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

文档序号:530984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在沉井下部刃脚与锥形底之间设置锁脚;池壁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分次施工;在上部池壁上端的外侧设置托盘,其下端的外侧设置托梁;施工时,先计算出锁脚、托梁和托盘的规格尺寸、配筋以及混凝土强度;再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池壁,然后施工锁脚;之后同时进行托梁与上部池壁施工;再进行池壁外回填砂夹石,然后进行托盘施工;之后进行锥形底挖土及锥形底钢筋混凝土施工;最后施工稳流板、内筒及平台。本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使用了“一锁二拖”技术,施工方便、易操作,施工更安全、更省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沉井法施工锥形底旋流池过量下沉、倾斜、突沉伤人等技术难题。
【专利说明】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锥形底旋流池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冶金工业的连铸和轧钢的水处理系统需配置旋流池,而旋流池直径大,埋设深,属施工难度较大的地下构筑物,旋流池采用沉井法施工具有施工成本低、技术成熟等特点,而针对锥底形旋流池采用沉井法施工锥底形旋流池时,如何保证旋流池锥形底施工时池壁不过量下沉、不倾斜、施工安全才是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现有的技术施工时在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500mm时,停止挖土下沉,在沉井刃脚下合适位置局部挖土设置终沉高程承台,一般至少设置8个承台,对称均匀设置,当沉井与设计标高差100_时,再次停止挖土,依靠沉井自重下沉,来解决过量下沉或倾斜等技术难题;对于锥形底旋流池施工采用此方法不能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因为旋流池锥形底施工还需要往下挖土,挖深过程中出现过沉或突沉发生伤人事故;所以该方法施工从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角度都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施工方便、易操作,施工更安全、更省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沉井法施工锥形底旋流池过量下沉、倾斜、突沉伤人等技术难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在沉井下部刃脚与锥形底之间设置锁脚;池壁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分次施工;在上部池壁上端的外侧设置托盘,其下端的外侧设置托梁;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05]①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出锁脚、托梁和托盘的规格尺寸、以及各自的配筋数量和浇注用的混凝土强度;
[0006]②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池壁,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停止挖土,然后将预埋的池底钢筋调到位,再施工锁脚;
[0007]③同时进行托梁与上部池壁施工;托梁施工时在其底部用混凝土填实;上部池壁施工时预留出托盘钢筋;
[0008]④托梁及上部池壁施工完毕后,进行池壁外回填砂夹石,然后进行托盘施工;
[0009]⑤以上施工完后,进行锥形底挖土及锥形底钢筋混凝土施工;
[0010]⑥最后施工稳流板、内筒及平台。
[0011]进一步,步骤①中所述实际工况的参数包括旋流池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旋流池外筒重量以及施工活荷载。
[0012]进一步,在下部池壁的顶部与上部池壁之间设置止水钢板。
[0013]进一步,步骤②中所述锁脚宽度比下部池壁厚300mm。
[0014]进一步,步骤②中所述锁脚施工时,采用与池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浇筑。
[0015]进一步,步骤③中所述托梁设在高出下部池壁顶端200mm处。
[0016]进一步,步骤③中所述托梁底采用C15素混凝土填实,并找平。
[0017]进一步,步骤④中池壁外回填砂夹石必须分层回填并夯实至托盘以下。
[0018]进一步,步骤④中所述托盘内加设混凝土,且设有双层双向钢筋。
[0019]进一步,步骤⑤中在锥形底挖土前将锁脚宽出下部池壁的部分剔除。
[0020]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1]I)本方法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施工方便、易操作、安全可靠。
[0022]2)本方法中的锥底形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增加了锁脚、托梁、池壁顶部梁下加设的托盘,采用“一锁二托”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地质结构旋流井施工。
[0023]4)本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沉井法施工的旋流池所存在过量下沉、倾斜、突沉伤人等技术难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锥形底旋流池沉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锁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中托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托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_托盘;2_托梁;3_止水钢板;4_下部池壁;5_锁脚;6_锥形底;7_内筒;8_平台;9_上部池壁;10_稳流板;11-刃脚;12_C15素混凝土 ;13_回填砂夹石;14_托盘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30]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如图1至4所示,在沉井下部刃脚11与锥形底6之间设置锁脚5 ;池壁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分次施工;在上部池壁9上端的外侧设置托盘1,其下端的外侧设置托梁2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31]①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出锁脚5、托梁2和托盘I的规格尺寸、以及各自的配筋数量和浇注用的混凝土强度;
