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7792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碳钢管、内操作油管针塞阀、第二碳钢管、第三碳钢管、外操作油管针塞阀、第四碳钢管、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连接软管、第五碳钢管、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外操作油管、内操作油管、水轮机转轮轮毂、桨叶接力器活塞、桨叶活塞开启腔及桨叶活塞关闭腔。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压空气(水电厂常见的检修用风0.7Mpa)通过操作装置进入桨叶接力器活塞腔的方式操作桨叶,颠覆了现在国内传统油压操作桨叶单一思路,使得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两项工作从检修后期调整到到检修中期,克服了后期工期紧张,合理的调整了检修计划,检修质量和检修工艺得到了保障。
【专利说明】
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桨叶操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轴流转桨式机组大修时,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这两项工作,需要在检修后期调速系统恢复后,用油压操作桨叶叶片动作后才能进行,因为在大修期间操作桨叶叶片动作的压油装置、受油器、调速系统均进行解体检修。因此在整个大修期间桨叶是无法动作的。
[0003]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整个大修周期60天内,照正常检修计划来排,开工第3天压油装置排压、排油时到检修后期压油装置和调速系统恢复的长达50天内桨叶是无法动作的。无法动作带来的问题就是桨叶的密封更换工作和桨叶根部与转轮轮毂根部的气蚀处理工作都要在桨叶能动作,转动一定的角度,才能将桨叶根部挡住的2块桨叶密封的压板错开位置,工作人员才能拆除压板螺栓。才能把桨叶挡住的转轮轮毂气蚀暴露出来,检修人员才能进行打磨、补焊、热处理、修型,因此这两项工作必须等到压油装置和调速系统恢复后,才能进行。照大修网络计划图主线工作顺利的话,这两项工作在开工后的53天方能进行,这两项工作按正常工艺处理,需要每天两班倒,进行五天方能完工,而且工序较为繁琐,先将转轮轮毂注油,然后操作桨叶叶片,转至合适位置后,将轮毂注入的透平油排出,方能进行密封更换和转轮气蚀处理。
[0004]因此现在国内的轴流转桨式机组大修对于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在工期和工序上受到严重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在机组检修期间将低压气体通过气动装置进入操作油管,推动桨叶接力器活塞来操作叶片,从而将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两项工作调整到检修中期,检修时间较为宽裕,克服了后期工期紧张,检修时间得到了合理安排,合理的调整了检修计划。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碳钢管、内操作油管针塞阀、第二碳钢管、第三碳钢管、外操作油管针塞阀、第四碳钢管、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连接软管、第五碳钢管、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外操作油管、内操作油管、水轮机转轮轮毂、桨叶接力器活塞、桨叶活塞开启腔及桨叶活塞关闭腔;所述的第一碳钢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针塞阀与所述的第二碳钢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碳钢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并与所述的连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碳钢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外操作油管针塞阀与所述的第四碳钢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碳钢管的下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连通;所述的连接软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第五碳钢管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连通,所述的第五碳钢管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的顶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位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内;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底部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操作油管的底部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桨叶接力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的底部,位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内,并将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的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桨叶活塞开启腔及桨叶活塞关闭腔,所述的桨叶活塞关闭腔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连通,构成内操作油管气路及外操作油管气路。
[0008]上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为φ 20mm厚的Q235钢板制成。
[0009]上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气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气路相互独立。
[0010]上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低压空气输入口均设置在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顶部位置。
[0011]上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的连接软管为08mm的氧气管。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压空气(水电厂常见的检修用风0.7Mpa)通过操作装置进入桨叶接力器活塞腔的方式操作桨叶,颠覆了现在国内传统油压操作桨叶单一思路,使得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两项工作从检修后期调整到到检修中期,克服了后期工期紧张,合理的调整了检修计划,检修质量和检修工艺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装配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内操作油管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内操作油管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俯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9]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碳钢管1、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第二碳钢管3、第三碳钢管4、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第四碳钢管6、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连接软管8、第五碳钢管9、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外操作油管U、内操作油管12、水轮机转轮轮毂13、桨叶接力器活塞14、桨叶活塞开启腔15及桨叶活塞关闭腔16;所述的第一碳钢管I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与所述的第二碳钢管3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碳钢管3的下端贯穿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并与所述的连接软管8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碳钢管4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与所述的第四碳钢管6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碳钢管6的下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连通;所述的连接软管8的下端通过所述的第五碳钢管9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12连通,所述的第五碳钢管9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12的顶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12位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11内;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的底部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操作油管11的底部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桨叶接力器活塞14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12的底部,位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13内,并将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13的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桨叶活塞开启腔15及桨叶活塞关闭腔16,所述的桨叶活塞关闭腔16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12连通,构成内操作油管气路及外操作油管气路。
