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96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旋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装置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风车、风扇、螺旋桨和风轮等;通过旋转装置的旋转可以用于发电、产生推进力等方面。

在产生推进力时候是用于船舶、潜艇和飞机等设备,是通过发动机让其旋转装置转动,从而发动机带动其转动,不存在死点等,通过外力能够旋转的很好。

旋转装置用于风车或者风力发电的时候,由于旋转全靠风力来进行实现旋转装置的转动,在有些时候,由于风力不能够突破旋转装置的死点,使其转动,尤其越发的风力发电装置,需要的转动的风力要求越大;而叶片再开始转起来以后,对于风力的要求没有开始后需要的风力大,这样在风力能够达到使其叶片正常转动,而却不能使其从启动的风力就白白浪费了。

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人们可以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转子的旋转动力传送至发电机。

由于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的,当风能发电不够人类使用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其他的发电,来弥补风能发电的不足,比如用火力发电,这样会浪费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帮助风力发电突破死点,让其能够顺利旋转,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让同样的风力发电设备,产生更多的电能,减少火力发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叶片在旋转的时候有死点,在外力不能突破死点的时候,但是能够带动叶片转动的时候,外力被浪费了,不能充分利用外力进行旋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装置,包括旋转部和用于支撑所述旋转部旋转的支撑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一端;所述旋转部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至少两个;

在所述旋转部远离支撑部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调节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轴驱动所述调节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内,通过旋转轴驱动设置在旋转部外侧的调节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调节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为中空腔体,在远离支撑部一端设置有开口,在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在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在开口处伸出或缩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在所述支撑部一端均匀设置有三个,在每个所述旋转部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导体套环,所述导体套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在所述支撑部外套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与导体套环相配合的连接套环,所述连接套环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控制驱动装置来驱动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在支撑部顶端设置有多个旋转部,支撑部水平设置,支撑部与旋转部垂直设置,当旋转部受到的外力不足以驱动器旋转的时候,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转动,位于高处的旋转部的调节板转动,使其重力增加,导致位于高处的旋转部向低处运动,在旋转部到达最低点后,将调节板收起;同时另一个旋转部在最高点处,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使旋转部重力改变,这样高处的旋转部向低处运动,反复实现多个旋转部以支撑部为中心进行旋转;这样就能够辅助风力发电装置等类似的结构,在外力不足以通过死点的时候,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的辅助,能够有效地帮助旋转部旋转,从而在一些风力不是一直很大的地方,旋转部也能够旋转,从而实现依靠风力不能通过死点的时候,也能够叶轮旋转进行发电。

在旋转部上设置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板转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板转动,能够带动旋转部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整个旋转装置的旋转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旋转部; 2-支撑部; 3-导体套环;

4-调节板; 5-连接套环; 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旋转部1和用于支撑所述旋转部1旋转的支撑部2;所述旋转部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一端;所述旋转部1在所述支撑部2上设置至少两个;

在所述旋转部1远离支撑部2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调节板4。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顶端设置有两个旋转部1,两个旋转部1成一条直线;在旋转部1顶端有调节板4,驱动装置带动调节板4转动。

初始状态为两个旋转部1一个位于顶端,一个位于底端;位于高处的旋转部1通过驱动装置旋转调节板4,使其调节板4来增加旋转部1的长度,同时调节板4的旋转方向与旋转部1的旋转方向相同,均为顺时针或者均为逆时针;这样由于受力的平衡被打破,较高处的旋转部1向低处运动,低处的旋转部1向高处运动运动,再加上外力的作用,高处的旋转部1运动低处,通过驱动装置,使其调节板4继续旋转,这样与旋转部1重合,从低处运动到高处的另一旋转部1,通过驱动装置,将调节板4旋转,使其增加旋转部1的长度,这样高处旋转部1能够继续的向低处运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通过旋转轴驱动所述调节板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上的驱动轴连接调节板4;驱动电机6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电源,通过控制电路对驱动电机6的控制,能够实现对调节板4转动的调节,当旋转部1位于高处,驱动电机6带动旋转板转动,使其调节板4与旋转部1成之间,来增加旋转部1的长度,由于调节板4旋转有惯性和外力的作用,使其旋转部1开始旋转,从顶部向低处旋转运动;根据设计的需要,当调节板4设置的质量较小,不是为了旋转部1带动支撑部2旋转的时候,在旋转部1下降的过程中,依靠其外力,比如风,使其旋转部1能够旋转;或者将调节板4的质量增大,使其能够单纯靠调节板4的旋转来带动旋转部1以支撑部2为中心进行旋转。

