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16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应力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管桩涉及土木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基础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建筑基础工程中,预应力管桩以造价低、工期短、施工场地无泥浆污染而被广泛应用;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预应力管桩在使用时每根管桩自上而下的内外径、壁厚均相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能在同等地质条件和同一桩长下,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从而减少桩数,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与现在技术一样,都包含有钢筋混凝土的管状桩身,其特征在于在管桩桩端,有与管桩桩身同时预制的桩大头,在管桩桩身,每隔2-7m,有一条凸出的宽5-25cm、高5-25cm的混凝土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它能在同样地质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数,降低工程造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上节管桩的管腔,(2)为凸出的混凝土肋十,(3)为管桩的管壁,(4)为下节管桩的管腔,(5)为管桩的桩大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如图1由管桩制造厂造出每间隔2-7m,有一条凸出的宽5-25cm、高5-20cm的肋的带肋管桩(2、3)及混凝土桩大头(5),待二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运抵施工现场,将桩大头(5)置于桩位上,将带肋管桩(2、3)放在桩大头(5)之上,用打桩机将管桩(2、3)打入土中,即完成该实用新型的制作与施工,周而复始,完成所有所需的该发明的施工。
权利要求1.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管桩包含有钢筋混凝土的管状桩身,其特征在于在管桩桩端,有与管桩桩身同时预制的桩大头,在管桩桩身,每隔2-7m,有一条凸出的宽5-25cm、高5-20cm的混凝土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管桩包含有钢筋混凝土的管状桩身,其特征在于在管桩桩端,有与管桩桩身同时预制的桩大头,在管桩桩身,每隔2-7m,有一条凸出的宽5-25cm、高5-20cm的混凝土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它能在同样地质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数,降低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2D5/58GK2667005SQ03255678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6日
发明者韩少华, 黄镇国, 黄敏, 邹宗煊, 李朝晖 申请人:黄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