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塔建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144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风塔建设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指的是风塔建筑机构,是混凝土拱顶石型。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为风塔的构成元件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结构,以此在制模以及拱顶石的几何制造上获取更大的便利,减少控制时间及其成本,此外还能在制造这些元件中达到更高的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拱顶石的整体厚度,因此可以节省拱顶石制造所需的混凝土方量,也就节省了成本,并且因为其重量的降低安装起来更为方便。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降低项目所需的钢筋工劳动力并且节省扎钢筋的时间。

新结构衍生出这些和其它优点将在本文中逐步展示。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的实际应用领域中,基于混凝土制造的拱顶石风塔,该风塔本身是从多个垂直排列的模块中获得的,从两个或多个拱顶石连接处获得,这样风塔的轮廓为非直线型,且会显示出半径为1000到5000米的弯曲半径。

这就意味着风塔所需的拱顶石模型的制造会很复杂,这就导致需要极为严格的控制以及极高的制造成本。即使同样的风塔完全是直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实际情况是,这种类型的风塔只适合于小的高度。因为,如果它超过一定的高度,风塔底层的宽度则会远远超出其高层宽度,这就导致其形状为非线性。

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将其添加至这个类型的建筑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性中,指的是模型和拱顶石连接处,高厚度和双层钢筋的使用,以及不同零部件的张拉,所有这一切都会导致较高的成本,若能将其小化那将最为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提出的风塔施工系统完全满意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不失为一个简单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更具体地说,预见到了风塔的垂直模块,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拱顶石获得垂直模块,拱顶石是从垂直准线截头圆锥中获得的。

这些模块呈现出一个垂直轮廓,如果这些模块的倾斜度不同,与垂直轮廓风塔所产生的相反,这样所获的最终轮廓即使不是曲线,从不同段的不同倾斜度来说也适为“理想”曲线,这样也就导致理想曲线半径为1000到5000米,实际获得的风塔不会存在视觉冲击也不会有关于“理想”轮廓的结构,并且保持钢筋的数量。

然而,通过确定一些更为简单的模具,这一结构的精简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控制时间和成本,使得拱顶石的制造更为精准。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点,预见到了替换拱顶石之间的水平连接处的传统紧固装置,其中紧固装置包括预应力锚杆和被动杆,通过钢筋束拱顶石彼此垂直,钢筋束在拱顶石内部垂直延伸,将钢筋束穿过连接处边缘突出元件相应的孔洞,由于一条拱顶石的钢筋束穿过通过一端与拱顶石的上端直接相连,自另一端与拱顶石的底端相连。

这些元件协同抵抗风塔运行时的作用力,这些元件不是不粘元件,而是一个衬砌护套进行保护,在安装风塔段后,在风电场将其张紧。

将风塔固定至基础的时候预见到了类似的结构,用以替换传统被动杆和塔脚预应力凸起锚杆,将拱顶石低端锚固至风塔底基上,在同一塔脚预见到了一个钢筋束通过垂直导管穿过第一节拱顶石底端直到拼接至这些拱顶石钢筋束为止,从第一和第二节水平接头上方张紧。

因此,当张紧时钢筋束的长度具备足够的伸长率,以便在撤离千斤顶时在锚固楔子时所产生的损耗不会过度降低张紧时的伸长率及钢筋的伸缩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预见到了拱顶石整体厚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重量,这有利于风电场中的各段的安装,尤其是针对高度较高的塔。

为此,它预见到了了将钢筋布置在单个层,而不是在两个常规层。

与此同时,还预见到了预应力钢筋作为主动锚的一部分,除了每个区段的内部运行的钢筋束。在将拱顶石的总钢筋放置至模型前和混凝土浇筑前,需放置在出厂时已被拉紧的钢束。

这些钢筋束与拱顶石的整体钢筋搭配以便承受运行风塔时的作用力,此外还具有另外的有两种功能:一方面,承受在拱顶石运行操作时,脱模,收集以及安装前的作用力,与此同时在拱顶石表面的大部分地方支撑以及紧固钢筋,消除部分钢筋的分离元件,保持此前的混凝土的衬砌。

将单层的钢筋布置这一特殊设置以及通过一层预应力钢筋来紧固相结合,能够减少钢筋工这一劳动力的需求和钢筋的布放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提供在基础的加厚区域和拱顶石的顶端使用起重和操作锚。这样在降低拱顶石的整体厚度的同时不需要增加局部的厚度用以满足其相应锚固件的放置。

因此,端部超厚的厚度可以轻松的放置用以处理的锚固件,甚至可以减少每个端部四到两个组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横向接缝处的用以放置钢筋张紧正负两端的盒子可以拆除,修改拱顶石端部的几何图形,这意味着制造拱顶石的简化便于在风电场的张紧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对描述进行补充及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点,根据实际实施的一个优选例子,作为描述的整体的一部分,接下来将展示一组附图,此组附图仅起说明而非限制作用,如下:

