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997发布日期:2018-09-07 23:0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油螺塞结构,属于发动机及相关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具体适用于增强放油螺塞功能的多样化。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达到保养里程时,需要对油底壳内机油进行更换,通过扳手等工具取下油底壳上放油螺塞放出内部机油,再旋紧放油螺塞,重新注入新的机油。目前市场上发动机放油螺塞通常采用外六角头螺栓结构,与金属垫片配合使用,达到密封油底壳底部和拆卸放油功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56541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0月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所设放油孔上,所述放油孔由光孔及和所述光孔相接的螺纹孔构成;所述放油螺塞一端和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放油螺塞另一端和所述光孔密封连接。虽然该设计能够保证放油螺塞产生密封性能,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设计中的放油螺塞功能单一,只能作为密封和拆卸放出油底壳内机油的简单零件。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包括螺塞头与螺塞柱,所述螺塞柱的底端与螺塞头的顶面垂直连接,且螺塞头的直径大于螺塞柱的直径;

所述螺塞柱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有内柱腔,该内柱腔的底部设置有磁铁,磁铁的体积小于内柱腔的容积,内柱腔内位于磁铁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所述内柱腔的内壁上与磁铁相接触的部位与磁铁之间为过盈配合,内柱腔的外壁上近储屑腔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两个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与螺塞柱的顶面相交而成为内凹弧。

所述内凹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螺塞柱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上柱体、中柱体、下柱体,所述下柱体的底端与螺塞头的顶面垂直连接,下柱体的顶端经中柱体与上柱体的底端相连接,上柱体内开设有内柱腔或上柱体、中柱体内共开设有同一个内柱腔。

所述螺塞柱上近螺塞柱、螺塞头交接处的部位的外部套设有一个环形的放油螺塞垫片,所述放油螺塞垫片包括金属外环与橡胶内环,金属外环的内环面与橡胶内环的外环面相互连接,橡胶内环的内环面套装于螺塞柱的外围。

所述金属外环与橡胶内环之间的连接工艺为硫化。

所述橡胶内环的内环面与内伸环片的外环壁相连接,内伸环片的内环壁套装于螺塞柱的外围,且内伸环片、橡胶内环的交接处位于橡胶内环的正中部位。

所述螺塞头的外周边为外六角头结构,螺塞头内开设有内六角孔,该内六角孔的一端位于螺塞头的内部,另一端与螺塞头的底面相平齐。

一种上述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的制造工艺,所述制造工艺包括磁铁的放置步骤,该磁铁的放置步骤是指:

先在螺塞柱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出内柱腔,再将磁铁塞入内柱腔中,直至磁铁的底面与内柱腔的底面相接触,此时,内柱腔内位于磁铁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然后对内柱腔上近储屑腔的部位的外壁进行挤压,以使外壁向内逐渐凹陷,从而对磁铁逐渐夹紧,直至内柱腔的内壁与磁铁形成过盈配合即可,同时,内凹结构形成。

所述挤压操作由压紧工具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中,在螺塞柱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有内柱腔,内柱腔的底部设置有磁铁,内柱腔内位于磁铁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使用时,磁铁可有效吸附发动机工作中磨损产生的混入机油中的铁屑,并将其存储在储屑腔内,当发动机进行保养换油时,拆下放油螺塞后即可对储屑腔内的铁屑进行清理,从而保证机油的清洁度,改善发动机工作条件,提高发动机寿命。因此,本发明中放油螺塞的功能多样,具备吸附和储存机油中铁屑的功能。

2、本发明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中,内柱腔的底部设置有磁铁,内柱腔的内壁上与磁铁相接触的部位与磁铁之间为过盈配合,内柱腔的外壁上近储屑腔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两个内凹结构,该设计能够使磁铁牢靠的固定在内柱腔中,避免长期使用后螺纹松动引起的磁铁掉落,造成发动机严重故障的隐患。因此,本发明对磁铁的固定效果较强,安全性较高。

3、本发明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中,螺塞柱上近螺塞柱、螺塞头交接处的部位的外部套设有一个环形的放油螺塞垫片,该放油螺塞垫片包括橡胶内环及其外部套设的金属外环,该种金属骨架橡胶复合的垫片不仅密封性能较好,而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能满足多次拆解使用的需求,从而确保长期有效的密封。因此,本发明不仅密封性能较强,而且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密封。

4、本发明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中,螺塞头的外周边为外六角头结构,螺塞头内开设有内六角孔,该内六角孔的一端位于螺塞头的内部,另一端与螺塞头的底面相平齐,该设计使得本放油螺塞可同时满足外六角扳手和内六角扳手使用,拆卸和安装可以选用的工具范围较大,避免了紧急状况下因工具缺乏无法操作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既可外拆也可内拆,应用范围较广。

5、本发明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及其制造工艺中,在对内柱腔上近储屑腔的部位的外壁进行挤压时,挤压操作可由现场常用的压紧工具完成,不仅挤压效果较好,使得磁铁与放油螺塞本体之间不易发生松动脱落,而且生产效率高。因此,本发明不仅安全性较强,而且制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右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放油螺塞垫片的俯视图。

图6是图5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磁铁1、螺塞头2、外六角头结构21、内六角孔22、螺塞柱3、上柱体31、中柱体32、下柱体33、内柱腔4、储屑腔41、内凹结构42、内凹弧43、放油螺塞垫片5、金属外环51、橡胶内环52、内伸环片5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包括螺塞头2与螺塞柱3,所述螺塞柱3的底端与螺塞头2的顶面垂直连接,且螺塞头2的直径大于螺塞柱3的直径;

