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57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基础工程中使用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根据国家标准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行业标准JC888《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按混凝土强度和管桩壁厚分为三种类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桩),但这三种类型产品的外形特征均为长细比(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大的圆筒型截面构造,且截面尺寸在长度方向保持不变,产品的两端均设置有用Q235号钢生产的端头板(也称法兰板)。在软弱地基工程中,由于管桩受力形式大多为磨擦基础桩,而管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C60-C100)又很高,但因为桩体的比表面积(单位混凝土体积与桩身外表面积之比)较小,因此管桩施工中桩身外表与土壤间的作用力远远小于桩身结构强度,桩身结构强度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在软弱地基工程中承载能力的很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先张力混凝土管桩产品在软弱地基工程中承载能力很大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该异形管桩产品可以提高桩体的比表面积,充分发挥桩身结构强度的优势,提供其在软弱地基工程中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桩本体,桩本体内设有加强筋,所述的桩本体上相间隔地设置有径向变大的竹节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桩体的比表面积,在基础工程中可充分发挥桩身结构强度的优势,提高其在地基工程中的承载能力。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外观图;附图2为附力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其中
1、桩本体;2、竹节状凸起;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至队图2,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桩本体1,桩本体1内设有加强筋3,所述的桩本体1上相间隔地设置有径向变大的竹节状凸起2。所述的竹节状凸起2之间的桩本体1为圆柱形。
权利要求1.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桩本体[1],桩本体[1]内设有加强筋[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本体[1]上相间隔地设置有径向变大的竹节状凸起[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节状凸起[2]之间的桩本体[1]为圆柱形。
专利摘要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桩本体,桩本体内设有加强筋,所述的桩本体上相间隔地设置有径向变大的竹节状凸起。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桩体的比表面积,在基础工程中可充分发挥桩身结构强度的优势,提高其在地基工程中的承载能力。
文档编号E02D5/58GK2611433SQ0228620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0日
发明者蒋元海 申请人:蒋元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