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用于机动车辆起动器的微螺线管接触断路器和相应的起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7911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用于机动车辆起动器的微螺线管接触断路器和相应的起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用于热机起动器的接触断路器(1),包括:?帽(30);和?微螺线管(41),包括相对于所述帽(30)固定的线圈(42),和相对于所述帽(30)在起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平移移动的芯部(43)。所述接触断路器(1)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最终位置中的器件(51)。
【专利说明】
改进的用于机动车辆起动器的微螺线管接触断路器和相应的起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起动器的改进的微螺线管接触器,以及涉及相应的起动器。本发明在用于功率电路的电磁接触器的领域中具有特别有利的应用,所述功率电路特别是用于热机起动器(特别是机动车辆的热机起动器)的电马达。
[0002]本发明特别地与所谓的停止和起动系统的起动器使用,该停止和起动系统使得特别可以根据交通条件停止和重新起动车辆的热机。
【背景技术】
[0003]根据已知设计,用于功率电路的电磁接触器包括移动触点,其装配在控制杆上。移动触点被设计为与设置在接触腔室中的功率端子接触。该接触器例如被使用,以便控制内燃机起动器的电马达的激活。
[0004]更特别地,图1a至Ic显示的电磁接触器I设置有移动芯部3、固定芯部4和金属壳体6或容器,其中设置有装配在绝缘环形支撑件9上的吸入线圈81和保持线圈82。该支撑件9和壳体6的前端部居中地设置有用于移动芯部3的通道。
[0005]移动芯部3的端部连接至枢转杆(未示出),其例如作用在起动器的起动装置上,如文献FR2795884所述。因此示出了齿对齿弹簧10,其可在起动装置的小齿轮(未示出)没有直接伸入到起动器环的情况下压缩,该起动器环连接到热机,还示出连接杆12,该连接杆连接到枢转杆。
[0006]移动芯部3的另一端部设计为通过推过固定芯部4中的中央孔16而作用在控制杆15的前端部上,杆15的前部部分适配在该中央孔中以便滑动。
[0007]控制杆15支撑接触板21。接触板21相对于杆15横向地延伸,以便与电路的两个电端子26a、26b协作,且在它们之间建立电接触。其中一个端子26a被设计为连接至电池的正端子,另一端子26b被设计为通过缆线连接至电马达的具有正极性的电刷。
[0008]两个端子26a、26b通过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帽30固定和支撑,该帽30确保容器6的后部的关闭。帽30通过将容器6的自由端部的材料弯回到帽30而被固定。
[0009]杆15支撑轴向压缩弹簧32,其设置在杆15的肩部33与移动触点21的面之间。接触器I还包括复位弹簧38,其设置在帽30与控制杆15的止挡件之间。
[0010]另外,微螺线管41并入在其中一个端子26a中。该微螺线管41包括相对于帽30固定的线圈42,和相对于帽30平移移动的芯部43。该芯部43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在初始位置中,芯部43的端部相对于端子26a突出,以便防止板21与端子26a之间的电接触,在最终位置中,芯部43允许板21与端子26a之间的电接触。复位弹簧46首先撑靠帽30的基部,其次撑靠与帽30相对定位的芯部43的端头。该弹簧46确保芯部43复位到初始位置,以进一步切断微螺线管41的供电。对于这样的装置的进一步细节,例如可参考文献FR2923869或FR2959891。
[0011]移动芯部3起初在所谓的闲置位置,芯部3在该闲置位置中与固定芯部4间隔开。板21则处于去激活位置,在该去激活位置中,板21与接触端子26a、26b间隔开。微螺线管41因而没有被供电,其芯部43通过复位弹簧46保持在初始位置中。
[0012]在发动机计算机的指令之后,线圈81和82被电激活,然后产生磁场。该磁场允许移动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轴向移位。移动芯部3的后端部与控制杆15的前端部接触,然后使杆15沿接触器I的后部的方向轴向地移位通过孔16,直到所述移动芯部3在所谓的磁化位置中撑靠固定芯部4。
[0013]杆15的移位具有将板21移位到所谓的预接合位置中的效果,在该位置中,板21与端子26b接触,但保持与另一端子26a间隔开。为此目的,电力之前被供应到微螺线管41,使得其芯部43可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且因此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压缩弹簧32则被压缩。
[0014]当起动需求通过发动机计算机发出时,对微螺线管41的供电被切断,使得芯部43—其不再能够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可进入图1c所示的最终位置。接触板21然后建立与两个端子26a、26b的接触,这使得可以为起动器的电马达供电。
