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2833发布日期:2019-06-26 00:2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机油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控制阀。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variablevalvetiming),是一种通过改变凸轮相位来调节气门正时的装置。

vvt系统由液压调相器、机油控制阀、凸轮轴相位传感器、曲轴相位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等组成。

其中,液压调相器由链轮、定子、转子、罩板等组成,链轮、定子和罩板共同组成液压空腔,并被转子分割为两个油腔,两个油腔分别与凸轮轴和机油控制阀的进出油孔对应相连。

机油控制阀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油道的改变,以调控发动机的进气量,使得发动机处于最佳工况状态。从功能上区分,机油控制阀可分为进气机油控制阀和排气机油控制阀。

但是,现有机油控制阀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油控制阀,适用场景更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控制阀,包括:衬套及套筒;其中,所述衬套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衬套侧壁具有内通孔;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衬套外,所述套筒侧壁具有外通孔,且所述套筒侧壁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外通孔与所述内通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机油控制阀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衬套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塞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端部凸出于所述内腔外。

可选的,所述内通孔包括第一子内通孔和第二子内通孔,所述第一子内通孔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子内通孔靠近所述第二端部。

可选的,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对准所述第一子内通孔,所述第二子凹槽对准所述第二子内通孔。

可选的,所述外通孔包括第一子外通孔和第二子外通孔,所述第一子外通孔与第一子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子外通孔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外通孔靠近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子外通孔靠近所述第一端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内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子内通孔的数量相等,且至少为一个。

可选的,所述活塞具有贯穿两端的空腔,所述活塞邻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侧壁表面具有泻油通孔。

可选的,所述套筒邻近所述活塞第一端部处的侧壁内具有主进油通孔;所述衬套侧壁还具有辅进油通孔,所述辅进油通孔对准所述主进油通孔。

可选的,所述活塞的形状呈圆柱状,所述活塞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活塞的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机油控制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油控制阀包括衬套及套筒。所述衬套侧壁具有内通孔,所述套筒侧壁具有外通孔。所述套筒侧壁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外通孔与所述内通孔连通,以调整所述套筒与所述衬套间的油道,使得所述外通孔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以改善所述机油控制阀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机油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机油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机油控制阀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套筒的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目前机油控制阀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图1是一种机油控制阀10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所述机油控制阀10进行分析,参考图1,所述机油控制阀10包括衬套30及套筒40。其中,所述衬套30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衬套30侧壁具有内通孔31。所述套筒40套设于所述衬套30外,所述套筒40侧壁具有外通孔41,所述外通孔41对准所述内通孔31。

此外,所述机油控制阀10还包括活塞20,所述活塞20位于所述衬套30的内腔中。

由于所述外通孔41对准所述内通孔31,即所述外通孔41的位置受限于所述内通孔31的位置。例如,当所述内通孔31靠近所述衬套30的一端时,所述外通孔41位于所述套筒40的同一端。

上述机油控制阀10的适用场景较窄。例如,若进气机油控制阀和排气机油控制阀均采用上述机油控制阀10的结构,为实现机油进入转子的不同腔室,进气机油控制阀外配置的转子与排气机油控制阀外配置的转子的结构需要具有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控制阀,所述套筒侧壁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外通孔与所述内通孔连通。所述凹槽可使得所述外通孔的位置不再受限于所述内通孔位置,有助于拓展所述机油控制阀的应用场景。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机油控制阀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壳体。

参考图2,一种机油控制阀100,包括:活塞200、衬套300及套筒400。所述衬套300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活塞200位于所述衬套300的内腔中,所述套筒400套设于所述衬套300外。

图3是图2所示的机油控制阀100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3,所述活塞200包括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所述第一端部210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端部220凸出于所述内腔外。

所述活塞200具有贯穿两端的空腔,所述活塞200邻近所述第二端部220的侧壁表面具有泻油通孔201。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200的形状呈圆柱状。

所述第一端部210处设有弹簧500。所述活塞200在所述弹簧500的弹力作用下可沿所述活塞200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衬套300侧壁具有内通孔310,所述内通孔310包括第一子内通孔311和第二子内通孔312,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0,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20。

