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382发布日期:2019-11-19 22:0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选择汽车时,人们会更加看重汽车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发动机性能,刹车系统或者冷却系统等。

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会全部应用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对于部分多余的热量,发动机会散发至发动机相关部件中,为了使发动机相关零部件能够在高温、高压下稳定地工作,汽车需要良好的冷却系统进行吸收热量,吸收受热零件的部分热量并且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该冷却系统一般包括散热器、风扇、膨胀水壶、发动机水套、节温器及连接的管路。其中,膨胀水壶的作用就是当水温升高时,储存由于膨胀导致的多余冷却液,当冷却系统循环过程中冷却液损耗时,及时对冷却液进行补充。

现今,具有膨胀水壶的冷却系统根据膨胀水壶有无加压分为两种,在日常用车中,许多车型中膨胀水壶都具有压力,通过压力能够提高冷却液的沸点,当车主或者维修人员在意外打开膨胀水壶壳体盖时会导致膨胀水壶内压力消失,造成冷却液沸腾喷溅的现象发生,导致高温冷却液溢出烫伤车主或维修人员,因此就有必要设计一款膨胀水壶,当辆处于热车状态时,即冷却液处于热态,拧开膨胀水壶壳体盖时,沸腾的冷却液不会飞溅而出,避免车主或者维修人员在打开膨胀水壶时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通过溢流通道,能够在开启时缓慢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避免沸腾的冷却液气体飞溅,导致烫伤,通过两道密封,密封性能更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包括壳体、膨胀阀、密封件和壳体盖;

所述壳体包括溢气通道和腔室,所述溢气通道包括溢出口和溢进口,所述溢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溢进口与所述腔室连通;

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膨胀阀用于控制所述腔室气体流量;

所述密封件用于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溢进口上方,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溢进口下方;

所述壳体盖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壳体盖用于密封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溢气通道与所述腔室相互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壳体盖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阀为耐高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盖至少5道螺纹。

进一步地,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耐高温材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膨胀水壶结构,通过溢流通道,能够在开始时缓慢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避免沸腾的冷却液气体飞溅,导致烫伤。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膨胀水壶结构,通过两道密封,密封性能更好,同时也能够缓慢排除气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所述新型膨胀水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所述新型膨胀水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溢流通道,12-腔室,111-溢出口,112-溢进口,121-第一腔室凹槽,122-第二腔室凹槽,2-膨胀阀,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密封圈,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4-壳体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壳体1、膨胀阀2、密封件3和壳体盖4。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溢流通道11和腔室12,所述溢流通道11与所述腔室12相互隔开,所述溢流通道11包溢出口111和溢进口112,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溢进口112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顶部,所述溢进口112与所述腔室12连通。

具体地,所述腔室12用于储存冷却液。

如图1所示,所述膨胀阀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膨胀阀2用于控制所述腔室12的气体流量,所述膨胀阀2包括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1设置在靠近所述膨胀阀2顶部,所述第二凹槽22设置在靠近所述膨胀阀2底部。

具体地,所述膨胀阀2采用耐高温材料。

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圈3包括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一密封圈3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内,所述第一密封圈31设置所述溢进口112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2内,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所述溢进口112下方,所述密封圈3用于所述膨胀阀2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密封。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盖4设置在所述膨胀阀2顶部,所述壳体盖4与所述膨胀阀2扣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盖4为螺纹盖,所述壳体盖4螺纹为5道。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封闭时,所述膨胀阀2全部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盖4密封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下方,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膨胀水壶无泄漏情况。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2-3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2-3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也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无法进行密封,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3-4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3-4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也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无法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下方,所述第二密封圈32处于有效状态,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溢进口112进入所述溢流通道11,通过所述溢出口111排出,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无法造成伤害。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4-5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4-5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完全拧出,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密封圈32处于所述溢进口112上方,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无法进行密封,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溢进口112进入所述溢流通道11,通过所述溢出口111排出,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无法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过溢流通道,能够在开启时缓慢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避免沸腾的冷却液气体飞溅,导致烫伤,采用两道密封,密封性能更好,同时也可以缓慢的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壳体1、膨胀阀2、密封件3和壳体盖4。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溢流通道11和腔室12,所述溢流通道11与所述腔室12相互隔开,所述溢流通道11包溢出口111和溢进口112,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溢进口112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顶部,所述溢进口112与所述腔室12连通,所述腔室12包括第一腔室凹槽121和第二腔室凹槽122,所述第一腔室凹槽121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上方,所述第二腔室凹槽122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下方。

具体地,所述腔室12用于储存冷却液。

如图1所示,所述膨胀阀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膨胀阀2用于控制所述腔室12的气体流量。

具体地,所述膨胀阀2采用耐高温材料。

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圈3包括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一密封圈3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凹槽121内,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凹槽122内,所述密封圈3用于所述膨胀阀2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密封。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盖4设置在所述膨胀阀2顶部,所述壳体盖4与所述膨胀阀2扣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盖4为螺纹盖,所述壳体盖4螺纹为5道。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封闭时,所述膨胀阀2全部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盖4密封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下方,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膨胀水壶无泄漏情况。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2-3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2-3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不动,所述膨胀阀2与所述第一密封圈31之间产生间隙,所述第一密封圈31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无法进行密封,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3-4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3-4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也不动,所述膨胀阀2与所述第一密封圈31之间产生间隙,所述第一密封圈31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无法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所述溢进口112下方,所述第二密封圈32处于有效状态,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溢进口112进入所述溢流通道11,通过所述溢出口111排出,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无法造成伤害。

具体地,当所述膨胀水壶开启4-5道螺纹时,所述壳体盖4拧开4-5道螺纹,所述壳体盖4完全拧出,所述壳体盖4带动所述膨胀阀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不动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与所述膨胀阀2产生间隙,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处于失效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3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32均无法进行密封,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溢进口112进入所述溢流通道11,通过所述溢出口111排出,所述腔室12内的高温气体溢出,所述溢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无法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新型膨胀水壶结构,过溢流通道,能够在开始时缓慢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避免沸腾的冷却液气体飞溅,导致烫伤,采用两道密封,密封性能更好,同时也可以缓慢的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密封圈设置在壳体内,减少因膨胀阀移动产生的磨损,同时能够实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效果,缓慢排除内部气体,减少内部气压,避免沸腾的冷却液气体飞溅,导致烫伤,密封性能更好。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