[0015]问题在于,压缩弹簧32具有存储的机械能,使得当通过微螺线管41的线圈42的电流被切断时,为了使接触板21从预接合位置行进到激活位置,芯部43将倾向于在其最终位置与其初始位置之间振荡,这将与板21产生冲击,由此产生板21与接触器26a、26b的端子之间的电接触重新断开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1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用于热机的起动器的接触器而高效地消除该缺点,该接触器包括:
[0017]-帽;和
[0018]-微螺线管,包括相对于所述帽固定的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帽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平移移动的芯部,
[0019]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保持在最终位置或初始位置中的器件。
[0020]本发明由此使得能够在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保持微螺线管的芯部,这在接触板从预接合位置到激活位置时减小了释放压缩弹簧存储的能量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振荡效果。
[0021]另外,在初始位置中(即当微螺线管的线圈去激活时)芯部被磁体保持的实施例中,芯部防止接触板在最终位置与端子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当线圈被供电时,芯部从初始位置移位到最终位置。
[0022]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处的磁体。
[002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处的磁性支撑件,其具有“U”的形式。
[0024]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当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建立通过所述磁性支撑件的磁通回路。当板处于激活位置时,这因此建立用于将螺线管芯部保持在最终位置上的磁力。
[0025]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包括电阻器,其装配在所述微螺线管的线圈的端部与吸入线圈的端部之间。这允许电流通过螺线管的线圈,同时其控制开关断开,以便产生足以将螺线管的芯部保持在最终位置中的磁力。
[0026]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与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的端部之间。
[0027]根据一个实施例,接触板附连到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使得在所述接触板从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间,所述接触板驱动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到其初始位置。
[0028]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处于最终位置上时,间隙存在于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的头部与所述接触板的面之间。当微螺线管的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这使得可以防止微螺线管的芯部的端部与接触板接触。
[0029]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处于最终位置上时,间隙存在于微螺线管的芯部的中间肩部与面向所述中间肩部的所述接触板的面之间。这使得可以防止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微螺线管的芯部的任何回弹,所述回弹产生接触板与所述肩部之间的冲击。
[0030]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包括中间部件,其装配在复位弹簧与支撑接触板的控制杆之间,所述中间部件被构造为将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从最终位置升起到初始位置。
[0031]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接触板的预接合位置中,所述中间部件处于与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间隔开的最终位置,使得线圈单独将微螺线管的芯部保持在初始位置。
[0032]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当所述接触板处于激活位置时,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自由地在所述接触板与所述帽的基部之间移位。
[003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被构造为,在所述接触板的去激活位置中,撑靠所述微螺线管的芯部的所述中间部件确保所述芯部通过弹性器件的作用保持在最终位置。
[003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热机的起动器,其包括前述的接触器。
【附图说明】
