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32438发布日期:2020-08-05 01: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对进油温度有要求,现有技术采用对进油进行加热的方式确保正常的燃油供给温度。另一方面,目前发动机一般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存在燃油回油量大、回油温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目的是至少解决发动机燃油回油量大、回油温度高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与发动机连通的进油管和回油管;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上设置有三个油口,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两个油口串联于回油管上,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一个油口与进油管连通。

本发明合理的利用了燃油回油的热量,使回油管内的高温燃油可以不经过油箱直接流入进油管内,以此实现加热进油管内燃油的目的,减少回油管内高温燃油的能量浪费,进一步地,通过流量控制装置调节回油管流入进油管内的高温燃油量,以此实现对进油管内的燃油量和燃油温度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三通阀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三通阀控制回油管内的油流向油箱和/或进油管。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上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及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油箱的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上的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上的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来实施的,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发动机所需的第一油量和第一油温;获取油箱的进油管内的第二油温以及回油管内的第三油温;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油箱流入进油管内的第二油量,以及控制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流入进油管内的第三油量。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上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上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前包括:通过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控制回油管与进油管连通,并控制回油管与油箱断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上”、“内”、“靠近”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的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箱20和流量控制装置10,油箱20上设置有与发动机连通的进油管11和回油管,流量控制装置10上设置有三个油口,流量控制装置10通过两个油口串联于回油管上,流量控制装置10通过一个油口与进油管11连通,流量控制装置10与进油管11通过连通管13连通。本发明合理的利用了燃油回油的热量,使回油管内的高温燃油可以不经过油箱20直接流入进油管11内,以此实现加热进油管11内燃油的目的,减少回油管内高温燃油的能量浪费,进一步地,通过流量控制装置10调节回油管流入进油管11内的高温燃油量,以此实现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量和燃油温度的精确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可以为汽油发动机,还可以为柴油发动机,以柴油发动机为例,柴油发动机一般对进油温度有要求,而油箱20通过进油管11流入至柴油发动机内的柴油温度一般无法满足柴油发动机的温度要求,而通过柴油发动机回流至油箱20内的柴油温度一般较高,为了提高流入柴油发动机内的柴油温度,以及减少回流至油箱20内高温柴油的能量浪费,上述实施例通过流量控制装置10使回油管内的柴油可以通过进油管11直接流入柴油发动机内,以此提高流入柴油发动机内的柴油温度,以及减少回流至油箱20内高温柴油的能量浪费。

继续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流量控制装置10包括三通阀,三通阀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三通阀控制回油管内的油流向油箱20和/或进油管11。

在本实施例中,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分别与发动机的回油口、油箱20的回油口和进油管11连通,发动机内的回油通过第一阀口流入三通阀内,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的进油需求控制第二阀口或第三阀口与第一阀口连通,以此控制回油流至油箱20内或进油管11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三通阀可以为电磁三通阀,发动机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电磁三通阀的通断以及开度大小,以此实现调节进油温度以及进油量的目的。

继续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11上的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30的开关以及加热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回油温度不足以满足发动机的进油温度需求时,发动机供油系统可以通过加热装置30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直至进油管11内的燃油温度达到发动机对燃油温度的要求,具体地,加热装置30包括缠绕在进油管11外壁的加热电阻丝,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加热电阻丝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

继续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1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1,第一温度传感器124设置于靠近油箱20的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121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11,第三温度传感器111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24、第二温度传感器1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11均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2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1用于检测进油管11内靠近油箱20位置和发动机位置的燃油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111用于检测回油管内的燃油温度,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进油管11内靠近油箱20位置和发动机位置的燃油温度以及回油管内的燃油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控制三通阀与油箱20和/或进油管11连通,以此使进油管11内靠近发动机位置的燃油温度能够达到发动机的需求温度。

继续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22,第一流量计122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上的第二流量计112,第二流量计112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计122和第二流量计112均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第一流量计122用于检测进油管11内的燃油流量,第二流量计112用于检测回油管内的燃油流量,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进油管11内的燃油流量以及回油管内的燃油流量,并结合进油管11内靠近油箱20位置和发动机位置的燃油温度以及回油管内的燃油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控制三通阀与油箱20和/或进油管11连通,以及三通阀与油箱20和/或进油管11的连通开度,以此实现精确控制进油管11流入发动机内的燃油温度和燃油量。

继续参阅图1以及参阅图2,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来实施的,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发动机所需的第一油量和第一油温;s20,获取油箱20的进油管11内的第二油温以及回油管内的第三油温;s30,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油箱20流入进油管11内的第二油量,以及控制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10流入进油管11内的第三油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发动机所需的第一油量、第一油温以及进油管11内的第二油温和回油管内的第三油温,发动机控制单元合理控制流量控制装置10的开关以及开度大小,从而使回油管内的燃油与进油管11内的燃油混合后,既能满足发动机对燃油温度的要求,又能满足发动机对燃油温度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11上加热装置30的加热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回油温度不足以满足发动机的进油温度需求时,发动机供油系统可以通过加热装置30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直至进油管11内的燃油温度达到发动机对燃油温度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11上加热装置30的加热功率前包括:通过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10控制回油管与进油管11连通,并控制回油管与油箱20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发动机燃油系统的能量浪费,尽量通过高温回油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只有在高温回油无法满足发动机对燃油温度的需求时,才通过加热装置30对进油管1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