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848发布日期:2018-06-08 21:0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16512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通用的小型内燃机(以下,仅称作发动机)中,大多具备发动机起动用的反冲起动器。就该反冲起动器而言,通过将前端带有把手的拉索快速地以大幅度拉出,使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以使其起动。

上述反冲起动器作为主要构成部分,通常具备拉索卷筒和棘轮机构。在拉索卷筒上卷绕有拉索。拉索卷筒将拉出拉索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在该拉索卷筒上设有由卷簧等构成的拉索卷取机构,能够容易收纳经拉出的拉索。

在拉出拉索时,棘轮机构将拉索卷筒的旋转向发动机的曲轴传递。该棘轮机构主要具备棘爪和棘轮。

棘爪配置于棘轮的径向外侧。该棘爪能够在与设于棘轮的外周部上的突起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摆动。棘爪通过弹簧等而始终朝卡合位置侧被施力,例如,在发动机停止时,配置于卡合位置;另一方面,当发动机被起动而达到充分的转速时,因该旋转的离心力而向抵抗施加力的方向摆动,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在发动机起动时,来自棘轮的反作用力作用于上述棘爪。如果想要相对于该棘轮的反作用力确保足够的强度,则将导致棘爪的摆动轴大型化,导致反冲起动器自身大型化。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反冲起动器,即,在棘爪的基部的外侧形成有外壁,该外壁用于承受来自棘轮的反作用力。由此,在棘轮机构向曲轴传递旋转时,不仅通过摆动轴,而且也能够通过棘爪的基部侧的外壁承受棘爪所受的反作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3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反冲起动器有时配置于将发动机的冷却空气从外部导入的导入口附近。从该导入口导入的冷却空气中会混入砂粒等异物。这样,当冷却空气中混入异物时,异物将进入棘爪与外周壁的间隙、棘爪的弹簧机构的间隙等,有可能在棘爪产生动作不良。这样当棘爪动作不良时,发动机将不能起动,故而,导致需要进行拆解清扫等维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棘爪的动作不良,以降低拆解清扫等的维护频率的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该发明的第一方面,反冲起动器具备:拉索卷筒、棘轮、带轮、棘爪、外壁。拉索卷筒卷绕有拉索,通过拉出所述拉索而旋转。棘轮随着所述拉索卷筒的旋转而旋转。棘轮具有朝其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带轮能够与所述棘轮绕同轴旋转。棘爪在所述棘轮的径向外侧相对于所述带轮被支承。棘爪能够在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摆动。棘爪始终朝所述卡合位置被施力。外壁设于所述带轮。外壁具有支承面和异物排出部。支承面在所述棘爪处于卡合位置时夹着所述棘爪的摆动轴而从所述棘爪的与前端部相反的相反侧支承所述棘爪的基端部。异物排出部将配设有所述棘爪的所述带轮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带轮的外部空间连通。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发动机用的冷却空气中所含的砂粒等异物进入到带轮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带轮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经由异物排出部将进入到带轮的内部空间的异物向带轮的外部空间排出。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对棘爪施力的机构的间隙或棘爪与支承面之间的间隙等而咬入。

其结果,能够抑制棘爪的动作不良,以降低拆解清扫等的维护频率。

根据该发明的第二方面,就第一方面的反冲起动器的异物排出部而言,也可以是,其所述内部空间侧的开口部至少形成于所述支承面。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异物进入到棘爪与支承面的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进入到该间隙的异物经由形成于支承面的异物排出部的开口部向带轮的外部排出。其结果,能够抑制产生侵入到棘爪与支承面之间的异物的咬入,而实现维护频率的进一步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就第二方面的反冲起动器而言,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面中,在穿过处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所述棘爪的中心的直线、与穿过所述带轮的旋转轴及所述棘爪的摆动轴的直线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形成有所述开口部。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异物进入到棘爪与支承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也可在棘爪摆动期间,经由异物排出部向带轮的外部排出进入到间隙的异物。其结果,通过少量的异物排出部,能够高效地排出异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就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反冲起动器而言,也可以是,异物排出部在以所述带轮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上贯通形成。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因带轮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方向和异物排出部的贯通方向一致。其结果,能够通过离心力使异物顺畅地向带轮的外部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就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反冲起动器而言,也可以是,异物排出部形成为沿所述带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狭缝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带轮的旋转轴方向的大范围内排出异物。其结果,能够减少异物残留于带轮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就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反冲起动器而言,也可以是,在所述带轮的旋转轴方向上,异物排出部延伸至所述棘爪的外侧。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带轮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棘爪所在区域的整个区域形成异物排出部的开口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棘爪与支承面的间隙残留异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发动机具备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反冲起动器。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降低因反冲起动器的动作不良而不能起动,故而,能够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能够抑制棘爪的动作不良,以降低拆解清扫等的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反冲起动器的剖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的带轮的IV向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带轮的V向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轮的侧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8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相当于图8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反冲起动器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发动机100具备:发动机主体部101、风扇部102、反冲起动部103。该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00例如是通用的小型空冷四冲程发动机。