当本旋转装置应用在风力发电装置的时候,当风力不足以将也风力发电的叶片吹动使其旋转,但风力能够维持旋转叶片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调节片,使其风轮突破死点,从而转动起来,风轮转动起来后,依靠风力继续旋转。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6设置在所述旋转部1内,通过旋转轴驱动设置在旋转部1外侧的调节板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设置在旋转部1内,这样在一定程度保护了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在旋转部1的中空腔体内,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考虑雨水等自然因素对驱动电机6的腐蚀和影响,能够增加驱动电机6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6与所述调节板4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部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通过旋转轴连接调节板4,旋转轴穿过旋转部1,一端连接驱动电机6,另一端有调节板4,此方案中,驱动电机6和调节板4均位于旋转部1外侧,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旋转部1的厚度,在保证旋转部1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整个旋转装置的重量,减少了转动的阻力。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1为中空腔体,在远离支撑部2一端设置有开口,在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6,在所述驱动电机6上设置有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通过驱动电机6的驱动,在开口处伸出或缩入。

本实施例中,旋转部1为中空腔体,在顶端有开口,调节板4能够在开口中伸缩;驱动电机6设置在旋转部1的中空腔体中,通过驱动电机6的驱动,调节板4在出口伸缩,这样能够改变整个旋转部1的长度,当旋转部1运动到死点的时候,通过调节板4增长,改变旋转部1的重心,从而辅助旋转部1突破死点,使其旋转部1旋转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其在风力发电或者风车中,当风轮不能依靠风力进行旋转的时候,无法突破死点旋转,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4,辅助其突破死点进行旋转;从而在风力不能不足让其叶片或者风车叶片转动的时候,但是能够维持叶片转动的风力的时候,也能够充分的利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旋转部1的同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1在所述支撑部2一端均匀设置有三个,在每个所述旋转部1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1在支撑部2一端均匀设置三个,每一个旋转部1上均有驱动装置,这样的设计适合用于风力放电。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2上设置有导体套环3,所述导体套环3与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

在所述支撑部2外套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与导体套环3相配合的连接套环5,所述连接套环5与电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上有一个导体套环3,导体套环3通过电线与驱动电机6连接,在安装管上设置有与导体套环3配合,一直与导体套环3接触的连接套环5,连接套环5通过电线与电源相连,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旋转部1内的驱动电机6提供电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1与所述支撑部2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旋转部1与所述支撑部2内部连通。

旋转部1和支撑部2均为中空结构,这样能够降低整个旋转装置的重量,减少旋转时候受到的阻力;通过也方便内部零件的安装和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控制驱动装置来驱动调节板4。

本实施例中,旋转部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导体套环3;这样就能够实现去驱动装置的驱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红外线装置,通过旋转部1旋转后对红外线的阻挡来掌握整个旋转装置的位置及其运动情况,从而根据控制电路的设计,能够控制不同的驱动装置相互配合使其旋转装置转动起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在支撑部2顶端设置有多个旋转部1,支撑部2水平设置,支撑部2与旋转部1垂直设置,当旋转部1受到的外力不足以驱动器旋转的时候,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4转动,位于高处的旋转部1的调节板4转动,使其重力增加,导致位于高处的旋转部1向低处运动,在旋转部1到达最低点后,将调节板4收起;同时另一个旋转部1在最高点处,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4,使旋转部1重力改变,这样高处的旋转部1向低处运动,反复实现多个旋转部1以支撑部2为中心进行旋转;这样就能够辅助风力发电装置等类似的结构,在外力不足以通过死点的时候,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调节板4的辅助,能够有效地帮助旋转部1旋转,从而在一些风力不是一直很大的地方,旋转部1也能够旋转,从而实现依靠风力不能通过死点的时候,也能够叶轮旋转进行发电。

在旋转部1上设置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板4转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板4转动,能够带动旋转部1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整个旋转装置的旋转运动。

在内地无风地区实现电力驱动调整叶片平衡,利用重力差产生扭矩进行发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