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889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机动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减震器上下窜动,其产生的动能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被白白浪费,如何有效利用减震器产生的动能成为一个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包括:

机动车辆减震器;

连接块,其上端与所述机动车辆减震器相连接,当机动车行进时,可随机动车辆减震器上下运动;

螺旋杆,其上端与所述连接块的下端相连接;

接合子转动套,套装于所述螺旋杆外,其上部设置与所述螺旋杆相配合的螺牙孔或长方形孔,其下端设置结合齿槽;

第一齿轮,套装固定于接合子转动套的上部;

限位块,套装所述螺旋杆外,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接合子转动套之间并固定于机动车辆上;

接合子齿轮,套装固定于发电机的输入轴上,其上端设置与所述结合齿槽相配合的结合齿;

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机动车辆上;

第二齿轮,套装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当所述机动车减震器向上窜动时,所述接合子转动套随所述螺旋杆向上移动,当所述接合子转动套与所述限位块相抵靠时,所述结合齿与所述结合齿槽脱离,此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第三齿轮,套装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接合子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导程不小于30毫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旋杆为多头螺旋杆。

优选的,所述结合齿为锯齿形。可使结合齿与结合齿槽顺畅啮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下部设置缓冲垫。

使用时,机动车在行进过程中,当减震器向下窜动时,螺旋杆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接合子转动套向下移动,当结合齿槽与结合齿相结合后,接合子转动套不再继续向下移动,此时螺旋杆继续向下移动,螺旋杆拨动螺牙孔或长方形孔,使接合子转动套转动,接合子转动套通过结合齿槽与结合齿的啮合,带动结合子齿轮转动,因接合子齿轮与发电机输入轴固定连接,发电机输入轴转动,发电机发电。

当减震器向上窜动时,螺旋杆向上移动,当结合齿槽与结合齿脱离时,接合子转动套与限位块相抵靠,接合子转动套不在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螺旋杆向上移动,螺旋杆通过接合子转动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结合子齿轮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发电机发电。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发电装置将减震器震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机动车辆本身提供电源,有效的利用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合子齿轮的俯视图,反映结合齿的分布情况。

图3为A-A剖面图,反映结合齿的齿形。

图中:1发电机、2接合子齿轮、3接合子转动套、4第一齿轮、5限位块、6连接块、7机动车辆减震器、8螺旋杆、9轴承座、10第二齿轮、11传动轴、12轴承座、13第三齿轮、14缓冲垫、2-1结合齿、3-1结合齿槽、3-2螺牙孔或长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包括:

机动车辆减震器7;

连接块6,其上端与所述机动车辆减震器7相连接,当机动车行进时,可随机动车辆减震器上下运动;

螺旋杆8,其上端与与连接块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螺旋杆为2头螺旋杆其导程为50毫米。

接合子转动套3,套装于螺旋杆8外,其上部设置与螺旋杆8相配合的螺牙孔3-2,其下端设置结合齿槽;

第一齿轮4,套装固定于接合子转动套3的上部;

限位块5,套装螺旋杆8外,设置于连接块6与接合子转动套3之间并固定于机动车辆上;位块下部设置缓冲垫14。

接合子齿轮2,套装固定于发电机1的输入轴上,其上端设置与结合齿槽3-1相配合的结合齿2-1;结合齿2-1为锯齿形。可使结合齿2-1与结合齿槽顺畅啮合。

传动轴11,通过轴承座9、12固定于机动车辆上;

第二齿轮10,套装固定于传动轴11上,当机动车减震器7向上窜动时,接合子转动套3随螺旋杆8向上移动,当接合子转动套3与限位块5相抵靠时,结合齿2-1与所述结合齿槽3-1脱离,此时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

第三齿轮13,套装固定于传动轴11上,与接合子齿轮2相啮合。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合子转动套3的上部设置与螺旋杆8相配合的长方形孔3-2,而不是螺牙孔,其余部分相同。

使用时,机动车在行进过程中,当减震器7向下窜动时,螺旋杆8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接合子转动套3向下移动,当结合齿槽与结合齿2-1相结合后,接合子转动套3不再继续向下移动,此时螺旋杆8继续向下移动,螺旋杆8拨动螺牙孔或长方形孔3-2,使接合子转动套3转动,接合子转动套3通过结合齿槽3-1与结合齿2-1的啮合,带动结合子齿轮2转动,因接合子齿轮2与发电机1输入轴固定连接,发电机输入轴转动,发电机1发电。

当减震器7向上窜动时,螺旋杆8向上移动,当结合齿槽3-1与结合齿2-1脱离时,接合子转动套3与限位块5相抵靠,接合子转动套3不再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螺旋杆8向上移动,螺旋杆8通过接合子转动套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10、传动轴11、第三齿轮13、结合子齿轮2带动发电机1输入轴转动,发电机发电。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