[0035]本发明将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和研究附图而被更好地理解。这些附图仅通过本发明非限制性的示例提供。
[0036]已经描述的图1a至Ic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分别为闲置状态、预接合状态和激活状态;
[0037]图2a至2c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分别为闲置状态、预接合状态和允许起动电马达的激活状态;
[0038]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起动器的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39]图4a至4b是通过微螺线管产生的磁通的示意图,分别为当图3中的电路的开关Int_comm_2处于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时;
[0040]图5a至5c是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中间部件的接触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分别为闲置状态、预接合状态和激活状态;
[0041]图6a和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气动阻尼装置的接触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分别为当微螺线管的芯部处于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
[0042 ]图7是图6a和6b中的衰减装置的膜中的开口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在以下说明书中,相同、相似或近似的元件在各图中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使用从前向后的轴向取向,其对应于根据图2a_2c和5a_5c的从左向右的取向。
[0044]图2a至2c示出接触器I,其装配在图1a至Ic中的接触器的位置上,且取代图1a至Ic中的接触器。该接触器I例如被使用,以便控制内燃机的起动器的电马达的激活。
[0045]该电磁接触器I设置有移动芯部3、固定芯部4和金属壳体6或容器,其中设置有装配在绝缘环形支撑件上的吸入线圈和保持线圈。该支撑件和壳体的前端部居中地设置有用于移动芯部3的通道。这些元件一没有在图2a_2c中示出,以便简化图示一与图1a至Ic中所示的那些相同(见元件81、82和9)。
[0046]移动芯部3的端部连接至枢转杆(未示出),其例如作用在起动器的起动装置上,如文献FR2795884所述。尽管没有示出,起动器还包括齿对齿弹簧,在起动装置的小齿轮(未示出)没有直接伸入到起动器环(连接到热机的)的情况下,所述齿对齿弹簧可被压缩,还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连接到枢转杆,如图1 a至I c所示。
[0047]移动芯部3的另一端部设计为通过推过固定芯部4中的中央孔16而作用在控制杆15的前端部上,杆15的前部部分适配在该中央孔中以便滑动。
[0048]控制杆15支撑接触板21。接触板21相对于杆15横向地延伸,以便与电路的两个电端子26a、26b协作,且在它们之间建立电接触。其中一个端子26a被设计为连接至电池的正端子,另一端子26b被设计为通过缆线连接至电马达的具有正极性的电刷。
[0049]两个端子26a、26b通过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帽30固定和支撑,该帽30确保容器6后部的关闭。帽30通过将容器自由端部的材料弯回到帽30而被固定。
[0050]杆15支撑轴向压缩弹簧32,其设置在控制杆15的肩部33与移动触点21的面之间。接触器I还包括复位弹簧38,其设置在帽30与控制杆15的止挡件之间。
[0051]另外,并入在端子26a中的该微螺线管41包括相对于帽30固定的线圈42,和相对于帽30平移移动的芯部43。芯部43定位在线圈42界定的开口中。芯部43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在初始位置中,芯部43的端部相对于端子26a突出,以便防止板21与端子26a之间的电接触,在最终位置中,芯部43允许板21与端子26a之间电接触。
[0052]接触板21附连到芯部43,从而在接触板21从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间,接触板21驱动芯部43到其初始位置。
[0053]为此目的,如图2a清晰地可见,板21经由开口装配在芯部43的横截面减小的部分431中。该部分轴向地通过心部43的头部432以及中间肩部433界走,该头部位于固走心部4一侧,该中间肩部位于芯部43的两个端头432、434之间。板21具有开口,其直径基本上等于具有减小横截面的部分的直径,且小于端头432和中间肩部433的直径。该肩部433通过芯部43的直径差异限定。
[0054]制造可例如通过将还没有头部432的部分433插入到接触板21中的开口中而开始,然后部分433的端部被压缩变形,由此形成头部432。
[0055]根据另外的实施例,头部432和板中的开口被形成为能够以卡口形式装配。换句话说,头部432例如是矩形的,并且开口也是矩形的,使得在组装期间能够经由开口将芯部43的头部、然后是部分433插入到板中,然后将芯部43相对于板旋转90°,使得矩形形式的头部不再通过矩形形式的开口。
[0056]根据另一制造实施例,头部432是垫圈,其固定在部分433上,例如通过夹持装配、粘结或焊接。
