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及替换工作流体的方法

文档序号:835732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及替换工作流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顺式-1,3, 3, 3-四氟丙烯在内的工作流体组合物,以及收容有工 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中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该有机朗肯循环装置,以及对 地球温室化系数较大的工作流体进行替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限制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利昂代用物等温室气体排出量的京都协议书 生效,现在限制了温室气体排出。因此,通过灵活运用能够抑制温室气体的未利用能量而进 行余热发电的开发成为重要课题。当前,很难说对钢铁?石油?化工?水泥?纸浆?陶瓷 业?生物等各个产业产生的余热或来自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引擎的余热等的中低温的废气、 温水余热进行了充分利用。
[0003] 通常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工作介质的有机朗肯循环(0RC)是不向外部排出工作 介质的闭环朗肯循环。有机朗肯循环由使工作介质气化的蒸发器、发电机、膨胀机、冷凝器 及再循环用泵等构成。在朗肯循环中,工作流体经过在泵中的隔热压缩,恒压加热(蒸发), 隔热膨胀,恒压冷却(冷凝)这4个过程而在装置内部循环。在恒压加热过程中,工作介质 与外部热源进行热交换,将气化后的工作介质输送至膨胀机,隔热膨胀而将能量(功)赋予 外部,以电能等形式取出其能量。
[0004] 当前,作为朗肯循环的工作介质使用的是水,这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用化(例如, 美国专利第3, 393, 515号)。但是,水的凝固点为较高的0°C,蒸汽体积比非常大。因此,在 使用其使用温度范围为较低温度(约200°C以下)的热源的情况下,存在下述缺点,S卩,朗肯 循环设备变大,另外循环效率降低。
[0005] 基于上述背景,人们针对作为低温余热利用技术而将沸点低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用 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0RC)进行了各种研究。其中,有人提出了一种作为有机朗 肯循环用的工作流体使用有机氟类化合物的技术。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用工作流体而使用 1,1,1,3, 3-五氟丙烷等碳原子数为3的含氢卤代饱和烃类。
[0007]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2, 2-二氯-1,1,1-三氟丙烷、 1,1,1,3, 3-五氟丙烷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
[0008]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1-氯-3, 3, 3-三氟丙烯、一氯九氟戊烯等 含氟烯烃类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
[0009]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使用1,1,1,4, 4, 4-六氟-2-丁烯等具有4个 碳原子的氢氟烯烃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0010]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2-272086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6684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 :日本特表2012-511087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4 :日本特表2013-500374号公报
[0014]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工作流体而提出了碳原子数为3的含氢卤代饱和烃类。但 是,碳原子数为3的含氢卤代饱和烃类的地球温室化系数(GWP)较大,因此,存在将来是否 能够持续使用的疑问。
[0015]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使用2,2_二氯-1,1,1-三氟丙烷、1,1,1,3, 3-五氟 丙烷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但是,从破坏臭氧层的角度、或者具有非常大的地 球温室化系数的角度出发,这些化合物对环境造成的负载较大,存在将来是否能够持续使 用的疑问。
[0016] 在专利文献3或4中,提出了一种使用含有地球温室化系数较小的不饱和卤代经 类的组合物作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与当前作为有机朗肯循环工作流体而广泛使用 的1,1,1,3, 3-五氟丙烷相比,朗肯循环效率提高。但是,这些化合物具有使膨胀机的容量 增加等缺点,从性能的角度出发,综合来说并不足够优选,期望进一步提高性能。
[0017] 如上所示,使用环境适合性较高的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还不足够。由 此,期望能够发现以低GWP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工作流体组合物,其能够实现对150°C以 下的未利用热量进行热传递,并且与现有的工作流体相比导热性能优异。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良后的新工作流体组合物、有机朗肯循环装 置、以及将地球温室化系数较大的工作流体进行替换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工作流体组合物及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其与当前广泛使用的氢氟烃相比,实质上不导致地 球温室化。
[0019]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努力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得到了下述发现, 艮P,着眼于不饱和卤代烃,特别是将含有以顺式-1,3, 3, 3-四氟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双成分 类卤代烃的组合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下用作为工作流体,则得到极为有效的热能变换方 法,从而实现本发明。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其使用收容 有工作流体组合物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顺次进行如下步骤: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气化、 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膨胀、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冷凝、以及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升 压,在该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顺式-1,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92. 0质量% 以上而99. 