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797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外侧板和内侧板的门板。
背景技术
图15表示作为作业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0,在下部行走体11上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上部旋转体12,在该上部旋转体12上安装有司机室 13、作业装置14、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5。动力装置15由上部罩体16和 侧门17、 18等覆盖。侧门17、 18通过后述铰链安装成能够自由开闭, 并通过闩锁装置19保持关闭状态。
在由于对这样的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室、冷却装置(coolingpackage) 等进行维修而开闭的侧门上,设置有多个细长的槽孔状的进气孔(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l)。另外,在有的侧门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窗(louver)(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在这种侧门中,存在相对于外侧板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 一体固定有内侧板而成的双层结构的罩体。内侧板具有多个凹部,将该 内侧板的凹部粘接在外侧板上,并对外侧板的周缘部进行巻边加工,由 此将外侧板和内侧板固定在一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170108号公报(第7页、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3344号公报(第2页、图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一228412号公报(第2页、图8) 当在作业机械的侧门上设置有多个细长的槽孔状的进气孔的情况 下,需要在各进气孔之间分别设置分隔部,这些分隔部在确保门强度这 一方面要有必要的尺寸,因此,相对于从一端的进气孔直到另一端的进 气孔的开口区域,开口面积所占的开口面积效率低,并且分隔部成为空 气流动的阻碍体,存在容易在分隔部产生紊流的问题。对于通气窗,也同样由于强度方面的原因而需要具有预定的通气窗 厚度,从而开口面积效率低,并且通气窗成为空气流动的阻碍体,存在 容易产生紊流的问题。
此外,当在双层结构的罩体上开设进气孔或应对酷暑用的通气用开 口部的情况下, 一般使开设于外侧板和内侧板两者的通气用开口部的位 置正确地对准,在该情况下,不容易进行加工和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外侧板和内侧板 的双层结构的门板中、提高开口面积效率并减少通气孔的空气流动中的 紊流的产生。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外侧板和内侧 板的位置对准的门板。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门板,上述门板包括外侧板;和内
侧板,其相对于外侧板成形为凹凸状,并且该内侧板的凹部固定在外侧 板的内侧面上,外侧板具有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 部是将形成为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经过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呈峰窝状地 集合起来而构成的,内侧板具有与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对应地 在凹部上开口形成的通气用开口部。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中的内侧板的 通气用开口部形成得比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要大。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在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双层结构的门板 中,相对于内侧板的有限的通气用开口部,通过在外侧板上能够呈蜂窝 状地高密度地开口形成的通气孔,能够形成开口面积效率高的蜂窝状通 气孔集合部,并且,由于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是将形成为六边形的多 个通气孔经过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呈蜂窝状地集合起来而构成的,所以 能够在确保各通气孔之间的结合部强度的同时,使该结合部形成得细从 而减小流体阻力,从而能够减少因通气孔之间的结合部阻碍空气流动而 引起的紊流的产生。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内侧板的通气用开口部形成得比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大,因此,即使由于冲压成形品的形状公差的 大小而没有正确地进行外侧板和内侧板的位置对准,也留有能够防止内 侧板堵住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的余地,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外 侧板和内侧板的位置对准。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门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同上门板的外表面的图。
图3是沿图2中的m—m线的剖视图。 图4是同上门板的外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同上门板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同上门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同上门板的巻边加工部的剖视图。
图8是同上门板的巻边加工部的内表面的图。
图9是同上门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IO是表示同上门板的内部加强板的安装工序的剖视图,(a)是在 内侧板内定位并粘接有内部加强板的剖视图,(b)是在外侧板的巻边加 工中途的周缘部内定位有内侧板和内部加强板的剖视图,(c)是对外侧 板进行巻边加工并接合固定有内侧板和内部加强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形成在同上门板的内侧板上的粘接剂积留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具有同上门板的作业机械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的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业机械的概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21:外侧板;23:内侧板;25:通气孔;26: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 27:作为凹部的接合部;30:通气用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图13和图14所 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2表示作为作业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0,在下部行走体11上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上部旋转体12,在该上部旋转体12上安装有司机室 13、作业装置14、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5。动力装置15由上部罩体16和 侧门17等覆盖。侧门17通过后述铰链安装成能够自由开闭,并通过后 述闩锁装置保持关闭状态。
