,其出气端管口具有歧管安装端法兰;
[0007]电热片组件,其包括:电热片和接线柱,电热片布设在各个所述歧管安装端法兰内,接线柱作为电热片的接线端子分别布设在电热片的两端。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气歧管为至少两个。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热片为由金属带弯折成栅栏状。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歧管安装端法兰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侧壁的接线孔,接线柱通过各个歧管安装端法兰的接线孔穿出。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线柱为螺栓、螺柱或螺母。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电热片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并可以方便地在原来没有加热装置的内燃机上加装此种进气加热装置;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图1为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电热片串联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的电热片并联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进气歧管,11-歧管安装端法兰,12-接线孔,21-电热片,22-接线柱,23-导线,
24-电源,2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3]本发明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并可以方便地在原来没有加热装置的内燃机上加装此种进气加热装置;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0024]以下详细的描述通过举例但非限制的方式说明了本公开,应该明白的是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被单独的实现或者与其他方面结合的实现。本说明书清楚的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并使用我们相信为新的且非显而易见的改进,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变通方法、变型、备选方案以及系统应用,包括当前被认为是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发明原理的最好模式。当描述元件或特征和/或实施例时,冠以“一” “一个” “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具有元件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 “包含”和“具有”旨在为包括性的,并表示在那些具体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以外还具有额外的元件或特征。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用于提高多缸内燃机的进气温度,改善内燃机的冷启动性能,其具体结构包括:进气歧管I及布设在各个进气歧管上的电热片组件。进气歧管是此发明的进气加热装置的本体结构,电热片组件作为发热体用于加热多缸内燃机的进气,电热片组件的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使得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
[0026]进气歧管I与柴油机气缸的数量一一对应,间隔布设在主体管侧向,其进气端分别与主体管连通,出气端管口具有歧管安装端法兰11,用于分别与各个气缸的缸盖进气道连接,将进入主体管空气流道的新鲜空气进行分流后通过各个气缸的缸盖进气道供给气缸。各个歧管安装端法兰11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侧壁的接线孔12,歧管安装端法兰11的内部都布设有一个电热片组件。本实施案例属于四缸内燃机,因此具有四个进气歧管
1[0027]结合图4可以看出,电热片组件包括:电热片21和接线柱22,其中,电热片21属于电阻式发热体,由金属带弯折成栅栏状,布设在各个歧管安装端法兰11内,多缸内燃机的进气穿过栅栏状电热片的缝隙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新鲜空气通过各个气缸的缸盖进气道供给气缸。电热片21提高了多缸内燃机的进气温度,能够改善内燃机的冷启动性能。
[0028]接线柱22作为电热片21的接线端子分别布设在电热片21的两端,每个电热片21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接线柱22,通过各个歧管安装端法兰11的接线孔12穿出,继而通过导线23与电源24、开关25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各个电热片21的接线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接线柱22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选用螺栓、螺柱和螺母等零件代替。接线柱22是电热片21的接电端子,同时接线柱22也起到了支撑固定电热片21的作用。
[0029]使用方法:当要启动发动机时,提前给电热片21通电,电热片21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多缸内燃机的进气被电热片21加热,因此内燃机的进气温度得到了提升,降低了内燃机的启动难度。内燃机启动后,停止给电热片21通电即可。
[0030]综上,该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电热片集成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各支管法兰内部,布置紧凑,方便使用,加热功率大;且电热片离气缸距离近,减少空气流入气缸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加热效果好,内燃机冷启动性能好,并可以方便地在原来没有加热装置的内燃机上加装此种进气加热装置;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歧管,间隔布设在主体管侧向,其出气端管口具有歧管安装端法兰; 电热片组件,其包括:电热片和接线柱,所述电热片布设在各个所述歧管安装端法兰内,所述接线柱作为电热片的接线端子分别布设在电热片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为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片为由金属带弯折成栅栏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安装端法兰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侧壁的接线孔,所述接线柱通过各个所述歧管安装端法兰的接线孔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为螺栓、螺柱或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进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热片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文档编号】F02M31/13GK103790740SQ201310752063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镇培, 张振平, 马百坦, 钟洪文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