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频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062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频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消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频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主要降噪元件,汽车排气噪声的频率范围在50Hz~2000Hz之间,因此消声器的作用便是针对此频率段的噪声进行针对性的降噪。消声器是一种让气流通过并使噪声衰减的装置,按消声原理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是声能被吸声材料吸收并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消声目的,主要用于消高频噪声。抗性消声器是将能量反射回到声源,从而抑制声音,主要用于消中低频。而对于更低频率的噪声,常用的消声器结构很难进行消除;排气系统用于降低低频噪声的常用有效方法为加大消声器体积。

如图1所示为某乘用车使用的消声器,是一种典型的抗性消声器,包含三个腔体:位于两端的结构相同的第一腔1'和第三腔3',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腔2'。第一腔1'和第三腔3'是利用穿孔管4'配合空腔使用,形成高频消声器,第二腔2'为带喇叭口的扩张腔。如图2所示,通过仿真分析该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可知:该消声器在400Hz以上消声效果越来越好,200Hz~400Hz消声效果一般,0~200Hz传递损失值低于8dB(A),几乎无消声能力,降噪效果最差(传递损失是评价消声器的消声能力指标,值越大,消声能力越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消声器,对于0~400Hz范围内的低频噪声具有良好降噪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频消声器,包括:筒身、固定在所述筒身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设有与进气导流管连接的进气口,所述后端盖设有与排气导流管连接的出气口,其中,所述低频消声器还包括:

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筒身内,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

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连接孔,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筒身的内部;

复合管,所述复合管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复合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复合管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端口中,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复合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复合管包括套管和穿孔管,所述套管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穿孔管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伸入所述套管内。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径与所述穿孔管的内径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内管配合的一端为直管,所述套管与所述穿孔管连接的一端为锥管。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插入所述锥管内,插入深度为10mm±2mm。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内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孔与所述内管插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设有相对所述支撑孔对称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呈月牙状,所述通孔的外弧曲率与所述支撑板的外弧曲率相同,所述通孔的内弧曲率与所述支撑孔的曲率相同。

优选地,所述隔板和所述支撑板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筒身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频消声器,包括:筒身、固定在筒身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内管、隔板和复合管。内管、隔板和复合管均位于筒身内,其中,复合管的一端穿过连接孔与隔板固定连接,复合管的另一端与出气口固定连接;内管的第二端插入复合管靠近隔板一侧的端口中,且内管的外壁与复合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隔板将筒身的内腔分成了两部分,靠近进气口的腔体部分为谐振消声腔,靠近出气口的腔体部分为阻性消声腔,气体从进气口流入内管,气体从内管流出,一部分气体从间隙流入谐振消声腔,另一部分气体流入复合管,谐振消声腔储存部分气体,可与内管流出的气体产生气体对流,有助于低频噪声的降噪,与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相比,在0~400Hz范围内的噪声消声优势尤为明显。因此,该消声器对于低频噪声具有良好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某乘用车使用的消声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某乘用车使用的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频消声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隔板的示意图;

图6为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频消声器与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对比曲线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腔、2'-第二腔、3'-第三腔、4'-穿孔管、1-筒身、2-前端盖、21-进气口、3-后端盖、31-出气口、4-内管、5-隔板、51-连接孔、6-复合管、61-套管、611-直管、612-锥管、62-穿孔管、7-支撑板、71-支撑孔、72-通孔、8-谐振消声腔、9-阻性消声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频消声器,包括:筒身1、固定在筒身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前端盖2设有与进气导流管连接的进气口21,后端盖3设有与排气导流管连接的出气口31,其中,该低频消声器还包括:内管4、隔板5和复合管6,内管4位于筒身1内,内管4的第一端与进气口21固定连接。隔板5设有连接孔51,隔板5固定在筒身1的内部。优选地,隔板5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翻边与筒身1的内壁固定连接,可以方便焊接。复合管6位于筒身1内,复合管6的一端穿过连接孔51与隔板5固定连接,复合管6的另一端与出气口31固定连接;内管4的第二端插入复合管6靠近隔板5一侧的端口中,且内管4的外壁与复合管6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安装时,内管4和复合管6用推芯模推入筒身1,再将前端盖2与后端盖3焊接到筒身1上,即可完成消声器成型。隔板5将筒身1的内腔分成了两部分,靠近进气口21的腔体部分为谐振消声腔8,靠近出气口31的腔体部分为阻性消声腔9,气体从进气口21流入内管4,气体从内管4流出,一部分气体从间隙流入谐振消声腔8,另一部分气体流入复合管6,谐振消声腔8储存部分气体,可与内管4流出的气体产生气体对流,有助于低频噪声的降噪。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与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相比,在0~400Hz范围内的噪声消声优势尤为明显。因此,该消声器对于低频噪声具有良好降噪作用。

具体的,请参考图3所示,复合管6包括套管61和穿孔管62,套管61穿过连接孔51与隔板5固定连接,穿孔管62与套管61固定连接,内管4伸入套管61内。通过将复合管6分为相连接的套管61和穿孔管62,可在出现设计变更时,仅需要单独改变套管61或者穿孔管62的结构尺寸,即可完成新的复合管6,可节省重新设计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内管4的内径与穿孔管62的内径的尺寸相同,可以方便加工内管4与穿孔管62,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为了配合同内径尺寸的内管4与穿孔管62,套管61与内管4配合的一端为直管611,套管61与穿孔管62连接的一端为锥管612。内管4插入直管611,在保证两者同轴的情况下,直管611的内壁与内管4的外壁具有等间距的间隙空间,可使内管4导出的气流均匀进入谐振消声腔8,提高谐振消声腔8的低频消声效果。另外,锥管612的倾斜的内壁可以阻挡内管4导出的部分气流,使其进入谐振消声腔8,进一步提高了谐振消声腔8的低频消声效果。为了方便连接套管61和穿孔管62,穿孔管62插入锥管612内,插入深度为10mm±2mm,可确保穿孔管62插入套管61焊接牢靠。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和图6所示,该消声器还包括用于支撑内管4的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有支撑孔71,支撑板7通过支撑孔71与内管4插接固定。通过设置支撑板7,可以对内管4进行支撑,避免内管4在谐振消声腔8内晃动,使内管4与直管611发生碰撞,导致内管4导出的气流流入谐振消声腔8的稳定性,影响降噪效果。优选地,支撑板7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翻边与筒身1的内壁固定连接,可方便支撑板7焊接在筒身1的内壁上。

由于增设了支撑板7,会导致谐振消声腔8变小,为了不改变消声器的尺寸,进一步地,支撑板7设有相对支撑孔71对称的通孔72。通过设置通孔72,使气流可以在支撑板7分割的两部分腔体内流通,不影响谐振消声腔8的总体积,可使该消声器的内部结构紧凑,减小结构尺寸。该通孔72起到通气作用,其结构为多种,能起到通气功能即可。但更为优选地是,通孔72呈月牙状,通孔72的外弧曲率与支撑板7的外弧曲率相同,通孔72的内弧曲率与支撑孔71的曲率相同。该通孔72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大通孔72的尺寸,减小对谐振消声腔8内气流的阻碍,进一步提高了谐振消声腔8的低频消声效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