图l至图6表示侧门17的门板20,如图3和图6所示,该门板20 具有外侧板21;内侧板23,其相对于该外侧板21冲压成形为凹凸状, 该内侧板23的凹部固定于外侧板21的内侧面,并且在内侧板23的凸部 和外侧板21之间形成了空间22;以及发泡材料24,其填充在所述外侧 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空间22中。
外侧板21的板厚形成为内侧板23的板厚的L2 5.0倍。换言之, 内侧板23使用板厚比外侧板21要薄的铁板。例如,在外侧板21是1.2mm 厚的铁板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彼此相反的强度和加工性,内侧板23优选 使用厚度为0.6mm、 0.8mm等的铁板。
如图6所示,发泡材料24是将贴附于内侧板23的内表面的未发泡 状态的片状的发泡原材料24a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空间22内 加热并使之发泡而成形的。发泡原材料24a优选为具有20倍左右的体积 膨胀率的高发泡性的橡胶类吸音材料。发泡原材料24a的加热优选使用 烤漆用加热设备与烤漆同时进行。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外侧板21上通过孔加工设置有多组作为通气 孔集合部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是将形成 为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25经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集合成蜂窝状而构成 的。
各通气孔25优选形成为各边长度相等的正六边形,但只要是上下对 称且左右对称的六边形、即点对称的六边形,也可以是纵向长或者横向 长的六边形。
如图1和图5所示,内侧板23具有成形为凹状并与外侧板21接合的作为凹部的接合部27、 28;和相对于这些接合部27、 28鼓出成形的 凸部29。
如图5所示,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与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 合部26对应地形成为沿着横向的三列,在这些接合部27上,如图1所 示,分别通过孔加工设置有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大的 通气用开口部30。
艮P,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与在内侧板23的作为凹 部的接合部27上开口形成的通气用开口部30 —一对应地设置有多组, 但是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形成得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 合部26稍大。
如图7和图8所示,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这样的巻边加工 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 扁。即,外侧板21具有巻边加工部33,该巻边加工部33通过以包住内 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扁而形成的周缘部31来咬合结合内 侧板23的周缘部32。
如图7所示,内侧板23的至少周缘部32通过粘接剂34与外侧板 21粘接,通过该粘接剂34在巻边加工部33处将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 接合在一起并且进行密封。粘接剂34优选为具有粘性和热硬化性的桨糊 型结构用粘接剂。
如图1和图8所示,在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处,分别将外侧板21 的角部的折返部分、和中间弯折部的折返部分切出切口,从而形成有角 部切槽35和中间弯折部切槽36。内侧板23的与外侧板21的角部切槽 35对应的角部成形为圆弧状。
图9表示侧门17的分解立体图,以夹在外侧板21和相对于该外侧 板21定位并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的内侧板23之间的方式,固定有 铰链安装用的内部加强板41。
关于该内部加强板41,在中央部设置有重复地形成了凹凸部的凹凸 接合部42,在该凹凸接合部4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连续地形成有铰 链安装面部43、 44,与这些铰链安装面部43、 44相邻地呈凹槽状地形成有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
相对于该内部加强板41,在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侧的凸部29上, 在中央部设置有重复地形成了凹凸部的凹凸接合部47,在该凹凸接合部 4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开口形成有铰链安装窗48、 49,与这些铰链 安装窗48、 49相邻地呈向下方凸出的凸起状地形成有一侧的定位用配合 部51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2。
内部加强板41的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 46的大小不同。同样,内侧板23的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1和另一侧的 定位用配合部52的大小不同。分别设置在内部加强板41和内侧板23的 一侧的对应位置的、 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定位用配合部51相互之 间凹凸配合,分别设置在内部加强板41和内侧板23的另一侧的对应位 置的、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和定位用配合部52相互之间凹凸配合。
在该内部加强板41的定位配合时,内部加强板41的凹凸接合部42 紧贴在内侧板23的涂布有粘接剂的凹凸接合部47的背面,并且内部加 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与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窗48、 49位置 对齐,因此能够穿过这些铰链安装窗48、 49将铰链53、 54分别焊接安 装在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上。
如图9所示,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闩锁装置 的安装孔55a、 55b。
图10表示组装有内部加强板41的门板20的制造方法,(a)表示将 内部加强板41定位在内侧板23的相对于外侧板21鼓出成形为凸状的凸 部29内,并利用涂布在凹凸接合部42、 47之间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在 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的与外侧板21接合的接合部面上也涂布有热 硬化性的粘接剂34。 (b)表示在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巻边加工 中途的弯折且开放的状态下,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的内侧板23隔着 内部加强板41嵌入到该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内,并相对于外侧板21 对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进行定位。(c)表示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 31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从而将内侧 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接合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且进行密封。如图6所示,关于内侧板23,相对于形成为凹状并与外侧板21紧 贴的接合部27,鼓出成形有凸部29,在该凸部29的中间部形成有阶梯 状的加强变形部56。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通过粘接剂34粘接在外侧板 21上,凸部29的相对于接合部27的立起部分57连续地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1和图5等所示,凸部29和加强变形部56沿着凹状的接合部 27形成为环状。
