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109发布日期:2018-08-28 22:33阅读:17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塔筒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筒。



背景技术:

随着风机发电效率的增加,叶片长度越来越长,与之匹配的风机塔筒的高度和截面尺寸也不断增加。钢结构塔筒由于成本较高、运输困难,因此难以满足大截面高塔筒的建造要求。而混凝土塔筒能够经济地建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由于运输条件和加工条件限制,大截面塔筒采用现浇形式比预制加工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更快的施工速度等优势。

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塔筒施工中,为保证中心塔架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失稳,通常采用刚性支撑连接中心塔架与塔筒,但刚性支撑施工复杂,自重较大,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塔筒,该塔筒安装效率高,且建造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塔筒,包括:塔筒本体,所述塔筒本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多个塔筒段;中心塔架,所述中心塔架位于所述塔筒本体的中心处;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塔筒本体和所述中心塔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塔筒,通过在塔筒本体与中心塔架之间设置柔性的拉索,从而提高了中心塔架的固定效率,进而塔筒的安装效率得到了提升,且柔性的拉索自重轻,避免对塔筒整体造成不必要的载荷,同时拉索的成本低,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塔筒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索为多个,多个所述拉索沿所述塔筒本体的环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环向布置的所述拉索至少为三个,且沿环向布置的所述拉索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索沿竖向设置有多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层所述拉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设有塔筒连接件和塔架连接件,所述拉索通过所述塔筒连接件与所述塔筒本体相连,所述拉索通过所述塔架连接件与所述中心塔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索为钢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塔筒100,塔筒本体110,中心塔架130,拉索150,塔筒连接件170,塔架连接件1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高度”、“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塔筒100可以用于风力发电(例如塔筒顶部安装风轮),塔筒100也可以用于火力发电(例如塔筒为散热塔),塔筒100还可以用于化工领域(例如反应塔)等,这里不作限制。下文仅以塔筒100为风力发电机的塔筒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可以包括塔筒本体110、中心塔架130和拉索150。

其中,塔筒本体110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多个塔筒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本体110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因此相对于钢制的塔筒本体,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更快的施工速度。

中心塔架130位于塔筒本体110的中心处,拉索150的两端分别与塔筒本体110和中心塔架130相连,由此将中心塔架130和塔筒本体110连接为统一的受力体,无论中心塔架130还是塔筒本体110,在受到冲击力时作用力都能分散,提高整体结构的承受能力。由于采用拉索150将中心塔架130固定,中心塔架130与塔筒本体110为柔性连接,因此调节方便,可以提高中心塔架130固定在塔筒本体110上的效率,且拉索150的重量较轻,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通过在塔筒本体110与中心塔架130之间设置柔性的拉索150,从而提高了中心塔架130的固定效率,进而塔筒100的安装效率得到了提升,且柔性的拉索150自重轻,避免对塔筒100整体造成不必要的载荷,同时拉索150的成本低,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塔筒100的制造成本。

在塔筒本体110内设置中心塔架130,塔筒100在施工建造时可用到中心塔架130,例如用来安装施工平台、运输电梯等,塔筒100在投产使用时也可用到中心塔架130,例如用来安装检修电梯等。有的塔筒100甚至在施工建造中和投产使用时都会用到中心塔架130,两个阶段的中心塔架130可能是同一个中心塔架130。也就是说,在施工结束之后,塔筒100可以合理利用中心塔架130,中心塔架130无需拆除,中心塔架130可以作为塔筒100的一部分继续运行,从而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节省成本。而且保留的中心塔架130至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塔筒100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地,中心塔架130为桁架结构,这样中心塔架130结构刚度高,稳定可靠。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索150为多个,多个拉索150沿塔筒本体110的环向布置。由此,中心塔架130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塔筒本体110上,确保施工人员可以更加安全地在中心塔架130上施工、操作。

具体地,多个拉索150均匀且间隔地设置在塔筒本体110与中心塔架130之间,相邻的两个拉索150之间的角度相同。由此,使得中心塔架130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塔筒本体110上。

更进一步地,沿环向布置的拉索150至少为三个,且沿环向布置的拉索150均匀间隔设置。当拉索150为三个时,相邻的两个拉索150之间的角度均为120°。由此,可以使用较少的拉索150即将中心塔架130固定在塔筒本体110上,既保证了施工效率,有降低了安装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拉索150为四个,相邻的两个拉索150之间的角度均为90°。中心塔架130的横截面构造为矩形,每个拉索150的一端固定在矩形对应的角处,且另一端固定在塔筒本体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拉索150沿竖向设置有多层。由此,可以确保中心塔架130不会由于高度太高而出现失稳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塔架13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层拉索15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米。这样,合理间距设置的拉索150,可在塔筒100的全高度方向上约束中心塔架130,保证中心塔架130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拉索150在塔筒100内的设置形式有多种,例如,就单个拉索150而言,拉索150可以水平张拉在塔筒本体110和中心塔架130之间,拉索150也可以倾斜张拉在塔筒本体110和中心塔架130之间。

每个拉索150可以沿塔筒100的径向方向设置,每个拉索150也可以与塔筒100的径向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设置。

当塔筒100内沿环向布置多个拉索150时,多个拉索150的设置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塔筒100内沿竖向布置多层拉索150时,不同层的拉索150可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索150的两端与塔筒本体110和中心塔架13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拉索150的一端可直接缠绕在中心塔架130上,拉索150的另一端可直接缠绕在塔筒本体110的结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拉索150的两端分别设有塔筒连接件170和塔架连接件190,拉索150的一端通过塔筒连接件170与塔筒本体110相连,拉索150的另一端通过塔架连接件190与中心塔架130相连。由此,可以方便拉索150安装在中心塔架130与塔筒本体130上,确保了中心塔架130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

在图1的示例中,每个塔筒连接件170和塔架连接件190之间均连接一根拉索150,但是在其他示例中,一个塔筒连接件170上可连接多根拉索150,一个塔架连接件190也可以连接多根拉索150,这里也不作限制。

在有的实施例中,塔筒100还可包括用于对拉索150张紧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可调节拉索150上的预应力。有利地,张紧机构可设在中心塔架130上。这里张紧机构的结构已为现有技术所公知,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拉索150为钢索。由此,拉索150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很大的拉力,保证了在中心塔架130上施工的工人的安全,且拉索150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升。

具体地,钢索根据中心塔架130受力需求施加预应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通过在塔筒本体110与中心塔架130之间设置柔性的拉索150,从而提高了中心塔架130的固定效率,且柔性的拉索150自重轻,避免对塔筒100整体造成不必要的载荷,同时拉索150的成本低,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塔筒100的制造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