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涡轮及微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69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水力涡轮及微滤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涡轮以及具有该水力涡轮的微滤机。



背景技术:

水力涡轮是一种能量转化机构,其将流动的水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具体地,当水冲击水力涡轮的叶片以带动转子转动时,旋转的转子的机械能传输至其他机构或带动电机发电。

水力涡轮包括基板、叶轮以及基板,基板盖设于基板上,叶轮通过滚轴连接于基板与基板之间,现有的水力涡轮存在如下问题,利用流动的水冲击叶轮时,流水易在基板和基板盖合形成的空间内形成涡流,从而导致叶轮能量转化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涡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力涡轮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水力涡轮,包括呈竖直状态设置的基板、盖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叶轮,所述叶轮通过滚轴分别枢接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竖直外缘的顶部设有至少一进水口,所述外壳的竖直外缘的底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连接于所述基板的水平部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叶轮正对设置,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水平部上,所述滚轴枢接于所述竖直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水平部上或所述竖直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上设有若干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出水口,各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部为朝背离所述基板方向凸伸形成的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出水喷头的支架,各所述支架与各所述进水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所述滚轴枢接转动的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本体以及若干垂直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传动叶片,各所述传动叶片以所述本体的中心点为中心相对径向方向偏转设置,且各所述传动叶片朝同一偏转方向偏转。

具体地,所述本体为一圆盘,所述传动叶片为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圆盘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力涡轮,在使用过程中,基板与盖设于基板上的外壳均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因此,叶轮通过滚轴分别枢接于基板与外壳,并在基板与外壳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绕滚轴于竖直平面自转。当水流从外壳顶端部的进水口进入时,冲击叶轮,并带动叶轮于竖直平面内绕滚轴自转,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叶轮自转的机械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水流则快速由外壳竖直底端部的第一出水口流出,避免在容置空间内积累,从而不会对绕滚轴自转的叶轮造成阻碍,转化后的机械能损失的更小,能量转化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滤机,包括固定架以及滤网筒,所述滤网筒设于所述固定架上,还包括上述所述的水力涡轮,所述水力涡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水力涡轮通过传动带驱动所述滤网筒绕轴线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滤机,在水力涡轮的基础上,可获得更高的输入动力,从而提高滤网筒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第二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第三种外壳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的叶轮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01,包括呈竖直状态设置的基板1、盖设于基板1上的外壳2以及叶轮3,叶轮3设于基板与外壳2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叶轮3通过滚轴4分别连接于基板1与外壳2,在外壳2的竖直外缘的顶部设有至少一进水口2a,并且,在外壳2的竖直外缘的底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出水口2b,该第一出水口2b连通于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力涡轮01,在使用过程中,基板1与盖设于基板1上的外壳2均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因此,叶轮3通过滚轴4分别枢接于基板1与外壳2,并在基板1与外壳2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绕滚轴4于竖直平面自转。当水流从外壳2顶端部的进水口2a进入时,冲击叶轮3,并带动叶轮3于竖直平面内绕滚轴4自转,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叶轮3自转的机械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水流则快速由外壳2竖直底端部的第一出水口2b流出,避免在容置空间内积累,从而不会对绕滚轴4自转的叶轮3造成阻碍,转化后的机械能损失的更小,能量转化效率更高。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包括水平部21以及垂直连接于水平部21的竖直部22,滚轴4枢接于竖直部22,该水平部21连接于基板1,并且,水平部21与叶轮3正对设置,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进水口2a则设于水平部21上,因此,当水流从进水口2a进入时,正好直接冲击与水平部21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叶轮3上,减小水流在冲击过程中的动能消耗,使得叶轮3获得的初动能更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2b可设于水平部21上或竖直部22上。优选地,请参考图2,在外壳2的水平部21上设有一第一出水口2b,冲击叶轮3之后的流水由该第一出水口2b排出至外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水平部21上还设有若干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出水口2c,各第二出水口2c均连通于容置空间,这样,在外壳2的水平部21上增设多个第二出水口2c,当水流冲击叶轮3绕滚轴4于竖直平面内转动时,附带于叶轮3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3甩出,并从各第二出水口2c排出至外部,使得容置空间无积水,减小对叶轮3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叶轮3的能量转化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竖直部22为朝背离基板1方向凸伸形成的弧形板。这样,该弧形板的内弧面与叶轮3之间的距离增加,增大容置空间的体积,同样地,可以减小被离心作用的流水对叶轮3的阻碍,进一步地提高叶轮3的能量转化效率。

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还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出水喷头7的支架5,各支架5与各进水口2a一一对应。优选地,请参考图1,在外壳2的水平部21上设有两支架5,并且,在水平部21上设与两支架5相对应的进水口2a,使得从出水喷头7喷射出的水流可由进水口2a直接进入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2上还设有供滚轴4枢接滚动的轴承6。具体地,该轴承6设于外壳2的竖直部22上,用于提升叶轮3的机械能输出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叶轮3包括本体31以及若干垂直连接于本体31上的传动叶片32,各传动叶片32以本体31的中心点为中心相对于径向方向偏转设置,且各个传动叶片32朝同一偏转方向偏转。滚轴4穿设于本体31的中心点,各传动叶片32则绕滚轴4随本体31一起转动。优选地,请参考图6,本体31为圆盘,传动叶片32为弧形叶片,各弧形叶片朝向一致的,垂直连接于圆盘上,各弧形叶片均具有第一端部321以及与第一端部321相对应的第二端部322,第一端部321、第二端部322以及圆盘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上,即第一端部321与第二端部322之间的连线与圆盘的直径重合,这样,水流由弧形叶片远离本体31中心点的第一端部321处进入,并冲击弧形叶片,使得水流在弧形叶片上滑过,再由第二端部322流出至弧形叶片的外部,如此,可以避免水流冲击传动叶片32后沿原路径反弹回,提高了对水流动能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提高叶轮3的能量转化效率。

请参考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滤机,包括固定支架02、滤网筒03以及上述水力涡轮01,滤网筒03和水力涡轮01均设于固定架02上,水力涡轮01通过传动带04驱动滤网筒03绕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机,在水力涡轮01的基础上,可获得更高的输入动力,从而提高滤网筒的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