如图11所示,内侧板23在通过粘接剂34粘接于外侧板21的接合 部27中具有粘接剂积留部68,该粘接剂积留部68具有积留粘接剂34的 粘接剂积留空间67。该内侧板23的粘接剂积留部68沿着通气用开口部 30呈连续凸状地设置在纵向的接合部27中,所述通气用开口部30设置 于与外侧板21的通气孔25 —致的地方。
如该图ll所示,在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开口形成的通气用开口部 30的开口边缘,以不与在外侧板21上开口形成的各通气孔25重合的方 式,隔着富余部30a形成得比各通气孔25集合而成的区域(即蜂窝状通 气孔集合部26)稍大。此外,各通气孔25之间的结合部25a在确保外侧 板21的强度的限度内形成得尽可能细,以便不妨碍通过通气孔25的空 气流。
如图5所示,内侧板23具有相对于接合部27、 28鼓出成形的凸部 29,而在该凸部29中,在通气用开口部30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有沿 着连续地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横向的接合部27连续地鼓出成形的凸状 的加强用凸部29a,并且,在横穿该加强用凸部29a的方向上呈凹状地形 成有强化用凹部70。
接下来,说明该门板20的制造工序。
如图6中所示,在内侧板23的凸部29内粘贴发泡原材料24a,如图 10 (a)所示,将铰链安装用的内部加强板41接合在内侧板23的一侧的 凸部29内,并且,在内侧板23的作为凹部的接合部27和内部加强板41 上涂布与外侧板21进行粘接所需的热硬化性的粘接剂34,如图IO (b) 所示,对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进行定位使它们重合,如图10 (c)所示, 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扁,从而将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接合于外侧板21的 内侧面。
然后,通过烤漆用加热设备的加热使粘接剂34硬化,从而将内侧板 23和内部加强板41与外侧板21粘接起来,并且,如图6所示通过烤漆 用加热设备的加热使发泡原材料24a发泡,使发泡材料24填充在空间22 内,接着,通过烤漆用加热设备的加热对预先喷涂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 23的外表面上的涂料进行烧结。
例如,关于粘接剂34的热硬化,在150'C下进行5分钟的加热;关 于发泡材料24的发泡,在15(TC下进行20分钟的加热;关于烤漆,在 180'C 20(TC下进行20分钟的加热。这些加热可以使用已有的烤漆用加 热设备来进行。
最后,如图5所示,穿过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窗48、 49,将铰链 53、 54分别利用角焊等焊接安装在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43、 44 上,并且将闩锁装置19安装到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安装孔55a、 55b 中。
接下来,对图1至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能够以便宜的价格提供牢固的门板,该门板通过由外 侧板21和比该外侧板21薄的内侧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能 够实现轻量化,并且通过由内侧板23和比该内侧板23厚(具有内侧板 23的1.2 5.0倍的板厚)的外侧板21形成的、具有足够的高度的中空的 封闭截面结构,能够对来自外侧的冲击确保足够的强度。
并且,能够通过填充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发泡材料24来 吸收振动,从而能够使门板自身所产生的声音有效地衰减,即、声音的 衰减效果提高,能够实现低噪音化。
如图1和图5所示,通过相对于内侧板23的成形为凹状的接合部 27使凸部29鼓出成形,即使内侧板23的板厚比外侧板21薄,也能够以 通过凹凸结构增加刚性的方式成形,能够提高强度。
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以包住内侧板23 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扁而形成的巻边加工部,即使是板厚比内侧板23厚的外侧板21,也能够获得固定形状的巻边加工部33,能够获得 品质稳定的折返结合部。
艮P,关于利用外侧板21的周缘部咬合结合内侧板23的周缘部的巻 边加工部33,通过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的方式折返并压扁成平坦状 而构成,因此与使外侧板21的弯折加工部鼓出成圆形截面的现有的巻边 精加工相比,能够使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部33的形状稳定,确保均一 的品质。
此时,虽然在外侧板21的角部和中间弯折部处使外侧板21的周缘 部折返的加工也不容易进行,但是如图1和图8所示,通过角部切槽35 使外侧板21的角部的折返部分设有切口,并且通过中间弯折部切槽36 使外侧板21的中间弯折部的折返部分设有切口,因此,即使是在外侧板 21的角部和中间弯折部,也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 31折返并平坦地压扁的加工。
如图7所示,通过利用粘接剂34的粘接、和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 部33,能够使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可靠地成为一体,并且还能够获得 由粘接剂34产生的密封效果。
如图8所示,由于将内侧板23的与外侧板21的角部切槽35对应的 角部成形为圆弧状,因此能够防止内侧板23的角部从外侧板21的角部 切槽35凸出。
如图1和图11所示,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设置得比外侧板 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大,因此,即使在将内侧板23与外侧板21
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体时产生了制造上的公差,即、即使由于冲压成形品 的形状公差的大小而没有正确地进行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位置对准, 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也是在通气用开口部30的富余部30a 的范围内偏移,因此能够防止内侧板23堵住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 集合部26,能够确保预定的开口面积,而不会损害外侧板21和内侧板 23的通气用的开口面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 位置对准,还能够提高制造时的工艺性。
此外,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双层结构的门板中,相对于内侧板23的有限的通气用开口部30,通过在外侧板21上能够呈蜂窝状地高 密度地开口形成的通气孔25,能够形成开口面积效率高的蜂窝状通气孔 集合部26,并且,由于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是将形成为六边形的多 个通气孔25经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25a呈蜂窝状地集合起来而成的,所 以能够在确保各通气孔25之间的结合部25a的强度的同时,使该结合部 25a形成得细以减小流体阻力,与由圆孔或四边形孔集合而成的通气孔集 合部相比,能够减少因通气孔25之间的结合部25a阻碍空气流动而引起 的紊流的产生。
