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44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车辆上的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也称原油,是汽油的原料,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工业化学产品中最重要的商品,但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而人们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石油资源过度的开发下愈来愈稀少,在价格上也不断的向上攀高,因此许多国家皆已着手进行替代能源的发展。

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中,又以对环境不会造成伤害影响的风能及太阳能等发电技术最受瞩目,其中,风能是利用空气流动所产生的能量,而风力发电机便是由风扇的旋转动力传送至发电机,以便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一般车辆是借由引擎燃烧汽油以供应动力,车辆引擎在发动时容易产生高温,也会排放废气,造成温室效应、地球暖化与空气污染,因此,为了因应能源危机,以及在环保的议题下,目前业界提供一种电动车,是由蓄电池供应电能的方式,作为车辆的动力来源。

然而,一般蓄电池的电能储存容量相对有限,导致车辆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行驶,且蓄电池需借由地方的充电站充电,但充电站的设置不仅占地方,且若是有多部车辆进行充电的话,在等待中会占用较久的时间,因此,若是能借用车辆行驶时的风力,便能节省充电时间,进而增加电动车的实用便利性。

有鉴于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一种利用车辆行进所产生的风力,作为车辆电源用的风力发电装置,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车辆行进所产生的风力,作为车辆电源用的风力发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是与一车辆A搭配实施,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内壁面上分别环绕设置有数个等间距排列的磁铁,且所述壳体包括有一左壳体及一右壳体,所述左、右壳体、中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轴孔;一线圈盘,其设置于所述左、右壳体、内,并于内壁面上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的齿部,各齿部之间形成有数个容室,且各齿部上缠绕线圈,且所述线圈盘中间朝两侧突出有呈中空状、并与所述第一、第二轴孔、对应设置的左、右两轴心;以及一可拆式的集风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左、右壳体、外壁面上,且包括有数个相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并可将不同风向的风力导入的集风板,所述集风板表面向内凹陷有一呈U形状设置、用以聚集风力的集风空间,且两相邻集风板的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进风口。

更具体的是,所述左、右壳体、对应每一磁铁处,分别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孔槽,所述第一、第二孔槽面对面相互贴合时,可由所述磁铁的两侧将其夹合固定。

更具体的是,每一集风板底端还设置有一定位柱,而所述左、右壳体、外缘对应所述定位柱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嵌槽,所述第一、第二嵌槽、面对面相互贴合时,可将所述定位柱卡固固定。

更具体的是,所述左、右壳体、内壁面上的数个磁铁,是以磁极的N极与S极交错排列。

更具体的是,所述左、右两轴心、上,还分别套设有左、右两轴承,所述左、右两轴承、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第二轴孔、的内壁面。

更具体的是,每一集风板壁面的上缘,是呈一向外扩张的弧形曲面。

更具体的是,所述风力发电装置还包括有一轴杆,且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的数量为复数个,并以水平方向排列套设于所述轴杆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的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作用、功能及效果如下:

第一点: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述磁铁、所述线圈盘和所述集风单元的搭配应用,可将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风力,由车辆前方的进气孔进入并推动所述集风单元,进而带动所述磁铁旋转形成旋转磁场,并与所述线圈盘上的线圈绕组而产生电能,以供车辆使用。

第二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集风单元的设置,可将不同风向的风力导入,使得每一集风板皆可持续受到风力的吹袭,以稳定风力发电的效益。

第三点: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述集风空间的应用,使得由所述进风口吹入的风力,会对所述集风板施予一集中且短暂滞留的持续推力,使风力不致于立即向所述集风板的两侧流散,并导入所述集风空间内以加强推动每一集风板,进而连动所述壳体呈一固定方向高速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1的O-O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图1的P-P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两组以上搭配车辆使用时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3 线圈

11 左壳体 24 左轴心

111 第一轴孔 25 右轴心

112 第一孔槽 3 集风单元

113 第一嵌槽 31 集风板

12 右壳体 311 集风空间

121 第二轴孔 312 定位柱

122 第二孔槽 32 进风口

123 第二嵌槽 4 左轴承

13 磁铁 5 右轴承

2 线圈盘 6 轴杆

21 齿部 10 风力发电装置

22 容室 A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3所示,如图所示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其内壁面上分别环绕设置有数个等间距排列的磁铁13,且所述壳体1包括有一左壳体11及一右壳体12,所述左、右壳体11、12中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轴孔111、121;一线圈盘2,其设置于所述左、右壳体11、12内,并于内壁面上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的齿部21,各齿部21之间形成有数个容室22,且各齿部21上可缠绕线圈23,且所述线圈盘2中间朝两侧突出有呈中空状、并与所述第一、第二轴孔111、121对应设置的左、右两轴心24、25;以及一可拆式的集风单元3,其设置于所述左、右壳体11、12外壁面上,且包括有数个相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并可将不同风向的风力导入的集风板31,所述集风板31表面向内凹陷有一呈U形状设置、用以聚集风力的集风空间311,且两相邻集风板31的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进风口32。

其中,所述集风板31受风力推动旋转,即连动所述壳体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壳体1内的磁铁13旋转,即形成旋转磁场并与所述线圈盘2的线圈23绕组而产生电能。

其次,借由所述集风空间311的应用,使得由所述进风口32吹入的风力,会对所述集风板31施予一集中且短暂滞留的持续推力,使风力不致于立即向所述集风板31的两侧流散,并导入所述集风空间311内以加强推动每一集风板31,进而连动所述壳体1呈一固定方向高速旋转。

再者,每一集风板31壁面的上缘,是呈一向外扩张的弧形曲面;如此一来,即可利用所述集风板31的弧形曲面,将风力导入所述集风空间311,使得每一集风板31皆可持续受到风力的吹袭,以稳定风力发电的效益。

上述图2还揭示出,所述左、右壳体11、12对应每一磁铁13处,分别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孔槽112、122,所述第一、第二孔槽112、122面对面相互贴合时,可由所述磁铁13的两侧将其夹合固定;如此一来,即可将所述磁铁13稳固地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壁面上,以避免所述壳体1旋转时发生松脱的情形;此外,第2图中还揭示出每一集风板31底端还设置有一定位柱312,而所述左、右壳体11、12外缘对应所述定位柱312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环状排列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嵌槽113、123,所述第一、第二嵌槽113、123面对面相互贴合时,可将所述定位柱312卡固固定。

其中,通过此种第一、第二嵌槽113、123和定位柱312的配合,安装快速,容易定位,且每一集风板31被风力推动旋转或受外力碰撞时不容易偏移滑动,相当稳固。

如图4所示,每一磁铁13是相异磁极交替排列于所述壳体1内壁面上,呈现N极、S极、N极、S极的相异磁极交错排列方式。

如图5所示,所述左、右两轴心24、25上,还分别套设有左、右两轴承4、5,所述左、右两轴承4、5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第二轴孔111、121的内壁面。据此,通过所述左、右两轴承4、5的应用,可使所述壳体1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减至最低,以减少所述壳体1的磨损。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两组以上使用的状态,所述风力发电装置10可搭配车辆A实施,且所述风力发电装置10的数量可为复数个,并以水平方向排列套设于所述轴杆6上。

以上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