发动机主体部101具备风扇侧曲轴2a。该风扇侧曲轴2a的基部与曲轴2的端部连接。风扇侧曲轴2a从曲轴箱1向风扇部102侧突出。该风扇侧曲轴2a由轴承3旋转自如地支承,轴承3设于曲轴箱1的内部。风扇侧曲轴2a在轴线方向(以下,仅称作轴线O1方向)的风扇部102侧的端部具备锥部2b和外螺纹部2c。

外螺纹部2c形成于风扇侧曲轴2a的端部,锥部2b形成为在风扇侧曲轴2a的基部侧与外螺纹部2c相邻。锥部2b随着朝向端部侧逐渐缩径地形成。外螺纹部2c具有恒定的直径,在其表面形成有螺纹。

风扇部102具备:飞轮4、冷却风扇6、间隔部件36、风扇罩10。

飞轮4安装于风扇侧曲轴2a。更具体来说,飞轮4相对于上述风扇侧曲轴2a的锥部2b,以由半圆键5定位成规定的角度的状态插入。对外螺纹部2c拧入螺母7,由此飞轮4固定于风扇侧曲轴2a。在该飞轮4一体地安装有冷却风扇6。

冷却风扇6例如是离心式的风扇,朝发动机主体部101的缸(未图示)输送冷却空气。该冷却风扇6相对于飞轮4,固定于在轴线O1方向上与发动机主体部101相反的相反侧的面。即,冷却风扇6与飞轮4一同旋转。在轴线O1方向上与发动机主体部101相反的相反侧,与该冷却风扇6相邻地配置有间隔部件36。

间隔部件36将反冲起动部103的带轮32(将详细后述)的旋转向风扇侧曲轴2a、即发动机主体部101传递。该间隔部件36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该间隔部件36在有底圆筒状的底部36a的中心具有螺栓孔36b。在向螺栓孔36b插通风扇侧曲轴2a的外螺纹部2c、且使底部36a与飞轮4及冷却风扇6抵接的状态下,间隔部件36通过螺母7与飞轮4及冷却风扇6一同固定于风扇侧曲轴2a。

风扇罩10分别覆盖上述的飞轮4、冷却风扇6、间隔部件36。该风扇罩1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未图示)固定于曲轴箱1。风扇罩10在轴线O1方向上的与发动机主体部101相反的相反侧,具备沿垂直于轴线O1的方向延伸的壁部10c。在该壁部10c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0a。

开口部10a在其中央,插通有反冲起动部103的带轮32。开口部10a形成为充分大于带轮32的大径。在该带轮32与开口部10a的开口缘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构成向冷却风扇6供给空气的流路。在壁部10c上,在开口部10a的周缘,安装有多个焊接螺母10b。这些焊接螺母10b安装于壁部10c的内侧的面,并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安装有多个。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反冲起动部103具备:卷筒壳体20、起动器主体部40。

卷筒壳体20形成收纳起动器主体部40的收纳空间。该卷筒壳体20安装于上述风扇罩10。卷筒壳体20具备:壳体主体部41、凸缘部42。

壳体主体部41形成为在轴线O1上具有中心轴的有底圆筒状。壳体主体部41的周壁20d形成为,随着朝向轴线O1方向上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而逐渐扩径。该周壁20d具备多个通风孔20c。上述多个通风孔20c是为了从外部导入冷却空气而形成的。

凸缘部42形成为,从壳体主体部41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的端缘向径向外侧延伸。进一步地,凸缘部42在与上述焊接螺母10b相向的位置具备螺栓孔20b(参照图2)。在该凸缘部42抵靠于风扇罩10的壁部10c的状态下,相对于焊接螺母10b拧紧螺栓11,从而该凸缘部42安装于风扇罩10。

