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次氯酸钠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32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液体发生器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式次氯酸钠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次氯酸钠发生器自上世纪末从国外引进后,迅速应用于饮用水消毒、医院废水处理、食品器皿消毒、废水脱色、工业生活废水杀菌、养殖场消毒等行业,其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目前应用较多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为电解食盐水方法制作次氯酸钠消毒液,同类产品亦已在不断的发展,得以改善。目前市面上次氯酸钠发生器中通常设置一个电极反应室,所以致使次氯酸钠发生器反应室发生问题时需要停机进行设备维修,影响工作效率,维修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改进次氯酸钠发生器成本问题,制造出一种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的消毒液产品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在发生器中设置双电极反应室,提供一种易拆装、维护简便、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的交互式次氯酸钠发生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装置,包括溶盐箱、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储液箱,所述溶盐箱内设置有盐井,溶盐箱与所述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二反应室分别通过第一盐水泵和第二盐水泵相连接,第一盐水泵和第二盐水泵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上,通过盐水泵将溶盐箱内配制的饱和盐水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反应室内,所述外壳还设置一进水口,该进水口与反应室相连通,通过水位开关控制进水从而控制反应室内的盐水浓度,以达到电解过程中盐水浓度的要求;所述的储液箱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下,所述储液箱通过第一自动放液阀和第二自动放液阀分别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相连接;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排氢口,均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连通;

所述外壳还设置投加泵,投加泵的一端与储液箱相连通,另一端与待消毒的水连通,通过抽取储液箱配制好的溶液对待消毒的水进行消毒。

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均设置阳极和阴极,均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输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置两个电极反应室,一主一备,如果其中一个电极反应室出现故障,能较容易切换到备用电极反应室,这样减小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溶盐箱-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储液箱-4、盐井-5、第一盐水泵-6、第二盐水泵-7、投加泵-8、第一自动放液阀-9、第二自动放液阀-10、排氢口-11、进水口-12、PLC控制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次氯酸钠发生装置,包括溶盐箱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和储液箱4,所述溶盐箱内设置有盐井5,溶盐箱与所述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二反应室分别通过第一盐水泵6和第二盐水泵7相连接,第一盐水泵和第二盐水泵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上,通过盐水泵将溶盐箱内的饱和盐水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反应室内,两台盐水泵和反应室交替工作,解决电极故障导致设备停用的问题储液箱4外表面对应设置有投加泵8,投加泵一主一备两台设置,采用SEKO计量泵;盐水经过投加泵的控制,进而合理的控制电解过程中次氯酸钠液体的用量,所述的储液箱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下,所述储液箱通过第一自动放液阀9和第二自动放液阀10分别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相连接,本实施例的溶盐箱最大加盐量100KG,按照单套系统满负荷工作可用40天。

反应发生装置壳体外设置排氢口11,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均连通排氢口11。

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均设置阳极和阴极,均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输出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PLC控制器13进行生产,该系统嵌入在反应发生装置上部外壳内,采用系统,能判断18项故障,并通过触摸屏操控;所有泵和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

工作流程:开启控制系统,溶盐箱的饱和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入电解反应主室,反应发生装置外壳还设置一进水口12,进水口与自来水相连通,该进水口12与反应室相连通,通过进水口的水位开关控制进水从而控制反应室内的盐水浓度,以达到电解过程中盐水浓度的要求;通过进水口自来水的进入对反应室里的盐水稀释以达到3%浓度的食盐水来制备次氯酸钠溶液,并设定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到达后通过自动放液阀将反应室的次氯酸钠溶液放入储液箱,自来水需要消毒时,通过投加泵将储液箱里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入待消毒的水中进行消毒,整个机型小巧、操作简单、原料易得、高效稳定、安全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