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139阅读:29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料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制造,油田设备,化工,冶金,汽车,造船,模具铸造等行业。目前我国生产的摆线液压马达,主要以国外引进的BMZ型轴配油式和BMP型平面配油式为主的两种摆线液压马达。(注:型号各生产企业有所不同)

BMZ型轴配油摆线马达。主要优点是结构较简单,生产工艺较好,容易生产,成本较低。缺点是摆线马达配油精度要求较高,在BMZ型马达中,配油传动链中传动副较多。造成配油精度下降,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万向联接轴既要向外传递全部输出扭矩,又要完成配油工作,由于摆线马达为低速大扭矩马达,这样使万向联接轴在传递扭矩后,转角变形较大(不同的规格计算值约为0°30′----0°45′)。再加上由于输出扭矩较大,经过一定的时间工作后,万向联接轴与摆线轮的花键齿侧磨损较严重。以上这些情况都大大降低了配油精度以至就大大降低了马达的总效率。同时由于以上原因,BMZ型马达的压力级就定的较低,一般为10MPa---12.5MPa。综合上述,这种结构的摆线马达效率较低,寿命较短。目前这种马达的总效率只能达到60%----65%左右。鉴于国内目前的一般工艺水平,这结构的马达通过寿命试验是相当困难的。

BMP型平面配油摆线马达,与BMZ型轴配油摆线马达所不同的是它利用另一万向联接轴即配油联接轴带动一套平面配油机构进行配油,使摆线轮在针轮中连续作行星运动,就配油原理讲与轴配油式相同。它的主要优点是弥补轴配油马达的不足之处,由于配油万向联接轴在配油中传递的扭矩非常小,不仅可以认为不变形,而且不易磨损,因此配油精度大大提高。由于上述原因,BMP型这种马达寿命较长,效率较高。一般总效率在75%----78%左右,并且由于以上优点压力级就可必轴配油式较高。一般为16MPa----20MPa。它的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有些零件要求较高,较难制造。同轴配油式同等排量的规格相比,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并且这种马达对液压油等要求较高,如不注意,在工作满载换向时,容易造成配油部分脱开,造成输出压力和扭矩突然失去,造成工作中断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BMZ型轴配油摆线马达和BMP型平面配油摆线马达的技术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通过以上两种配油形式的摆线液压马达的分析,轴配油式和平面配油式各有优缺点。为此我们为了在保持轴配油式马达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又要使它效率,压力级提高,并且在使用中,万向联接轴的变形与磨损不降低马达的效率,我们提出BMZP型摆线液压马达的设计方案;它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平面配油式马达的优点,把输出部分与配油部分分开,但保留轴配油的形式,这样使BMZP型这种结构的摆线马达,即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又能在效率方面达到和超过平面配油式马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定子,通过针轮设置在定子内部的转子以及位于定子两侧的并通过输出联接轴相连的输出部分和配油部分;

输出部分包括输出轴、前盖、前壳体和侧盖,前壳体通过轴承套装在输出轴上,输出轴的一端部伸出前壳体并通过设置键连接外部负载,输出轴的内部开设用于插入输出联接轴的内腔,在输出联接轴与内腔底部之间设置前挡块;前盖套装在输出轴上位于负载侧的轴肩上且顶住轴承的外圈,轴承的内圈通过紧固在输出轴上的锁紧螺母进行限位;侧盖套装在位于靠近配油部分的输出轴上并通过后隔套顶住轴承外圈;

配油部分包括配油联接轴、配油套、配油盘、后壳体和后盖,配油联接轴连接输出联接轴且配油联接轴位于配油套内,后壳体套装在配油套上,配油盘设置靠近转子所在侧的配油套的一侧端部上,后盖设置在配油套的另一侧端部上且后盖与配油联接轴之间的设置后挡块;

配油盘上设置有用于给转子配油的过油孔,配油套上与配油盘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与过油孔相通的端面油孔,配油套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储油且与端面油孔相通的环形油槽,后壳体上设置有与环形油槽相通的注油孔。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前挡块与输出轴之间设置定位销。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轴承为两个面向面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设置轴承隔套。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配油盘上与转子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O型密封圈。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端面油孔内设置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BMZP型摆线液压马达,工作压力为16MPa----20MPa,总效率≥78%,排量在80ml/r----5000ml/r之间;并且外观美观,体积较平面配油式马达要小,对工况要求低,能长期反复满载换向冲击等,使摆线马达寿命大大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BMZP型摆线液压马达,与平面配油式马达相比,工艺性好,容易生产,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BMZP型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理想结构的摆线液压马达。

3)本实用新型的BMZP型摆线液压马达,输出部分与配油部分分开,但保留轴配油的形式,这样使本实施例中的BMZP型这种结构的摆线马达,即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又能在效率方面达到和超过平面配油式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摆线液压马达的剖视图。

其中,1、输出轴,2、前盖,3、前壳体,4、螺栓,5、后隔套,6、锁紧螺母,7、侧盖,8、定子,9、针轮,10、转子,11、单向阀,12、后壳体,13、后挡块,14、后盖,15、标牌,16、配油联接轴,17、配油套,18、配油盘,19、输出联接轴,20、轴承隔套,21、调整圈,22、前挡块,23、注油孔,24、环形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定子8,通过针轮9设置在定子8内部的转子10以及位于定子两侧的并通过输出联接轴19相连的输出部分和配油部分。输出部分包括输出轴1、前盖2、前壳体3、后隔套5和侧盖7。配油部分包括配油联接轴16、配油套17、配油盘18、后壳体12和后盖14。

本实施例的摆线液压马达,输出部分与配油部分分开,但保留轴配油的形式,这样使本实施例中的BMZP型这种结构的摆线马达,即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又能在效率方面达到和超过平面配油式马达。

输出部分的具体结构为,前壳体3通过轴承套装在输出轴1上,轴承为两个面向面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设置轴承隔套20。

输出轴1的一端部伸出前壳体3并通过设置键连接外部负载,输出轴1的内部开设用于插入输出联接轴19的内腔,在输出联接轴19与内腔底部之间设置前挡块22,前挡块22的设置给输出联接轴19提供了一个调节余量;前挡块22与输出轴1之间设置定位销。前盖2套装在输出轴1上位于负载侧的轴肩上且顶住轴承的外圈,轴承外圈与前盖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承游隙的调整圈21;轴承的内圈通过紧固在输出轴1上的锁紧螺母6进行限位;侧盖7套装在位于靠近配油部分的输出轴1上并通过后隔套5顶住轴承外圈。

配油部分包括配油联接轴16、配油套17、配油盘18、后壳体12和后盖14,配油联接轴16连接输出联接轴19且配油联接轴16位于配油套17内,后壳体12套装在配油套17上,配油盘18设置靠近转子10所在侧的配油套17的一侧端部上,后盖14设置在配油套17的另一侧端部上。配油盘18上与转子10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O型密封圈。配油盘18上设置有用于给转子配油的过油孔,配油套上与配油盘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与过油孔相通的端面油孔,端面油孔内设置单向阀11。配油套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储油且与端面油孔相通的环形油槽24,后壳体上设置有与环形油槽相通的注油孔23。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