即,当上述冷却风扇6工作时,如图1中的箭头F所示,空气经由通风孔20c被导入卷筒壳体20的内部。导入到该卷筒壳体2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风扇罩10的开口部10a的、带轮32及间隔部件36的外侧的空间而到达冷却风扇6。到达冷却风扇6的空气由冷却风扇6而向离心方向外侧被推出,作为冷却空气沿轴线O1方向流经在飞轮4与风扇罩10之间形成的流路,而被送往发动机主体部101的缸。

如图1所示,起动器主体部40具备:卷轴21、拉索卷筒22、拉索25、棘轮机构44、带轮32。

卷轴21旋转自如地支承拉索卷筒22。该卷轴21形成为圆柱状,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上述卷筒壳体20的有底圆筒状底壁20e的内面。卷轴21的轴线配置于轴线O1上。

拉索卷筒22形成为卷绕有拉索25的圆筒状。该拉索卷筒22具有比卷轴21稍大的中心孔43。通过向该中心孔43插入卷轴21,拉索卷筒22绕卷轴21自由转动。该拉索卷筒22具备:索槽22a、和弹簧室22b、22c。

索槽22a形成于拉索卷筒22中的径向的外侧,并形成于轴线O1方向上的与卷筒壳体20的底壁20e相近一侧的端部。在该索槽22a的内部卷绕收纳有拉索25,在该拉索25的第一端部安装有起动把手24,该拉索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索槽22a的内部。起动把手24配置于卷筒壳体20的外部。

弹簧室22b收纳反冲弹簧(盘簧)26。弹簧室22c收纳阻尼弹簧(盘簧)27。上述弹簧室22b、22c配置于比索槽22a更靠径向内侧。进一步地,上述弹簧室22b、22c在轴线O1方向上从发动机主体部101侧起,按弹簧室22c、22b的顺序形成。

反冲弹簧26向卷取拉索25的方向对拉索卷筒22的旋转施力。该反冲弹簧26的两端例如弯折成钩形。上述反冲弹簧26的两端中的外端钩挂于弹簧座部22d,反冲弹簧26的两端中的内端钩挂于弹簧座部21a,其中,弹簧座部22d设于拉索卷筒22,弹簧座部21a设于卷轴21。

阻尼弹簧27蓄积拉索卷筒22的旋转力,并向后述的棘轮31传递。该阻尼弹簧27的两端例如与反冲弹簧26同样地弯折成钩形。上述阻尼弹簧27的两端中的外端钩挂于弹簧座部22e,阻尼弹簧27的两端中的内端钩挂于后述的棘轮31的弹簧座部31c,其中,弹簧座部22e设于拉索卷筒22。

对于上述卷轴21,在其前端安装有延长轴30。该延长轴30将卷轴21向轴线O1方向上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延长。在该延长轴30上形成有外螺纹30a,该外螺纹30a旋入形成于卷轴21的前端上的内螺纹,从而延长轴30固定于卷轴21。该延长轴30相对于棘轮机构44的棘轮31沿轴线O1方向插入,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棘轮31。

棘轮机构44仅在发动机起动时将拉索卷筒22的旋转力向间隔部件36传递。该棘轮机构44具备:棘轮31、棘爪33。

棘轮31随着拉索卷筒22的旋转而旋转。该棘轮31具备:保护圆筒31b、圆筒31d、突起部31a(参照图2)。

如图1、图2所示,保护圆筒31b从径向外侧覆盖轴线O1方向上的带轮32的拉索卷筒22侧的一部分。该保护圆筒31b在与带轮3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连续弯折的间隙。通过该连续弯折的间隙,抑制尘埃、雨水等从通风孔20c侵入。

圆筒31d具有上述弹簧座部31c。该圆筒31d配置于比保护圆筒31b更靠径向内侧。更具体来说,圆筒31d的弹簧座部31c形成为,在拉索卷筒22的弹簧室22c的径向内侧的位置,沿着轴线O1从发动机主体部101侧进入拉索卷筒22。

如图2所示,突起部31a在棘轮31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的端部形成有多个。这些突起部31a朝径向外侧突出,换言之,朝辐射方向外侧突出。该实施方式的突起部31a沿棘轮3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更具体来说,以90°为间隔配置。这些突起部31a分别具有朝着周向两侧的面31e。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轮的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带轮的IV向视图。图5是图3中的带轮的V向视图。