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的数量相等。

图4是图2所示的套筒400的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4,所述套筒400侧壁具有外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通孔包括第一子外通孔411和第二子外通孔412。

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参考图3)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参考图3)的数量相等。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20(参考图3),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0(参考图3)。

所述套筒400侧壁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外通孔与所述内通孔310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421和第二子凹槽422,所述第一子凹槽421对准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参考图3),所述第二子凹槽422对准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参考图3)。

所述第一子凹槽421与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相连通。所述第一子凹槽421和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间设有第一连接通道431,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31位于所述套筒400侧壁内表面。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子凹槽421与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沿所述套筒400的径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二子凹槽422与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相连通。所述第二子凹槽422和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间设有第二连接通道432,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32位于所述套筒400侧壁内表面。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子凹槽422与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沿所述套筒400的径向间隔排布。

如图2所示,所述套筒400邻近所述活塞200的第一端部210(参考图3)处的侧壁内具有主进油通孔401,所述主进油通孔401在所述套筒400的端部上具有开口。

所述衬套300侧壁还具有辅进油通孔301,所述辅进油通孔301对准所述主进油通孔401。

所述主进油通孔40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辅进油通孔301的数量与所述主进油通孔401的数量相等。

如图3所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200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活塞200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部分别为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所述第一凸部23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0,所述第二凸部232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20。

在所述活塞200作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231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所述第二凸部232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

下面对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内的油路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内共有四条所述油路,彼此相独立。

第一条油路:机油从所述主进油通孔401进入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并从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排出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其间,机油依次经过:所述辅进油通孔301、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所述第二子凹槽422及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32。其中,机油经所述辅进油通孔301进入所述衬套300的内腔,并经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从所述衬套300内流出。

当机油的走向为所述第一条油路时,所述第二凸部232将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打开,以保证所述第一条油路的连通。另外,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231关闭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以阻挡机油经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从所述衬套300内流出。

第二条油路:机油从所述主进油通孔401进入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并从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排出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其间,机油依次经过:所述辅进油通孔301、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所述第一子凹槽421及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31。其中,机油经所述辅进油通孔301进入所述衬套300的内腔,并经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从所述衬套300内流出。

当机油的走向为所述第二条油路时,所述第一凸部231将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打开,以保证所述第二条油路的连通。另外,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凸部232关闭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以阻挡机油经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从所述衬套300内流出。

第三条油路:机油从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进入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并从所述泻油通孔201流出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外。其间,机油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31、所述第一子凹槽421、所述第一子内通孔311及所述活塞200的空腔。

第四条油路:机油从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进入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并从所述第二子内通孔312直接排出所述机油控制阀100外。其间,机油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32、所述第二子凹槽422。

如图3所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油控制阀100还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包围所述套筒400的外壁。

所述壳体110具有贯穿所述壳体110两端的腔体。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腔体呈圆柱形,所述腔体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活塞200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套筒400位于所述腔体内。

所述壳体110还包括:工作通孔111,所述工作通孔111对准所述外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通孔111包括第一工作通孔和第二工作通孔,所述第一工作通孔对准所述第一子外通孔411,所述第二工作通孔对准所述第二子外通孔412。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油控制阀100还包括:单向阀600,所述单向阀600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单向阀600设于所述套筒400的一端,且所述套筒400的一端邻近所述活塞200第一端部210。

如图2所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油控制阀100还包括:卡簧700,所述卡簧700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卡簧700设于所述套筒400的另一端,且所述套筒400的另一端邻近所述活塞200第二端部220(参考图3)。

所述卡簧700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限制所述活塞200的沿轴向方向的往复移动。

本发明中,通过在所述套筒400的侧壁内表面设置凹槽,使得所述外通孔的位置可根据适用场景进行调整,以调节所述机油控制阀100的油路,能够所述机油控制阀100的应用场景更广。例如:当以所述机油控制阀10(参考图1)作为进气机油控制阀时,可将所述机油控制阀100作为排气机油控制阀,此时,进气机油控制阀外配置的转子与排气机油控制阀外配置的转子结构相同,因此所述机油控制阀100的适用场景被进一步拓展。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