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用抗冲击调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6284发布日期:2019-12-20 21:2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车用抗冲击调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调温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用抗冲击调温器。



背景技术:

工程车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量大,冲击力强,普通调温器承受不住太大冲击力。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调温器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由感温蜡包、推杆、主阀门、副阀门、阀座、主弹簧、副弹簧、支架、密封衬垫等零部件组成。该类型产品直接将阀门过盈配合到感温蜡包上,通过支架铆接到阀座上,有主弹簧进行支撑。

但是上述调温器结构会产生如下问题缺陷:

①调温器工作时,冷却液直接冲击阀门,容易被冲开,阀门打开后,冷却液进行发动机内部大循环,因此发动机升温较慢,长时间处于冷机状态,由于发动机润滑油在低温时流阻较大,使发动机运转阻力较大,容易造成燃油浪费;

②主弹簧裸露在外边,异物进入后容易导致卡滞,阀门一直不闭合也会造成如上述①所述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调温器技术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普通调温器不能适应工程车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车用抗冲击调温器,包括腔体、推杆、开口挡圈、压盖、主弹簧、阀门、密封圈、阀座、密封衬垫、固定垫圈、副弹簧、副阀门、尾筒、感温蜡包。

所述腔体、阀门、密封衬垫、固定垫圈铆接在一起组成集成式腔体,所述集成式腔体的四个组件的铆接方式为紧固密封铆钉式铆接。

所述感温蜡包是一个内部含有感温蜡的腔体,所述压盖铆接在感温蜡包顶端,所述压盖的设计高度大于所述阀门的开启行程距离,所述阀门的开启行程距离主要是由感温蜡包内部填充的感温蜡决定的。

所述开口挡圈安装在压盖顶端位置,用于支撑主弹簧的一端。

所述集成式腔体内部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顶端与所述开口挡圈接触,主弹簧下端与固定垫圈接触,所述主弹簧在固定垫圈与开口挡圈之间设置有一定的压缩量,主弹簧用于闭合阀门。

所述感温蜡包利用感温蜡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传动工作。

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压盖并伸入到感温蜡包内部。

所述密封圈镶于所述阀门的外缘,用于所述阀座与所述阀门间的密封配合,所述阀座铆接在感温蜡包的上端外周。

所述尾筒铆接在感温蜡包的下端外周,优选地,所述尾筒下边缘向外有一定角度的外翻,外翻设计用于支撑所述副阀门。

所述副阀门上设置有副弹簧,所述副弹簧另一端作用在阀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改变冷却液流向,不直接冲击阀门,改为侧面冲击阀座,避免了冷却液直接冲击阀门而导致的阀门提前打开;主弹簧隐藏在腔体内部,有效防止异物进入而造成主弹簧卡滞,避免了调温器失效问题,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调温器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温器冷却液通道关闭状态及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4为调温器冷却液通道打开状态及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中:1.腔体、2.推杆、3.开口挡圈、4.压盖、5.主弹簧、6阀门、7.密封圈、8.阀座、9.密封衬垫、10.固定垫圈、11.副弹簧、12副阀门、13.尾筒、14.感温蜡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列举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工程车用抗冲击调温器,包括腔体1、推杆2、开口挡圈3、压盖4、主弹簧5、阀门6、密封圈7、阀座8、密封衬垫9、固定垫圈10、副弹簧11、副阀门12、尾筒13、感温蜡包14。

腔体1、阀门6、密封衬垫9、固定垫圈10铆接在一起组成集成式腔体,优选的所述集成式腔体的四个组件通过铆钉方式铆接在一起。

主弹簧5被压缩在所述集成式腔体内部,主弹簧5顶端与开口挡圈3接触,主弹簧5下端与固定垫圈10接触。

开口挡圈3铆接在压盖4顶端位置,开口挡圈3用于支撑主弹簧5的一端,压盖4铆接在感温蜡包14上,感温蜡包14内部含有感温蜡,感温蜡包14利用感温蜡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传动工作。

推杆2贯穿压盖4并伸入到感温蜡包14内部。

密封圈7镶于所述阀门6的外缘,密封圈7用于阀门6与阀座8间的密封配合,阀座8铆接在感温蜡包14的上端外周。

尾筒13铆接在感温蜡包14的下端外周,尾筒13下边缘向外有一定角度的外翻,外翻设计用于支撑所述副阀门12,副阀门12上设置有副弹簧11,副弹簧11另一端作用在阀座8上。

本实用新型产品安装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中,如图2-4所示,管路冷却液从侧面横向直接冲击阀座8,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值时,此时阀门6通道关闭,即阀门6与阀座8之间是闭合的,当水流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值时,感温蜡包14受热后,其内部感温蜡膨胀,挤压推动推杆2运动,推杆2带动集成式腔体运动,阀门6向上移动,阀座8与阀门6之间打开间隙,水流温度越高,两者之间打开的间隙在一定范围内就越大,此时通道打开,冷却液不流经主弹簧5,会通过管路直接流向冷却器,冷却后循环至发动机,使发动机达到目标温度,确保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