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362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发动机上使用的活塞均是带有导向裙部的活塞,中国专利: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活塞,公告号为CN 101900056B,其设计的活塞虽然具有可变压缩比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发动机结构的限制,可变压缩比范围有限,对发动机性能改善有限。中国专利申请如:双曲柄机构发动机,申请号:201410653964.6;双曲柄机构二冲程发动机,申请号:201410655941.9,均提出了活塞导向端与活塞密封端分离的无裙活塞,同时采用双曲柄机构等将受力作用点由高温、高压和高速的活塞与气缸往复作用区域转移到低温易润滑区域,实现活塞与气缸之间除活塞环背压以外无其它作用力存在,但是上述专利并没有提出活塞颈部受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活塞与连杆的连接工艺性好,活塞采用等应力设计,增加了强度,增加发动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活塞,它包括活塞头、活塞颈部和活塞导向杆,活塞导向端与活塞密封端分离,所述活塞头作为与气缸配合的所述活塞密封端,所述活塞导向杆作为所述活塞导向端;所述的活塞颈部具有近似等应力弧形形状,所述活塞导向杆上具有连杆连接部。

所述的活塞颈部具有近似等应力曲面外轮廓的上粗下细的回转柱体。

所述的活塞颈部是由四个肋板交叉构成的十字柱形,四个肋板的外侧呈近似等应力圆弧形。

所述连杆连接部是连杆插槽,连杆插槽是供连杆贯穿的通槽。

所述连杆插槽的下端开口,连杆插槽的下端开口处可拆连接有耐磨的下端盖。

所述连杆插槽的内部上端有耐磨层。

所述耐磨层是耐磨瓦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活塞导向端与活塞密封端分离的同时,使得活塞与连杆的连接工艺性好,活塞采用等应力设计,增加了抗弯强度,有效防止颈部断裂,提高了活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连杆与活塞的连接部有耐磨设计,提高了耐磨性能和整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中,1、活塞头,2、活塞颈部,2-1、肋板,3、活塞导向杆,4、连杆插槽,4-1、耐磨层,5、下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发动机活塞,它包括活塞头1、活塞颈部2和活塞导向杆3,活塞导向端与活塞密封端分离,所述活塞头1作为与气缸配合的所述活塞密封端,所述活塞导向杆3作为所述活塞导向端;所述的活塞颈部2具有近似等应力弧形形状,所述活塞导向杆3上具有连杆连接部。

所述的活塞颈部2具有近似等应力曲面外轮廓的上粗下细的回转柱体。

所述的活塞颈部2是由四个肋板2-1交叉构成的十字柱形,四个肋板2-1的外侧呈近似等应力圆弧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等应力设计是理想状态,工程应用只能是近似达到,所以“近似”的用语是清楚的。对于本发明而言,活塞会受到一定弯矩,颈部2上部受到的弯矩较大,故四个肋板2-1的外侧的圆弧形为从上向下逐渐收缩的弧线;作为回转体形状,应为上粗下细的回转体。

所述连杆连接部是连杆插槽4,连杆插槽4是供连杆贯穿的通槽。

所述连杆插槽4的下端开口,连杆插槽4的下端开口处可拆连接有耐磨的下 端盖5。

所述连杆插槽4的内部上端有耐磨层4-1。

所述耐磨层4-1是耐磨瓦盖。

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活塞导向端与活塞密封端分离的同时,使得活塞与连杆的连接工艺性好,活塞采用等应力设计,增加了抗弯强度,有效防止颈部断裂,提高了活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连杆与活塞的连接部有耐磨设计,提高了耐磨性能和整机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