[°02°]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为Φ 20mm厚的Q235钢板制成。
[0021]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气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气路相互独立。
[0022]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的低压空气输入口均设置在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的顶部位置。
[0023]所述的连接软管8采用08mm的氧气管。
[0024]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外操作油管操作筒7体的低压空气输入口和入口阀门均设置在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的顶部,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入气口通过与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顶部设置连接软管8连接,连接软管8的长度和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的高度应具体考虑到桨叶接力器全开到全关的行程。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10与内操作油管12(桨叶关闭腔)相连,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套在内操作油管12外面与外操作油管11(桨叶开启腔)相连,这样内操作油管进气口通过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顶部的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连接软管8、内操作法兰、内操作油管12、桨叶接力器活塞14关闭腔构成一个密闭的气体回路;外操作油管11的进气口通过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顶部的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外操作法兰、夕卜操作油管11、桨叶接力器活塞14开启腔构成一个密闭的气体回路。当内操作油管12进气时,开启内操作油管12进气口,注入低压空气,同时开启外操作油管11进气口(此时外操作油管11起排气作用),当桨叶关闭到合适位置,关闭内操作油管12进气阀门,关闭气源当外操作油管11进气时,开启外操作油管11进气口,注入低压空气,同时开启内操作油管12进气口(此时内操作油管起排气作用),当桨叶开启到合适位置,关闭外操作油管11进气阀门,关闭气源。
[0025]当需要操作桨叶叶片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开启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开启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然后将低压气体(0.7mpa)通过第一碳钢管1、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第二碳钢管
3、连接软管8、内操作油管12、桨叶活塞关闭腔16,然后推动桨叶接力器活塞14向上移动(桨叶向关闭方向转动),桨叶活塞开启腔15的气体通过外操作油管11、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第四碳钢管6、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第三碳钢管4排出。
[0026]当需要操作桨叶叶片向开启方向转动时,开启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开启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然后将低压气体(0.7mpa)通过第三碳钢管4、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第四碳钢管
6、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7、外操作油管11、桨叶活塞开启腔15、然后推动桨叶接力器活塞14向下移动(桨叶向开启方向转动),桨叶活塞关闭腔16的气体通过内操作油管12、软管8、第二碳钢管3、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第一碳钢管I排出。
[002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不但能操作桨叶全开全关,开到任意开度,同时将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关闭,两腔内气压平衡,活塞保持不动。无论操作桨叶开启或关闭时,必须保持内操作油管针塞阀2、外操作油管针塞阀5,两个阀门一进一排,确保桨叶动作顺畅,不至憋压。
[00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压空气(水电厂常见的检修用风0.7Mpa)通过操作装置进入桨叶接力器活塞腔的方式操作桨叶,颠覆了现在国内传统油压操作桨叶单一思路,使得更换桨叶密封和叶片遮挡处的气蚀处理两项工作从检修后期调整到到检修中期,克服了后期工期紧张,合理的调整了检修计划,检修质量和检修工艺得到了保障。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钢管、内操作油管针塞阀、第二碳钢管、第三碳钢管、外操作油管针塞阀、第四碳钢管、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连接软管、第五碳钢管、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外操作油管、内操作油管、水轮机转轮轮毂、桨叶接力器活塞、桨叶活塞开启腔及桨叶活塞关闭腔;所述的第一碳钢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针塞阀与所述的第二碳钢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碳钢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并与所述的连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碳钢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外操作油管针塞阀与所述的第四碳钢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碳钢管的下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连通;所述的连接软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的第五碳钢管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连通,所述的第五碳钢管通过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的顶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位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内;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底部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操作油管的底部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桨叶接力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内操作油管的底部,位于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内,并将所述的水轮机转轮轮毂的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桨叶活塞开启腔及桨叶活塞关闭腔,所述的桨叶活塞关闭腔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连通,构成内操作油管气路及外操作油管气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为Φ 20mm厚的Q235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气路与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气路相互独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操作油管操作装置及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低压空气输入口均设置在所述的外操作油管操作筒体的顶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桨叶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软管为0 8mm的氧气管。
【文档编号】F03B11/00GK205669451SQ201620560414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3日
【发明人】潘大文
【申请人】潘大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