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钻式漂浮接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180阅读:1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钻式漂浮接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套管过程中使用的井下专用工具,是一种免钻式漂浮接箍。
背景技术
漂浮浮箍连接在套管管柱的中部,漂浮接箍以下的套管不灌泥浆,漂浮接箍的上部套管灌泥浆。这样,下部套管在井眼中保持漂浮状态,降低下套管过程中的阻力,有效解决下套管困难,适用于大位移井和水平井中。目前,漂浮接箍的结构有接头本体,金属内套、金属隔板,采用金属销钉连接。下套管结束后,需要套管内蹩压剪断金属销钉,实现套管内正循环,注水泥前投入特制胶塞,把金属内套及金属隔板推到井底。注水泥结束后,钻除井底的胶塞、金属内套、金属隔板,实现套管通径。由于漂浮接箍的内部的金属部件受井下泥浆的影响,销钉剪断压力不稳定,内部金属部件需要运动到井底,受阻受卡的因素多,使用不安全,钻除漂浮接箍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钻式漂浮接箍,连接在套管柱上,在下套管时, 漂浮接箍以下的套管处于漂浮状态,能降低下套管过程中的阻力。下套管结束后,经循环靠液体压力打通,盲板粉碎性破裂,形成套管正常通径,不需要钻除。克服现有的漂浮接箍打通风险高,且需要钻除内部金属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免钻式漂浮接箍,主要由接头本体、环形套和盲板组成,接头本体为圆柱体形,接头本体有中心孔;在接头本体的上端有内螺纹,在接头本体的下端有外螺纹,能连接在套管管柱上,其特征在于在接头本体上端中心孔内有环形台阶,在环形台阶上有圆形盲板;在盲板的上部通过螺纹固定有环形套,环形套有外螺纹,环形套的下端面压在盲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盲板采用的是塑料、玻璃或合成树脂等非金属脆性材料。这种材料是一种高强度复合脆性材料,在管柱内的液体压力作用下能粉碎破裂。盲板粉碎后的碎屑被循环返出地面,保证套管内径通畅。建立正常循环后,能进行常规注水泥作业,实施正常固井施工。为了适应不同井深下套管使用免钻式漂浮接箍,改变盲板的强度,满足不同的压力工况,所述的盲板3的数量在1 10个之间。所述的盲板的厚度在10 IOOmm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免钻式漂浮接箍,连接在套管柱上,在下套管时,能降低下套管过程中的阻力,使下套管作业更安全;完成下套管后,靠液体压力打碎盲板,不需要下钻柱钻开浮箍中心孔,减少钻浮箍施工,缩短钻机作业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免钻式漂浮接箍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接头本体,2-环形套,3-盲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一个140 (51// ),能承受压强为15 30MPa的免钻式漂浮接箍为例,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免钻式漂浮接箍,主要由接头本体1、环形套2和盲板3组成。接头本体1为圆柱体形,外径为154mm,接头本体1有中心孔中心孔内径为121mm。在接头本体1的上端有API套管内螺纹,在接头本体1的下端有API套管外螺纹。在接头本体1上端中心孔内有一个环形台阶,在环形台阶上有圆形盲板3。所述的盲板3采用的是脆性塑料;盲板3的厚度是30mm ;盲板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盲板3平行重叠在一起。在盲板3的上部通过螺纹固定有环形套2,环形套2有外螺纹,环形套2的下端面压在盲板3的上端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免钻式漂浮接箍,主要由接头本体(1)、环形套( 和盲板C3)组成,接头本体(1)为圆柱体形,接头本体(1)有中心孔;在接头本体(1)的上端有内螺纹,在接头本体(1) 的下端有外螺纹,其特征在于在接头本体(1)上端中心孔内有环形台阶,在环形台阶上有圆形盲板(3);在盲板C3)的上部通过螺纹固定有环形套0),环形套( 有外螺纹,环形套(2)的下端面压在盲板(3)的上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钻式漂浮接箍,其特征是所述的盲板C3)采用的是塑料、 玻璃或合成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钻式漂浮接箍,其特征是所述的盲板(3)的数量在1 10个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钻式漂浮接箍,其特征是所述的盲板(3)的厚度在10 IOOmm之间。
专利摘要免钻式漂浮接箍,应用于油田钻井下套管过程中。主要由接头本体、环形套和盲板组成,接头本体为圆柱体形,有中心孔;在接头本体的上端有内螺纹,在接头本体的下端有外螺纹,其特征在于在接头本体上端中心孔内有环形台阶,在环形台阶上有圆形盲板;在盲板的上部通过螺纹固定有环形套,环形套有外螺纹,环形套的下端面压在盲板的上端面上。效果是连接在套管柱上,在下套管时,能降低下套管过程中的阻力,使下套管作业更安全;完成下套管后,靠液体压力打碎盲板,不需要下钻柱钻开浮箍中心孔,减少钻浮箍施工,缩短钻机作业时间。
文档编号E21B17/08GK202055771SQ20112011909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张虎林 申请人:丹诺(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