如图5所示,就棘爪33而言,在棘轮31的径向外侧,其基端部33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由此,棘爪33能够摆动。棘爪33形成为,随着朝向前端部而稍尖。在该棘爪33的前端部33d形成有与棘爪33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平面33a。棘爪33的基端部33c形成为以棘爪33摆动的摆动轴(以下,仅称作轴线O3)为中心的圆弧状。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棘爪33,分别隔着带轮32的旋转中心即轴线O2而安装于对称的位置。

棘爪33能够在与棘轮31的突起部31a卡合的卡合位置(图5中,用实线表示)、和未与突起部31a卡合的非卡合位置(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之间摆动。上述棘爪33通过绕着构成摆动轴的销33b安装的扭簧35,始终朝卡合位置被施力。该扭簧35的弹簧常数设为如下程度的弹簧常数,即,在发动机起动后,通过离心力,棘爪33能够移动到非卡合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带轮32具备:分隔壁32a、螺栓孔32c、外壁32e。

分隔壁32a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孔32b。该孔32b供棘轮31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的端部插通。棘轮31的突起部31a配置于比分隔壁32a更靠拉索卷筒22侧。在该分隔壁32a形成有能够摆动地支承上述棘爪33的轴承孔32g(参照图3)。形成棘爪33的摆动轴的销33b将轴承孔32g贯通,在其端部安装有C型挡圈34。

外壁32e以从分隔壁32a的周缘向轴线方向的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该外壁32e具有外壁主体32l和大径部32m,外壁主体32l在轴线O2方向上比分隔壁32a更向棘爪33侧延伸,大径部32m比分隔壁32a更向发动机主体部101侧延伸。大径部32m设为比外壁主体32l大径,形成为在轴线O2方向上比分隔壁32a短。

进一步地,外壁32e具有支承面32d。该支承面32d在棘爪33处于卡合位置(图5中,用实线表示)时,夹着棘爪33的销33b而从棘爪33的与前端部33d相反的相反侧支承棘爪33的基端部33c。该支承面32在以与销33b的轴线O3垂直的剖面进行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供棘爪33的基端部33c的截面圆弧状的端面滑动接触。通过形成有该支承面32d,棘爪33能够由支承面32d与销33b一同承受从棘轮31受到的反作用力。

这里,就处于卡合位置的棘爪33而言,其前端部33d的平面33a抵靠于突起部31a的朝向旋转方向(图5中,用箭头表示)的面31e。即,处于卡合位置的棘爪33成为如下状态:平面33a以与突起部31a的面31e相向的角度从基端部33c朝径向内侧延伸。

外壁32e具有异物排出部32f,异物排出部32f将配置有棘爪33的带轮32的内部空间、和带轮32的外部空间连通。该异物排出部32f是为了将冷却空气中所含的砂粒等异物向带轮32的外部排出而设置的。

异物排出部32f通过在其厚度方向上将外壁32e贯通而形成。就该实施方式的异物排出部32f而言,内部空间侧的开口部32h形成于支承面32d,并且其贯通的方向为带轮32的径向,即离心方向。

该实施方式的异物排出部32f形成为,其开口部32h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支承面32d中的、直线L1与直线L2之间的角度范围θ1内,其中,直线L1穿过处于非卡合位置的棘爪33的中心,直线L2穿过带轮32的轴线(旋转轴)O2及棘爪33的摆动轴O3。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轮的侧面图。

如图6所示,异物排出部32f形成为狭缝状。更具体来说,异物排出部32f沿着带轮32的轴线O2,从外壁32e的端缘朝分隔壁32a侧延伸。该异物排出部32f的分隔壁32a侧的端部32i到达如下位置:比分隔壁32a的与拉索卷筒22相近一侧的内面32j稍靠近分隔壁32a的外面32k的位置,即靠近发动机主体部101的位置。该异物排出部32f在周向上的宽度尺寸、换言之缝隙宽度G优选在能够确保对棘爪33的支承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大地形成。

接着,说明上述反冲起动器的作用。

首先,在发动机100完全停止驱动的状态下,棘爪33配置于卡合位置。该状态下,用户握持起动把手24,大幅度地快速进行直线性拉出。于是,卷绕于拉索卷筒22上的拉索25被拉出,拉索卷筒22旋转。通过该拉索卷筒22的旋转,反冲弹簧26及阻尼弹簧27被卷起。阻尼弹簧27在被压缩的同时,向棘轮31传递旋转。