所述螺塞柱3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有内柱腔4,该内柱腔4的底部设置有磁铁1,磁铁1的体积小于内柱腔4的容积,内柱腔4内位于磁铁1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41;所述内柱腔4的内壁上与磁铁1相接触的部位与磁铁1之间为过盈配合,内柱腔4的外壁上近储屑腔41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两个内凹结构42,该内凹结构42与螺塞柱3的顶面相交而成为内凹弧43。

所述内凹结构42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螺塞柱3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上柱体31、中柱体32、下柱体33,所述下柱体33的底端与螺塞头2的顶面垂直连接,下柱体33的顶端经中柱体32与上柱体31的底端相连接,上柱体31内开设有内柱腔4或上柱体31、中柱体32内共开设有同一个内柱腔4。

所述螺塞柱3上近螺塞柱3、螺塞头2交接处的部位的外部套设有一个环形的放油螺塞垫片5,所述放油螺塞垫片5包括金属外环51与橡胶内环52,金属外环51的内环面与橡胶内环52的外环面相互连接,橡胶内环52的内环面套装于螺塞柱3的外围。

所述金属外环51与橡胶内环52之间的连接工艺为硫化。

所述橡胶内环52的内环面与内伸环片53的外环壁相连接,内伸环片53的内环壁套装于螺塞柱3的外围,且内伸环片53、橡胶内环52的交接处位于橡胶内环52的正中部位。

所述螺塞头2的外周边为外六角头结构21,螺塞头2内开设有内六角孔22,该内六角孔22的一端位于螺塞头2的内部,另一端与螺塞头2的底面相平齐。

一种上述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的制造工艺,所述制造工艺包括磁铁1的放置步骤,该磁铁1的放置步骤是指:

先在螺塞柱3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出内柱腔4,再将磁铁1塞入内柱腔4中,直至磁铁1的底面与内柱腔4的底面相接触,此时,内柱腔4内位于磁铁1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41,然后对内柱腔4上近储屑腔41的部位的外壁进行挤压,以使外壁向内逐渐凹陷,从而对磁铁1逐渐夹紧,直至内柱腔4的内壁与磁铁1形成过盈配合即可,同时,内凹结构42形成。

所述挤压操作由压紧工具完成。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对现有的放油螺塞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放油螺塞上增加磁性结构,可有效的吸附和储存发动机工作中磨损产生的混入机油中的铁屑。本发明中的放油螺塞垫片采用了金属骨架橡胶复合垫结构,主体为金属外环,在其内环面上硫化有橡胶内环,该放油螺塞垫片能够长期有效的保证密封,并且可多次重复使用。本发明中的螺塞头采用外六角结构,并在六角螺塞头的内部增加可供内六角扳手使用的内六角孔,这样该放油螺塞在操作工具上相对于普通放油螺塞适用范围更广,可同时满足外六角扳手和内六角扳手使用。螺塞柱上近其顶端的部位为空心结构,其内放置磁铁,采用专用压紧工具使磁铁与内柱腔的侧壁形成过盈配合,使磁铁牢靠的固定在内柱腔内,该连接形式能避免长期使用后螺纹松动引起磁铁掉落,造成发动机严重故障的隐患。同时在放油螺塞顶部形成一个储屑腔,可将机油中的铁屑吸附并固定在该储屑腔内,当发动机进行保养换油时,拆下放油螺塞后即可对储屑腔内的铁屑进行清理。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一种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包括螺塞头2与螺塞柱3,所述螺塞柱3的底端与螺塞头2的顶面垂直连接,且螺塞头2的直径大于螺塞柱3的直径;所述螺塞柱3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有内柱腔4,该内柱腔4的底部设置有磁铁1,磁铁1的体积小于内柱腔4的容积,内柱腔4内位于磁铁1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41;所述内柱腔4的内壁上与磁铁1相接触的部位与磁铁1之间为过盈配合,内柱腔4的外壁上近储屑腔41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两个内凹结构42,该内凹结构42与螺塞柱3的顶面相交而成为内凹弧43。优选内凹结构42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一种上述磁吸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结构的制造工艺,所述制造工艺包括磁铁1的放置步骤,该磁铁1的放置步骤是指:先在螺塞柱3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出内柱腔4,再将磁铁1塞入内柱腔4中,直至磁铁1的底面与内柱腔4的底面相接触,此时,内柱腔4内位于磁铁1之上的空间为储屑腔41,然后对内柱腔4上近储屑腔41的部位的外壁进行挤压,以使外壁向内逐渐凹陷,从而对磁铁1逐渐夹紧,直至内柱腔4的内壁与磁铁1形成过盈配合即可,同时,内凹结构42形成。优选挤压操作由压紧工具完成。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螺塞柱3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上柱体31、中柱体32、下柱体33,所述下柱体33的底端与螺塞头2的顶面垂直连接,下柱体33的顶端经中柱体32与上柱体31的底端相连接,上柱体31内开设有内柱腔4或上柱体31、中柱体32内共开设有同一个内柱腔4。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螺塞柱3上近螺塞柱3、螺塞头2交接处的部位的外部套设有一个环形的放油螺塞垫片5,所述放油螺塞垫片5包括金属外环51与橡胶内环52,金属外环51的内环面与橡胶内环52的外环面相互连接,橡胶内环52的内环面套装于螺塞柱3的外围。优选金属外环51与橡胶内环52之间的连接工艺为硫化。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橡胶内环52的内环面与内伸环片53的外环壁相连接,内伸环片53的内环壁套装于螺塞柱3的外围,且内伸环片53、橡胶内环52的交接处位于橡胶内环52的正中部位。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螺塞头2的外周边为外六角头结构21,螺塞头2内开设有内六角孔22,该内六角孔22的一端位于螺塞头2的内部,另一端与螺塞头2的底面相平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