9质量%以下,反式-1,3, 3, 3-四氟丙烯或2, 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 1 质量%以上而8. 0质量%以下,且蒸发温度为60°C以上而150°C以下。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其使用收容 有工作流体组合物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顺次进行如下步骤: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气化、 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膨胀、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冷凝、以及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升 压,在该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顺式-1,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80. 0质量% 以上而99. 9质量%以下,1,1,1,3, 3-五氟丙烷的质量比为0. 1质量%以上而20. 0质量% 以下,且蒸发温度为60°C以上而150°C以下。
[0022]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顺 式-1,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90. 0质量%以上而99. 9质量%以下,1,1,1,3, 3-五氟 丙烷的质量比为0. 1质量%以上而10. 0质量%以下。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其使用收容 有工作流体组合物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顺次进行如下步骤: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气化、 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膨胀、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冷凝、以及使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升 压,在该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顺式-1,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50. 0质量% 以上而99. 9质量%以下,反式-1-氯-3, 3, 3-二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 1质量%以上而50. 0 质量%以下,且蒸发温度为60°C以上而150°C以下。
[0024]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 顺式-1,3, 3, 3-四氟丙烯的质量比为80. 0质量%以上而99. 9质量%以下,反 式_1_氯_3, 3, 3-二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 1质量%以上而20. 0质量%以下。
[0025]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也可以含有润滑剂。
[0026]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润滑剂可以是从作为矿物油(石蜡油 或环烷油)或者合成油的烷基苯类(AB)、聚(a-烯烃)、酯类、多元醇酯类(P0E)、聚醚类 (PAG)、聚乙烯醚类(PVE)及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
[0027]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还可以含有稳定剂。
[0028]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稳定剂可以是从硝基化合物、环氧基 化合物、苯酚类、咪唑类、胺类、二烯类化合物类、磷酸盐类、芳香族不饱和烃类、异戊二烯 类、丙二烯类、萜烯类及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
[0029]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工作流体组合物还可以含有阻燃剂。
[0030]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所述阻燃剂可以是从磷酸盐类、卤代芳香 族化合物、氟碘烃、氟溴烃及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
[0031] 在所述将热能变换为机械能的方法中,作为蒸发器的加热源可以使用60°C以上而 150°C以下的温水、加压热水或过热蒸汽。
[003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将热能变 换为机械能的方法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
[0033]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有机朗肯循环装置中的工作流体 进行替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主要含有1,1,1,3, 3 -五氟丙烷(R245fa),该 方法含有下述步骤:向准备使用所述工作流体、已使用所述工作流体、或者被设计为使用所 述工作流体的所述有机朗肯循环装置,供给上述任意一种工作流体组合物。
[0034] 发明的效果
[0035]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不燃性或难燃性、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导热及热 能变换特性优异的有机朗肯循环用混合工作流体。另外,能够使用本发明的工作流体组合 物而提供导热及热能变换特性优异的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将地 球温室化系数较大的工作流体替换为新工作流体组合物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能够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工作流体的有机朗肯循环的概略图。
[0037]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Ts线图。
[0038]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Ts线图。
[0039]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Ts线图。
[0040]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Ts线图。
[0041]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Ts线图。
[004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Ts线图。
[0043]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Ts线图。
[0044]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Ts线图。
[0045]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Ts线图。
[0046]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Ts线图。
[0047]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Ts线图。
[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