图1.-显示了测风塔的断面图,其垂直方向的比例尺已变形为更方便提示塔的理论断面和它的实际断面。

图2.-展示由多个拱顶石建造的一段立体示意图。

图3.-展示出了拱顶石之间接头处轮廓垂直截面的细节图,实施用以放置钢筋张紧正负两端的盒子的第一变体方案。

图4.-与图3展示类似,但对应于其中的用以放置钢筋张紧正负两端的盒子被去除这一变体方案。

图5和图6.-展示塔脚下方拱顶石紧固件介质连续段的详细信息。

图7.-最后根据一个拱顶石的水平切割平面图展示断面细节,以此可视组成这一拱顶石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特别是图1和图2,本发明的风塔(1)是由一系列的通过两个或多个拱顶石(4)构成的垂直段,这样一来,相比理论上的理想的弯曲轮廓(3),通过计算能够计算该塔,预见到这一轮廓是通过直线段获得(13),为此塔的垂直段程垂直准线截头圆锥型。

因此,塔的各个部分将呈现直线轮廓,各个部分的倾斜度有所不同,不同于传统塔的常规直线轮廓。

正如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预见到了在替换拱顶石水平连接处的传统紧固方式时,通过钢筋束(5)拱顶石呈垂直连接,钢筋束经由拱顶石内部垂直穿过,从两端穿出呈完全垂直状,这就使得在进行安装时穿过拱顶石(4)水平连接处边缘的相应突出元件(7)的相应孔口(6),这样使用相应的主动锚(8)和被动锚(8′)使得拱顶石的同一钢束(5)通过其一端与拱顶石顶端直接相连,通过另一端与拱顶石底端直接相连。

钢筋束(5),如上所述,受涂层保护且在风塔段安装后在园区内进行张紧。

根据图5和6所示,当将塔紧固至基础或塔脚时(9),预见到了露出相应的垂直钢筋束(5”),通过连接处(10)紧固拱顶石的钢筋束(5),这将作为风塔的第一段,打一些纵向开孔(11),钢筋束从这些开孔中穿过,自风塔第一二层之间的水平连接处上方进行拉紧。因此当张紧时钢筋束的长度具备足够的伸长率,以便在撤离千斤顶时在锚固楔子时所产生的损耗不会过度降低张紧时的伸长率及钢筋的伸缩率。

至于拱顶石的厚度(4),预见到了其厚度的降低,由此也减轻了其重量,这有利于在风电场中进行各段的安装,特别针对高度较高的风塔。

因此,如图7所示,预见到只需要布放一层钢筋(12),而非如常规的两层。

更为确切的说,还预见到了预应力钢筋作为主动锚的一部分,因此除了每个区段的内部运行的钢筋束(5)。在将拱顶石的总钢筋放置至模型前和混凝土浇筑前,需放置在出厂时已被拉紧的贴线。钢线或钢束(5′)。

如上所述,这些钢线或者钢筋束(5′)与整体钢筋搭配以便承受运行风塔时的作用力,此外还具另外的有两种功能:一方面,承受在拱顶石运行操作时,脱模,收集,运输以及安装前的作用力,与此同时在拱顶石表面的大部分地方支撑以及紧固钢筋,消除部分钢筋的分离元件,保持此前的混凝土的衬砌。

上述所提及的厚度的减小,必须将起吊和操作锚移至拱顶石(4)厚度最大部分(7)的基础和顶端区域,这一额外的厚度可以任由锚杆的安放,甚至可以减少4~2组。

最后,再次根据图3和图4所示,在突出元件(7)布放钢筋束(5)的主动锚(8)和被动锚(8'),以及紧固这个锚杆的具体表面,可以构成一个沿圆周延伸的光滑表面,如图4所示,或者布放至槽盒或特定的槽洞中,呈射线状分布,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风塔的建设体系,是由一系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部分构成,通过两个或多个拱顶石相连接,在该连接处构成风塔的各段呈截头圆锥状,各段倾斜度各异,这就可以获得一个与风塔预计的最优理论曲线断面最为相似的轮廓,其特征为,为了将塔身紧固至塔脚,预见到了从塔脚(9)露出相应的钢筋束(5”),通过连接处紧固拱顶石(10)的钢筋束(5),比拱顶石高度稍高的钢筋束(5”)将作为风塔的第一段,打一些纵向开孔(11),钢筋束从这些开孔中穿过,自风塔第一二层之间的水平连接处上方进行拉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为组成风塔的拱顶石(4)通过钢筋束(5)呈垂直连接,钢筋束经由拱顶石内部垂直穿过,穿过拱顶石(4)水平连接处边缘的相应突出元件(7)的孔口(6),这样拱顶石的一条钢束(5)通过其一端与拱顶石水平连接处顶端直接相连,与拱顶石水平连接处底端也直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钢筋束(5)上涂覆这一层橡胶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拱顶石(4)的厚度是12厘米,预见到只需布放一层钢筋(12)。

5.根据权利要求2和4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拱顶石(4)包括作为主动钢筋的部分的预应力钢筋,由此除去穿过拱顶石内部的钢筋束(5),浇注拱顶石混凝土前,将拱顶石总体钢筋放置在模具上之前布放在工厂已完成张拉的钢索或钢筋束(5'),在进行拱顶石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拱顶石地基和顶部这些突出段(7)具有30~40厘米的额外厚度,在这上面设置起重和操纵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在主要元件(7)上设置钢筋束(5)主动锚杆(8),它们被布置在旋转的光滑表面,在圆周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塔的建设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突出元件(7)上设置钢筋束(5)主动锚杆(8),它们被布置在一系列的槽盒(13)或特定的槽洞上,呈放射状分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