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257发布日期:2019-01-22 23:1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新型活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尤其是一种新型活塞。



背景技术:

活塞是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重要机件,主要作用是承受汽缸中的燃烧压力,并将此力通过活塞销和连杆传给曲轴。在日常使用中,活塞的顶部经常会因为长时间的碰撞出现开裂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塞,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包括有活塞顶部、活塞裙部和一对对称的活塞销孔,所述活塞销孔相向延伸形成凸起,所述活塞本体上设有活塞顶盖、环槽、开口和通孔,开口位于活塞顶部,活塞顶盖与开口相配合,所述活塞顶盖上设有凸块I和弹性件I,所述凸块I和弹性件I通过开口容置于活塞本体内,所述凸块I两端设有凹槽I,所述凹槽I内设有通过弹性件II连接的凸条,所述活塞本体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挡板、减震垫和固定在挡板上的凸块II,所述活塞本体内壁上设有与凹槽I相对应的凹槽II和与凸块II相配合的滑槽;

所述活塞本体和活塞顶盖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凸块I及弹性件均固定在活塞顶盖上,弹性件位于凸块I的两侧,自然延伸状态下的弹性件延伸出凸块I,并与减震垫抵触连接。

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挡板靠近弹性件的一面上。

所述挡板设置在活塞销孔的一侧且靠近活塞顶盖。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活塞的顶部易开裂的问题,该新型活塞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减震装置减少活塞顶部受到的撞击力度,简单快捷;弹性件II降低挡板受到的冲击力,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B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活塞顶盖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本体;2、活塞顶部;3、活塞裙部;31、活塞销孔;21、凸起;4、活塞顶盖;5、环槽;6、开口;7、凸块I;8、弹性件I;9、凹槽I;10、弹性件II;11、凸条;12、减震装置;13、挡板;14、减震垫;15、凸块II;16、凹槽II;17、滑槽;18、密封圈;19、连杆;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所述活塞本体1包括有活塞顶部2、活塞裙部3和一对对称的活塞销孔31,所述活塞销孔31相向延伸形成凸起21,所述活塞本体1上设有活塞顶盖4、环槽5、开口6和通孔20,开口6位于活塞顶部2,活塞顶盖4与开口6相配合,所述活塞顶盖4上设有凸块I 7和弹性件I 8,所述凸块I 7和弹性件I 8通过开口6容置于活塞本体1内,所述凸块I 7两端设有凹槽I 9,所述凹槽I 9内设有通过弹性件II 10连接的凸条11,所述活塞本体1内设有减震装置12,所述减震装置12包括挡板13、减震垫14和固定在挡板13上的凸块II 15,所述活塞本体1内壁上设有与凹槽I 9相对应的凹槽II 16和与凸块II 15相配合的滑槽17,通孔20与凹槽I 9连通,用于拆除活塞顶盖4时通过针杆将凸条11按压进凹槽I 9内;

所述活塞本体1和活塞顶盖4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8。

所述凸块I7及弹性件8均固定在活塞顶盖4上,弹性件8位于凸块I 7的两侧,自然延伸状态下的弹性件8延伸出凸块I 7,并与减震垫14抵触连接。

所述减震垫14固定在挡板13靠近弹性件8的一面上。

所述挡板13设置在活塞销孔31的一侧且靠近活塞顶盖4。

具体工作原理;

安装时,首先,在活塞本体1上套上密封圈18,按压凸条11使之置于凹槽I 9内,将活塞顶盖4上的凸块I 7和弹性件I 8沿着开口6置入活塞本体1内;转动活塞顶盖4,使凹槽I 9内的凸条11对准活塞本体1内壁上的凹槽II 16;当凸条11对准凹槽II 16时,凸条11受到弹性件II 10作用力下弹出,并伸入凹槽II 16内限位,安装活塞顶盖4完成。

运行时,活塞本体1跟随连杆19上下运动,使得挡板13受到连杆19撞击沿着其上的凸块II 15在滑槽17内上下滑移;挡板13受到撞击向上移动时,减震垫14对挡板13起到缓冲的作用,并保护弹性件I 8避免受损;弹性件I 8对挡板13起到二次缓冲,并在连杆19向下运动时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挡板13复位。

活塞顶盖损坏拆除时,通过通孔20将凹槽II 16内的凸条11按压进凹槽I 9内;将活塞顶盖4转动使凹槽I 9不再对准凹槽II 16,再将活塞顶盖4拔出使其脱离活塞本体1内;活塞顶盖4拆除完成。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改善了活塞的顶部易开裂的问题,该新型活塞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减震装置12减少活塞顶部2受到的撞击力度,简单快捷;弹性件II 10降低挡板13受到的冲击力,实用可靠。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