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368发布日期:2018-09-18 20:29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滤芯。



背景技术:

空气滤芯是一种过滤器,又叫空气滤筒、空气滤清器、风格等。主要用于工程机车、汽车、农用机车、实验室、无菌操作室及各种精密操作室中的空气过滤,现有的空气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表面灰尘积聚,需要拆除进行清洁,费时费力,亟待改进。

因此,发明一种空气滤芯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滤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滤芯,包括空气滤芯本体,所述空气滤芯本体内侧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架另一侧设置有刷毛,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空气滤芯本体后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空气滤芯本体底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收集箱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收集箱另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固定件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凹槽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滑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滑块与滑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把手设置在空气滤芯本体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与空气滤芯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空气滤芯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由磁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凹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弹簧、连接架和刷毛,当空气滤芯本体安装在汽车上时,汽车受到震动,使空气滤芯本体产生震动,连接架上下运动,限位块在凹槽内移动,对连接架起限位作用,连接架上的刷毛将空气滤芯本体前侧面的过滤掉的过滤物擦除下来,擦除下来的过滤物下落,落在空气滤芯本体内部的过滤物进入到收集箱中,有利于减少空气滤芯本体拆除清洁的几率,节约了时间,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方便对收集箱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把手拉动收集箱,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离,提高了拆卸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空气滤芯本体、2弹簧、3连接架、4连接杆、5刷毛、6限位块、7凹槽、8收集箱、9滑块、10滑轨、11第一固定件、12把手、13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空气滤芯,包括空气滤芯本体1,所述空气滤芯本体1内侧顶部设置有弹簧2,所述弹簧2底部设置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一侧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架3另一侧设置有刷毛5,对空气滤芯本体1上的过滤物进行清扫,所述连接杆4一端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空气滤芯本体1后侧面设置有凹槽7,所述空气滤芯本体1底部设置有收集箱8,所述收集箱8底部设置有滑块9,所述滑块9底部设置有滑轨10,滑块9在滑轨10上滑动,方便安装和抽出收集箱8,所述收集箱8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1,所述收集箱8另一侧设置有把手12,所述第一固定件11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3。

所述连接杆4和凹槽7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滑轨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滑块9与滑轨10相匹配,所述把手12设置在空气滤芯本体1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13与空气滤芯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0与空气滤芯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3均由磁性材料制成,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3由磁性材料制成,方便对收集箱8进行固定,所述限位块6设置在凹槽7内部。

本实用工作原理:当空气滤芯本体1安装在汽车上时,汽车受到震动,使空气滤芯本体1产生震动,连接架3上下运动,弹簧2变形,限位块6在凹槽7内移动,对连接架3起限位作用,连接架3上的刷毛5将空气滤芯本体1前侧面的过滤掉的过滤物擦除下来,擦除下来的过滤物下落,落在空气滤芯本体1内部的过滤物进入到收集箱8中,当收集箱8装满后,通过把手12拉动收集箱8,使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3分离,收集箱8底部的滑块9在滑轨10上滑动,将收集箱8拉出,清理收集箱8内的过滤物,清理完成后,再将收集箱8塞入空气滤芯本体1内部,使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3吸附,对收集箱8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