如图5所示,通过多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和通气用开口部30, 能够确保足够的通气用的开口面积。
如图9所示,内部加强板41在门板20的使内侧板23相对于外侧板 21鼓出的凸部29处固定在内侧板23和外侧板21之间,通过该内部加强 板41,能够加强凸部29处的强度,特别是由于该内部加强板41相对于 内侧板23通过凹凸配合来进行定位,因此只要在制造时进行凹凸配合, 就能够正确地控制内部加强板41的位置,能够将内部加强板41正确地 定位并固定在加强效率最高的位置。
艮P,通过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 51的凹凸配合以及另一侧的定位 用配合部46、 52的凹凸配合,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长条形的内部加强 板41相对于内侧板23的定位。
由于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 51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 52 的大小不同,所以当内部加强板41的朝向不同时,不能进行内侧板23 的定位用配合部51、 52和内部加强板41的定位用配合部45、 46的位置 对准,所以能够将具有方向性的内部加强板41正确地组装在内侧板23 内。
由于穿过在内侧板23上开口形成的铰链安装窗48、 49将铰链53、 54焊接在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上,因此与将铰链53、 54安装在内侧板23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铰链53、 54的安装强度。
如图IO所示,在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巻边加工的中途的弯 折且开放的状态下,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的内侧板23隔着内部加强板41嵌入并定位于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内,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 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由此,将内侧 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因此,能够提供这 样的门板的制造方法将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中途的周缘部31有效应 用于内侧板23的定位,并且能够通过内部加强板41确保相对于外侧板 21成形为凹凸状的内侧板23的凸部29处的强度。
如图6所示,通过由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闭截面 结构,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并且,内侧板23中,在相对于与外侧板21 紧贴的接合部27鼓出成形的凸部29的中间部,呈阶梯状地形成有加强 变形部56,因此与未形成该加强变形部56的内侧板相比,能够实现强度 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门板整体的强度。
如图5所示,接合部27、与沿该接合部27形成为环状的凸部29以 及加强变形部56相互进行加强,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内侧板23的强度。
如图11所示,在利用粘接剂34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 接合部27中,设置有粘接剂积留部68,该粘接剂积留部68具有积留粘 接剂34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因此,在将内侧板23按压并紧贴在外侧 板21上时,从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之间挤出的粘接剂34 残留在粘接剂积留部68内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中,能够保持该粘接剂 34硬化后的接合力。此外,关于连续地设置在纵向的接合部27中的粘接 剂积留部68,在用作侧门时还作为上下方向的支柱发挥作用,从而能够 提高对上下方向的载荷的强度。
如图5所示,通过沿着连续地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接 合部27、连续地鼓出成形的凸状的加强用凸部29a,能够实现粘接在外 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强度的加强,并且,通过在横穿加强用凸部29a 的方向上形成为凹状的强化用凹部70,能够使由加强用凸部29a实现的 加强变得更加牢固,总之,通过利用具有相互交叉的方向性的加强用凸 部29a和强化用凹部70对内侧板23附加复杂的凹凸形状,能够使内侧 板23的加强变得更加牢固。
接下来,图13和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总的来说,该实施方式没有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阶梯状的加强变形部56, 然而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 30设置得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 部26要大的结构等与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以相同 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图12或图15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等作业机械的门板。
权利要求
1. 一种门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门板包括外侧板;和内侧板,其相对于外侧板成形为凹凸状,并且该内侧板的凹部固定在外侧板的内侧面上,外侧板具有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是将形成为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经过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呈蜂窝状地集合起来而构成的,内侧板具有与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对应地在凹部上开口形成的通气用开口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内侧板的通气用开口部形成得比外侧板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要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板,其为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双层结构,该门板能够提高开口面积效率并减少通气孔的空气流动中的紊流的产生。在外侧板(21)上通过孔加工设置有多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是将形成为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25)经过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25a)呈蜂窝状地集合起来而构成的。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形成得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稍大。
文档编号E02F9/00GK101548050SQ200880000879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宇户亮二, 横川庆太郎 申请人:卡特彼勒日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