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87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已建成近30座水下公路隧道的工程实践表明,水下隧道具有显著的城市地域特征,且往往与两岸直接相连的地面道路较少,因此呈现(I)隧道入口较少,对于其他非与其直接相连的道路交通,如需通过其跨越水系,则需在地表作较多绕行,表明其跨越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隧道出口较少,随着跨越水系交通量的增加,宜在地表又增加新的交通堵点,表明其分流功能的发挥也受阻。然而,水下走廊带资源有限,应充分发挥水下隧道交通功能,以更高效、更快速地促进水系两岸的交通和城市发展。为此,在水下隧道洞口外,新建辅道以连接其他地表道路,或者改造洞口外两端的既有城市路网结构,甚至再增加新的跨越水系通道……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I)增大地面拆迁量;(2)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 3 )破坏城市地表环境;(4)影响两岸的布局规划。
发明内容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在不增加新的水下走廊带、不改变主线隧道线位的前提下,通过增设匝道隧道,使其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从而形成地下立交,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下走廊带的利用率,使得隧道的交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主线隧道和匝道隧道,所述主线隧道下穿水系,两端连接地面接线道路,所述匝道隧道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主线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或匝道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形成地下立体交叉关系。进一步,主线隧道和匝道隧道包括明挖段结构、陆域暗挖段结构或水下暗挖段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进一步,地下立体交叉关系包括平面分岔和上下交叉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不增加新的水下走廊带、不改变主线隧道线位的前提下,通过增设匝道隧道,使其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从而形成地下立交,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下走廊带的利用率,使得隧道的交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体而言,具有以下优点[0017](I)减少跨越水系的地表交通绕行距离,使水下隧道的跨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2)转化交通流向,提升隧道分流功能;(3)平衡两岸路网结构,匹配路段通行能力;(4)充分利用水下走廊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隧道交通功能;(5)减少地面拆迁,降低施工干扰,保护城市地表环境;(6)稳健促进城市两岸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设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图中I为主线隧道,2为匝道隧道,3为地面接线道路,4为其他地表道路,5为水系,6为地下立交平面分岔部,7为地下立交上下交叉部),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主线隧道I和匝道隧道2,所述主线隧道I下穿水系5,两端连接地面接线道路3,所述匝道隧道2 —端连接主线隧道I,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4,主线隧道I与匝道隧道2之间形成地下立体交叉关系,从而不增加新的水下走廊带、不改变主线隧道线位。根据隧道所处区域和施工方法,主线隧道I和匝道隧道2包括明挖段结构、陆域暗挖段结构或水下暗挖段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主线隧道I与匝道隧道2之间形成的地下立交结构包括平面分岔部6、上下交叉部7。如图2所示,在实际操作中,该隧道结构的设计具体步骤如下(I)收集隧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层岩性、工程与水文条件、接线道路、两岸环境等相关资料,分析隧址区域环境形态特征;(2)收集隧道的规划定位资料,分析隧道影响区域的交通需求,确定隧道的初始功能定位;(3)基于隧道建成后对区域公路交通的影响以及两岸公路交通的变化反过来对隧道的影响的双重角度,结合两岸路网结构,逐一分析其相互影响,并提出隧道交通功能拓展或完善方案;(4)针对上述功能拓展或完善方案,通过交通仿真等手段,评价其合理性;(5)针对上述功能拓展或完善方案,通过开展地下立交、上下双层结构、水下暗挖段最小埋深和隧道出入口布置等方面的方案设计与研究工作,对其中的关键节点方案开展论证工作,进一步评价其可行性;(6)根据上述不同方面的分析与论证结果,提出合理可行的城市水下立交隧道方案;(7)按常规开展后续设计工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主线隧道和匝道隧道,所述主线隧道下穿水系,两端连接地面接线道路,所述匝道隧道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主线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或匝道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形成地下立体交叉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线隧道和匝道隧道包括明挖段结构、陆域暗挖段结构或水下暗挖段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立体交叉关系包括平面分岔和上下交叉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水下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主线隧道和匝道隧道,所述主线隧道下穿水系,两端连接地面接线道路,所述匝道隧道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主线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或匝道隧道与匝道隧道之间形成地下立体交叉关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不增加新的水下走廊带、不改变主线隧道线位的前提下,通过增设匝道隧道,使其一端连接主线隧道,一端连接其他地表道路,从而形成地下立交,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下走廊带的利用率,使得隧道的交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文档编号E21D9/14GK202483586SQ20122013639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丁浩, 方林, 秦峰, 肖博, 胡学兵, 胡居义, 蒋树屏, 郭军, 魏为成, 黄伦海 申请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