[0057]接触器I还包括定位在帽30的基部中的磁体51,以便当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确保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保持,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芯部43的反弹风险。当吸入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力被切断时,复位弹簧38的力足够强以将芯部43从磁体51脱开。
[0058]如图2a所示,移动芯部3初始地在所谓的闲置位置,芯部3在该闲置位置中与固定芯部4间隔开。板21则处于去激活位置,在该去激活位置中,板21与接触端子26a、26b间隔开。微螺线管41没有被供电。芯部43通过拉动芯部43的头部432的接触板21保持在初始位置,而相对的头部434撑靠线圈42的端部。
[0059]在发动机计算机的请求之后,吸入线圈以及保持线圈被电激活,然后产生磁场。该磁场允许移动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轴向移位,如图2b所示。移动芯部3的后端部与控制杆15的前端部接触,然后使杆15沿接触器I的后部的方向轴向地移位通过孔16,直到所述移动芯部3在所谓的磁化位置中撑靠固定芯部4。
[0060]杆15的移位具有将板21移位到称为预接合位置的位置中的效果,在该位置中,板21与端子26b接触,但保持与另一端子26a间隔开。为此目的,电力之前被供应到微螺线管41,从而芯部43可抵抗撑罪中间肩部433的板21施加的力。芯部43由此保持在初始位置中。此外,复位弹簧38和压缩弹簧32被压缩。
[0061 ]当起动请求通过发动机计算机发出时,切断对微螺线管41的供电,从而芯部43—其不再能够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则可进入图2c所示的最终位置。接触板21则建立与两个端子26a、26b的接触(激活位置),这使得可以为起动器的电马达供电。
[0062]将注意到,当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时,间隙优选地存在于芯部43的头部432与板21的面之间,该头部面向固定芯部4一侧。这使得可以当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时,防止芯部的头部432与板21接触。
[0063]间隙还存在于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中间肩部433与面朝所述中间肩部433的接触板21的面之间。当芯部从初始位置行进到最终位置时,这使得可以防止芯部43的任何反弹在板21与中间肩部433之间产生冲击。
[0064]当线圈81和82的电力被切断时,移动芯部3不再朝向固定芯部4吸引,这导致移动芯部3经由弹簧的作用复位到闲置位置,该弹簧位于容器6与移动芯部3的端部之间。轴向压缩弹簧32、然后是复位弹簧38被减压,且推压控制杆15,这具有使接触板21与端子26a、26b间隔开的效果。芯部43然后从磁体51脱开,被接触板21驱动到其初始位置。芯部43的移位通过邻接线圈42的头部434限制。接触板21则从激活位置行进到去激活位置。
[0065]替换地,如图4a和4b所示,磁体51被磁性支撑件52替换,该磁性支撑件具有定位于帽30的基部处的“U”的形式。支撑件52被构造为,当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时,建立磁通回路B2,其通过芯部43和磁性支撑件52。
[0066]图3示出起动器的控制布线图,其使得可以当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产生芯部43的磁性吸引力。
[0067]更具体地,端子26a连接到电池Batt的正端子,而另一端子26b经由缆线连接到具有正极性的电刷。接触板21可在这两个端子26a、26b之间建立接触,如之前所解释的。具有负极性的电刷54连接到起动器的地线。附图标记56和57分别对应于控制杆和起动器的驱动器。
[0068]吸入线圈和保持线圈彼此并联连接,且通过第一控制开关Int_Comm_l连接到电池Batt的正端子。另外,微螺线管的线圈42首先连接到地线,其次通过第二控制开关Int_comm_2连接到电池Batt的正端子。
[0069]电阻器59装配在微螺线管的线圈42的端部(位于Int_Comm_2开关侧的那个端部)与吸入线圈的端部之间。
[°07°]当两个控制开关Int_comm_l和Int_comm_2被激活时,微螺线管41被供电且将板21阻挡在预接合位置中。线圈42则产生磁通回路BI,通过芯部43,但没有通过芯部43与其间隔开的支撑件52。
[0071 ]当微螺线管41的Int_Comm_2控制被释放(或在直接起动的情况下)时,微螺线管41通过吸入线圈经由电阻器59供电。微螺线管41则使得不可以产生足够的力来阻挡板21,从而板21进入激活位置,芯部43进入最终位置。一旦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中,微螺线管的线圈42继续经由线圈81和电阻器59供电。线圈42则产生磁通回路B2,其通过磁性支撑件52和芯部43,这使得可以将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帽30的基部处。吸引力是低的,这是由于线圈42的供电强度减小和磁路的构造。
[0072]当两个控制器Int_comm_l和Int_comm_2被切断时,没有电流进入线圈42,其因而不再产生任何吸引力。在复位弹簧38的减压期间,芯部43则被接触板21驱动进入初始位置,其通过控制杆15移位。