经由阻尼弹簧27被传递了拉索卷筒22的旋转的棘轮31通过其突起部31a,向旋转方向推压棘爪33的前端部33d。于是,对棘爪33的基端部33c的支承面32d、以及销33b,分别作用向旋转方向的力,支承棘爪33的带轮32与棘轮31一同旋转。通过该带轮32的旋转,与带轮32固定为一体的间隔部件36、冷却风扇6、飞轮4及风扇侧曲轴2a分别开始旋转,进行旋摆运动。由此,发动机100起动。

当带轮32的转速超过棘轮31的转速时,棘轮机构44允许带轮32相对于棘轮31的相对旋转。这是由于,棘爪33由如下突起部31a从径向内侧被推压而摆动,从而越过突起部31a,其中,上述突起部31a位于与棘爪33的平面33a的朝向在周向上相反的相反侧。

当发动机100起动而进入稳定运转时,棘爪33通过离心力而摆动至非卡合位置,与棘轮31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不与突起部31a接触。这样,在发动机100进行稳定运转时,对棘爪33始终作用带轮3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棘爪33抵抗扭簧35产生的施加力,保持在非卡合位置。

当使发动机100的点火停止时,首先,曲轴2因曲轴2及与曲轴2联动的部件等的惯性力而维持旋转。但是,由于发动机的排气、吸气、压缩、膨胀(无点火)的各行程,将产生活塞的摩擦等引起的阻力,故而,该阻力使曲轴2的旋转慢慢下降。随着该曲轴2的旋转下降,被带轮32支承的棘爪33上作用的离心力减小。因此,棘爪33慢慢从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摆动,在曲轴2的旋转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成为棘爪33与棘轮31的突起卡合的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发动机100用的冷却空气中所含的砂粒等异物进入到带轮32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带轮3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经由异物排出部32f将进入到带轮32的内部空间的异物向带轮32的外部空间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如下间隙而咬入,例如,通过扭簧35对棘爪33施力的扭簧35与销33b的间隙、或棘爪33的基端部33c与支承面32d的间隙等。其结果,能够抑制棘爪33的动作不良,以降低拆解清扫等的维护频率。

进一步地,异物排出部32f的开口部32h形成于支承面32d,从而,即使在异物进入到棘爪33与支承面32d的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形成于支承面32d的异物排出部32f的开口部32h,将进入到该间隙的异物向带轮32的外部排出。其结果,能够抑制产生侵入到棘爪33与支承面32d之间的异物的咬入,而实现维护频率的进一步降低。

另外,异物排出部32f贯通形成于以带轮32的轴线O2为中心的径向上,从而,能够使因带轮32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方向和异物排出部32f的贯通方向一致。其结果,能够通过离心力使异物顺畅地向带轮32的外部排出。

进一步地,异物排出部32f形成为狭缝状,从而,能够在带轮32的旋转轴方向的大范围内排出异物。其结果,能够减少异物残留于带轮32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也能够抑制砂尘向收纳扭簧35的围绕销33b的空间即爪安装部32L的堆积及侵入。因此,能够抑制因砂尘向爪安装部32L的侵入而阻碍棘爪33的摆动。

另外,异物排出部32f在带轮32的轴线O2方向上延伸至棘爪33的外侧,故而,能够在带轮32的轴线O2方向上的棘爪33所在区域的整个区域形成异物排出部32f的开口部32h。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棘爪33与支承面32d的间隙残留异物。

进一步地,发动机100具备上述反冲起动部103,从而,能够降低因反冲起动部103的动作不良而不能起动。其结果,能够实现发动机100的可靠性提高。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即,实施方式所举出的具体形状、结构等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可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说明了如下情况,即,棘轮31顺时针旋转,曲轴2也向同一方向旋转。但是,棘轮31及曲轴2的旋转方向不限于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这样,在棘轮31及曲轴2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只要将带轮32的形状左右翻转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异物排出部32f在带轮32的径向上贯通,但是,只要是能够通过离心力将异物排出的方向即可,异物排出部32f的贯通方向不限于径向。另外,异物排出部32f的开口部32h也可以配置在支承面32d以外。进一步地,也可以设置多个异物排出部32f,而将任一异物排出部32f的开口部32h配置于支承面32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有四个突起部31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下或五个以上。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异物排出部32f沿着轴线O2,从外壁32e的端缘朝分隔壁32a侧延伸,并且其端部32i到达比分隔壁32a的发动机主体部101侧的内面32j稍靠分隔壁32a的外面32k侧。但是,异物排出部32f的形状不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7、图8中表示的变形例那样,使异物排出部32f延伸至分隔壁32a的端缘32p附近。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异物排出部32f的排出口被扩大,故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砂尘等的排出效果。

