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0874发布日期:2019-04-17 00:0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行业备受关注,在光伏发电行业中,作为发电基材的硅晶体,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使用传统的切割机进行切割,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料,造成材料浪费大的缺点。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使用金刚线锯对硬脆材料进行切割,在使用金刚线锯进行硬脆材料切割时,金刚线得质量是决定切割效果的关键因素。金刚线的制备方法常用的有埋砂法、落砂法,在落砂法制备金刚线的过程中,由于基材的直径较小,在使用落砂法的过程中会产生镀层不均匀的缺点,且在电镀过程中,基体运行时间短,容易产生电镀时间不足等缺点;当金刚线的镀层不均匀时,对硬脆材料切割会产生切缝大、废料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具体为一种通过导辊对基材改向、在基材的侧面设置搅拌桨的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该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获得的金刚线镀层均匀的优点。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包括上砂槽,所述上砂槽的内部设有四个导辊,四个导辊均位于上砂槽的中上部,且每两个为一组,两组分别靠近上砂槽的相对侧壁处;

四个导辊可对进入上砂槽内的基体改向,利于金刚石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于基体上,使基体的上面和下面均有金刚石颗粒附着,利于电镀的进行,提高基体表面镀层的均匀性;另外,两组导辊分别靠近上砂槽相对侧壁的设置,可在不扩大上砂槽大小的条件下延长基体在上砂槽内的运行时间,为金刚石与基体结合提供充足的时间;

所述上砂槽垂直于导辊轴线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长条形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底面、顶面、长边面和短边面;

所述顶面通过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短边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刷毛;所述相邻刷毛之间的距离小于金刚石颗粒的粒径;

当搅拌桨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时,使镀液中的金刚石颗粒悬浮于上砂槽内,便于电镀过程的进行;现有搅拌方式中,桨叶与金刚石颗粒的接触面积较大,一方面与金刚石颗粒的碰撞面积大,容易造成金刚石颗粒的大小改变,从而导致落于基体上的金刚石颗粒大小不一致造成基体的外观不平整,出材率低;另一方面,会使镀液中的溶液大幅度的晃动,不利于金刚石颗粒的降落,影响电镀效率;采用搅拌桨上设置刷毛,金刚石颗粒通过相邻刷毛的“托运”动作悬浮于镀液中,且在搅拌装置刷毛的“托运”过程中,镀液与刷毛的接触面积小,使镀液的流动缓慢,提高电镀效率;

所述上砂槽的外部设有导电辊,导电辊与位于上砂槽内的四个导辊配合使用,对基材及成品金刚线的传送进行导向,导电辊可消除基材及金刚线上的电荷。

为减少金刚线上的杂物,提高金刚线的平整度,所述上砂槽的侧壁上设有可拆卸的连杆,连杆的端部连接有线刷头;电镀结束后的金刚线通过线刷头作用后,将附着于其上但未电镀的金刚石颗粒刷掉,使金刚线的表面光滑,外观整洁。

优选的,所述线刷头与连杆螺纹连接,可针对线刷头进行单独更换。

优选的,为提高搅拌效率,当搅拌桨搅拌时,搅拌桨短边面的刷毛端部与上砂槽的底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辊交错设置于上砂槽内,可避免导辊对金刚石颗粒沉落于基体上造成阻碍。

优选的,所述刷毛为尼龙丝刷毛,不会影响电镀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四个导辊,并将两组分别靠近上砂槽的相对侧壁处,对进入上砂槽后的基体进行改向,使基体的上面和下面均沉落有金刚石颗粒,提高电镀效率和电镀的均匀性,另外,可以延长基体在上砂槽内的运行时间,为电镀提供足够的时间;通过设置搅拌桨,并在搅拌桨的底面和短边面上设置刷毛,减缓搅拌过程中镀液的晃动,同时可降低搅拌过程中对金刚石颗粒产生磨损,使沉落于基体上的金刚石颗粒大小均匀;另外,由于搅拌桨设置在上砂槽的侧面,且在搅拌桨的底面上设置刷毛,可促进基体侧面与金刚石颗粒接触,为基体侧面电镀提供足够的金刚石颗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基体的周外壁均可与金刚石颗粒充分接触,提高镀层的均匀性,提高金刚线的质量,提高电镀效率。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上砂槽,2-导辊,3-搅拌桨,301-底面,302-顶面,303-长边面,304-短边面,4-转轴,5-驱动电机,6-刷毛,7-导电辊,8-连杆,9-线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生产用的搅拌装置,包括矩形的上砂槽1,上砂槽1的内部设有四个导辊2,四个导辊2均位于上砂槽1的中上部,且每两个为一组,两组分别靠近上砂槽1的相对侧壁处;四个导辊2交错设置于上砂槽1内,可避免导辊2对金刚石颗粒沉落于基体上造成阻碍;

四个导辊2可对进入上砂槽1内的基体改向,利于金刚石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于基体上,使基体的上面和下面均有金刚石颗粒附着,利于电镀的进行,提高基体表面镀层的均匀性;另外,两组导辊2分别靠近上砂槽1相对侧壁的设置,可在不扩大上砂槽1大小的条件下延长基体在上砂槽1内的运行时间,为金刚石与基体结合提供充足的时间;

上砂槽1垂直于导辊2轴线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长条形搅拌桨3,搅拌桨3包括底面301、顶面302、长边面303和短边面304;顶面302通过转轴4与驱动电机5连接;短边面304和底面301上均设有硬质尼龙丝刷毛6;相邻刷毛6之间的距离小于金刚石颗粒的粒径;为提高搅拌效率,当搅拌桨3搅拌时,搅拌桨3短边面304的刷毛6端部与上砂槽1的底面301相接触;

当搅拌桨3在驱动电机5的带动下转动时,使镀液中的金刚石颗粒悬浮于上砂槽1内,便于电镀过程的进行;现有搅拌方式中,桨叶与金刚石颗粒的接触面积较大,一方面与金刚石颗粒的碰撞面积大,容易造成金刚石颗粒的大小改变,从而导致落于基体上的金刚石颗粒大小不一致造成基体的外观不平整,出材率低;另一方面,会使镀液中的溶液大幅度的晃动,不利于金刚石颗粒的降落,影响电镀效率;采用搅拌桨3上设置的刷毛6,金刚石颗粒通过相邻刷毛6的“托运”动作悬浮于镀液中,且在搅拌装置刷毛6的“托运”过程中,镀液与刷毛6的接触面积小,使镀液的流动缓慢,提高电镀效率;

上砂槽1的外部设有导电辊7,导电辊7与位于上砂槽1内的四个导辊2配合使用,对基材及成品金刚线的传送进行导向,导电辊7可消除基材及金刚线上的电荷;

为减少金刚线上的杂物,提高金刚线的平整度,上砂槽1的侧壁上设有可拆卸的连杆8,连杆8的端部连接有线刷头9;电镀结束后的金刚线通过线刷头9作用后,将附着于其上但未电镀的金刚石颗粒刷掉,使金刚线的表面光滑,外观整洁;线刷头9与连杆8螺纹连接,可针对线刷头9进行单独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