[0073]应注意到,该类型的实施例可还应用于图1a至Ic的接触器,其中,微螺线管的芯部43具有传统形式,复位弹簧46装配在帽30的基部与芯部43的端头之间。在该情况下,当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时,控制器Int_comm_2被释放,而Int_comm_l被激活,通过磁通回路B2产生的磁力必须大于压缩的复位弹簧46施加的力。在芯部从初始位置前进到最终位置期间,这使得可以避免芯部43的反弹。
[0074]在图5a至5c的实施例中,接触器I包括中间部件61,其装配在复位弹簧46与控制杆15之间。另外,复位弹簧38位于控制杆15的止挡件与帽30之间。中间部件61被构造为将芯部43从最终位置到初始位置从微螺线管41升起。
[0075]为此目的,中间部件61包括第一部分611,其轴向向前延伸且定位在芯部43的复位弹簧46与控制杆15的后端部之间。第二、中间部分612沿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方向从第一部分611的后端部径向地延伸。第三部分613从中间部分612的后部面轴向向后地延伸。第四部分614沿芯部43的方向径向地延伸。
[0076]如图5a所示,移动芯部3初始地在所谓的闲置位置,芯部3在该闲置位置中与固定芯部4间隔开。板21则处于去激活位置,在该去激活位置中,板21与接触端子26a、26b间隔开。电力没有供应到微螺线管41。芯部43通过被复位弹簧46推压的中间部件61保持在初始位置。实际上,中间部件61则经由第四部分614的前部面撑靠邻接线圈42的端部的芯部43的头部434。中间部件61则处于所谓的初始位置。
[0077]在发动机计算机的请求之后,吸入线圈以及保持线圈被电激活,然后产生磁场。该磁场允许移动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轴向移位。移动芯部3的后端部与控制杆15的前端部接触,然后使杆15沿接触器I的后部的方向轴向地移位通过孔16,直到所述移动芯部3在所谓的磁化位置中撑靠固定芯部4,如图5b所示。杆15的向后移位具有将中间部件61向后移位到最终位置的效果,在该最终位置中,中间部件61与芯部43的头部434间隔定位,其释放芯部43。中间部件61的第四部分614则位于设置在帽30中的凹部63中。控制杆15的复位弹簧38以及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复位弹簧46则被压缩。
[0078]杆15的移位还产生将板21从去激活位置到预接合位置的移位,在该位置中,板21与端子26b接触,但还保持与另一端子26a间隔开。为此目的,电力之前被供应到微螺线管41,从而保持在初始位置中的芯部43可抵抗撑靠芯部43与头部434相对的端部的板21施加的力。压缩弹簧32还由于板21压靠端子26b而被压缩。当中间部件61在最终位置中时,由此线圈42独自将芯部43保持在初始位置中。
[0079]当起动请求通过发动机计算机发出时,切断对微螺线管41的供电,从而芯部43—其不再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则可进入图5c所示的最终位置。接触板21由此建立与两个端子26a、26b的接触(激活位置),这使得可以为起动器的电马达供电。由于中间部件61与头部434间隔开,复位弹簧46不能产生复位能量,这防止板21与端子26a、26b之间的触点再次断开。芯部43则自由地在接触板21与帽30的基部之间移位。
[0080]当吸入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力被切断时,移动芯部3不再朝向固定芯部4吸引,这导致移动芯部3经由弹簧的作用复位到闲置位置,该弹簧位于容器6与移动芯部3的端部之间。
[0081]轴向压缩弹簧32、然后是复位弹簧38被减压,这具有使接触板21与端子26a、26b间隔开的效果。另外,复位弹簧46的减压使得中间部件61从最终位置行进到初始位置。在该移位期间,中间部件61支撑在芯部43上,以便通过弹簧46的作用使其还从最终位置行进到初始位置,以及保持在该初始位置。芯部43的移位通过邻接线圈42的头部434限制。接触板21则从激活位置行进到去激活位置。
[008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应意识到,可以使用芯部43的保持器件,其具有“U”形式的磁体51或磁性支撑件52的形式,以便当芯部处于最终位置时限制芯部43的意外移位。
[0083]图6a和6b示出变体实施例,其中,接触器I包括用于微螺线管芯部43的移位的气动阻尼的装置71。在该情况下,如图1a至Ic的实施例一样,接触器I包括复位弹簧46,其位于帽30的基部与具有径向延伸部的头部434之间,该径向延伸部形成芯部43的止挡件。
[0084]更特别地,衰减装置71包括设置有贯穿开口73的膜72。在该情况下,膜72在芯部43的外周边与帽30的内壁之间延伸。膜72保持楔在形成帽30的两个部件301、302之间。膜72由此保持楔在两个部件301、302卡固在一起的区域的位置中。另外,膜72胶合或优选地包覆模制在芯部43的外周边上。
[0085]膜72具有开口73,其尺寸根据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移位所产生的空气流Fl、F2的方向而变化。当空气流Fl从空间E的内部朝向外部引导通过开口 73时,开口 73具有比当空气流F2从所述空间E的外部向内部引导通过开口 73时更大的直径,该空间E通过膜72和帽30的基部界定。
[0086]为此目的,如图7所示,当装置71处于闲置状态时,膜72中的开口73通过唇76界定,其朝向空间的外部弯曲。唇76则定位在位置PO中。