在图7、图8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使异物排出部32f延伸至分隔壁32a的端缘32p附近。但是,也可以使异物排出部32f进一步延伸至发动机主体部101侧,而形成为沿着轴线O2将外壁主体32l、大径部32m贯通的狭缝状。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8的局部剖面图。

进一步地,在以沿着轴线O2将外壁主体32l、大径部32m贯通的方式形成异物排出部32f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9中表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以如下方式形成异物排出部32f,即,在轴线O2方向上,将大径部32m的比外周面32n更靠径向的内侧贯通。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相当于图8的局部剖面图。

在图8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例示了如下情况,即,异物排出部32f的端部32i形成为沿着与轴线O2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平面。但是,也可以在端部32i形成锥面32o。该图10中表示的锥面32o例示平面的情况,但锥面32o也可以是凹曲面或凸曲面等。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从径向外侧观察带轮32时,异物排出部32f形成为直线的狭缝状。

但是,异物排出部32f的形状不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设为圆孔或长孔等除狭缝以外的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反冲起动器及发动机,能够降低拆解清扫等的维护频率。

标记说明

1 曲轴箱

2 曲轴

2a 风扇侧曲轴

2b 锥部

2c 外螺纹部

3 轴承

4 飞轮

5 半圆键

6 冷却风扇

7 螺母

10 风扇罩

10a 开口部

10b 焊接螺母

10c 壁部

11 螺栓

20 卷筒壳体

20b 螺栓孔

20c 通风孔

20d 周壁

20e 底壁

21 卷轴

22 拉索卷筒

22a 索槽

22b 弹簧室

22c 弹簧室

22d 弹簧座部

22e 弹簧座部

24 起动把手

25 拉索

26 反冲弹簧

27 阻尼弹簧

30 延长轴

30a 外螺纹

31 棘轮

31a 突起部

31c 弹簧座部

31d 圆筒

31e 面

32 带轮

32a 分隔壁

32b 孔

32c 螺栓孔

32d 支承面

32e 外壁

32f 异物排出部

32g 轴承孔

32h 开口部

32i 端部

32j 内面

32k 外面

32l 外壁主体

32m 大径部

32n 外周面

32o 锥面

32p 端缘

33 棘爪

33a 平面

33b 销

33c 基端部

33d 前端部

34 C型挡圈

35 扭簧

36 间隔部件

40 起动器主体部

41 壳体主体部

42 凸缘部

43 中心孔

44 棘轮机构

100 发动机

101 发动机主体部

102 风扇部

103 反冲起动部

O1 轴线

O2 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反冲起动器,其中,具备:

拉索卷筒,卷绕有拉索,通过拉出所述拉索而旋转;

棘轮,随着所述拉索卷筒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具有朝其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带轮,能够与所述棘轮绕同轴旋转;

棘爪,在所述棘轮的径向外侧相对于所述带轮被支承,能够在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摆动,并且始终朝所述卡合位置被施力;

外壁,设于所述带轮,具有支承面和异物排出部,该支承面在所述棘爪处于卡合位置时夹着所述棘爪的摆动轴而从所述棘爪的与前端部相反的相反侧支承所述棘爪的基端部,该异物排出部将配设有所述棘爪的所述带轮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带轮的外部空间连通;

所述异物排出部的所述内部空间侧的开口部至少形成于所述支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起动器,其中,

所述支承面中,在穿过处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所述棘爪的中心的直线、与穿过所述带轮的旋转轴及所述棘爪的摆动轴的直线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形成有所述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冲起动器,其中,

所述异物排出部在以所述带轮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上贯通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冲起动器,其中,

所述异物排出部形成为沿所述带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狭缝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冲起动器,其中,

在所述带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所述异物排出部延伸至所述棘爪的外侧。

6.一种发动机,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冲起动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