[0087]由此,当由芯部43沿帽30的基部的方向移位Dl产生的空气流Fl通过开口73从空间E的内部朝向外部行进时,这具有加强唇76的间隔的效果,以便最大化开口 73,且由此辅助输出空气流。唇76则在位置Pl中。芯部43的阻尼则是微小的的。
[0088]相反,当通过芯部43沿板21的方向移位D2产生的空气流F2通过开口 73从空间E的外部朝向内部行进时,这具有将唇76彼此拉近的效果,以便减小开口 73,且由此对抗输入空气流。唇76则在位置P2中。芯部43的阻尼则是巨大的。因此,当芯部沿板21的方向移位时,这限制了芯部43的移位的速度,以便防止板21与端子26a、26b之间的接触的再断开。
[0089]应意识到,前述说明不限制本发明,且执行的细节被等同细节代替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偏离。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热机的起动器的接触器(I),包括: -帽(30);和 -微螺线管(41),包括相对于所述帽(30)固定的线圈(42),和相对于所述帽(30)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平移移动的芯部(43),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最终位置或初始位置中的器件(51、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处的磁体(5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处的磁性支撑件(52),其具有“U”的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当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时,建立通过所述磁性支撑件(52)的磁通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阻器(59),该电阻器装配在所述微螺线管(41)的线圈(42)的端部与吸入线圈(81)的端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复位弹簧(46),该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与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端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接触板(21)附连到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使得在所述接触板(21)从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间,所述接触板(21)驱动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到其初始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中时,间隙存在于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头部(432)与所述接触板(21)的面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处于最终位置中时,间隙存在于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中间肩部(433)与面向所述中间肩部(433)的所述接触板(21)的面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间部件(61),该中间部件装配在复位弹簧(46)与支撑接触板(21)的控制杆(15)之间,并且在于,所述中间部件(61)被构造为将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从最终位置升起到初始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接触板(21)的预接合位置中,所述中间部件(61)处于与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间隔开的最终位置,使得线圈(42)单独将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初始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当所述接触板(21)处于激活位置时,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自由地在所述接触板(21)与所述帽(30)的基部之间移位。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构造为,在所述接触板(21)的去激活位置中,撑靠所述微螺线管(41)的芯部(43)的所述中间部件(61)确保所述芯部(43)通过弹性器件(46)的作用而保持在最终位置。14.一种热机的起动器,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I)。
【文档编号】H01H51/06GK105940477SQ201580006088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9日
【发明人】J.S.梅特拉, T.格斯尼, J.桑切斯
【申请人】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