[0032]②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池壁4,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停止挖土,然后将池底预埋的钢筋调到位,再施工锁脚5;
[0033]③同时进行托梁2与上部池壁9施工;托梁2施工时在其底部用混凝土填实;上部池壁9施工时预留出托盘钢筋14 ;
[0034]④托梁2及上部池壁9施工完毕后,进行池壁外回填砂夹石13,然后进行托盘I施工;
[0035]⑤以上施工完后,进行锥形池6底挖土及锥形池6底钢筋混凝土施工;
[0036]⑥最后施工稳流板10、内筒7及平台8。
[0037]需要说明的是,步骤①的计算结果应在理论上保证增设的锁脚5使上部池壁9施工时沉井不会下沉;增设的托梁2以及上部池壁9外加设托盘I使锥形池6底施工时整个沉井的池壁不会下沉。
[0038]其中,步骤①中所述实际工况的参数包括旋流池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旋流池外筒重量以及施工活荷载。
[0039]其中,在下部池壁4的顶部与上部池壁9之间设置止水钢板3。
[0040]其中,步骤②中所述锁脚5宽度比下部池壁4的厚度大300mm。这样,锁脚5能充分发挥其支撑沉井池壁的作用,防止沉井池壁过度下沉,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固。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上部池壁9与下部池壁4的厚度是相同的,施工方便,池壁结构稳定。
[0041]其中,步骤②中所述锁脚5施工时,采用与沉井池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烧筑。
[0042]其中,步骤③中所述托梁2设在高出下部池壁4顶端200mm处,结构设计合理,托梁2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0043]其中,步骤③中所述托梁2底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填实,并找平。
[0044]其中,步骤④中池壁外回填砂夹石13必须分层回填并夯实至托盘I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盘I内加设混凝土,且设有步骤③中预留的双层双向的托盘钢筋14。托梁2内也可以加设混凝土,并设双层双向钢筋。这样,大大增强了结构强度,托盘I和托梁2更牢固,充分固定上部池壁9,分散上部池壁9对下部池壁4的压力,减轻沉井的沉降,效果好,使锥形池6底施工时整个沉井的池壁不会下沉。
[0045]其中,步骤⑤中在锥形池6底挖土前将锁脚5宽出下部池壁4的部分剔除,以免影响锥形池6施工。
[0046]本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中,对原沉井增加了锁脚5、托梁2以及托盘1,即使用了“一锁二拖”技术,切实可行,施工方便、易操作,施工更安全、更省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沉井法施工锥形底旋流池过量下沉、倾斜、突沉伤人等技术难题。
[0047]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沉井下部刃脚与锥形底之间设置锁脚;池壁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分次施工;在上部池壁上端的外侧设置托盘,其下端的外侧设置托梁;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出锁脚、托梁和托盘的规格尺寸、以及各自的配筋数量和浇注用的混凝土强度; ②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池壁,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停止挖土,然后将预埋的池底钢筋调到位,再施工锁脚; ③同时进行托梁与上部池壁施工;托梁施工时在其底部用混凝土填实;上部池壁施工时预留出托盘钢筋; ④托梁及上部池壁施工完毕后,进行池壁外回填砂夹石,然后进行托盘施工; ⑤以上施工完后,进行锥形底挖土及锥形底钢筋混凝土施工; ⑥最后施工稳流板、内筒及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实际工况的参数包括旋流池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旋流池外筒重量以及施工活荷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部池壁的顶部与上部池壁之间设置止水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锁脚宽度比下部池壁厚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锁脚施工时,采用与池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所述托梁设在高出下部池壁顶端200mm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所述托梁底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填实,并找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池壁外回填砂夹石必须分层回填,并夯实至托盘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所述托盘内加设混凝土,且设有双层双向钢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底旋流池沉井施工防过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在锥形底挖土前将锁脚宽出下部池壁的部分剔除。
【文档编号】E02D23/00GK104314093SQ20141063765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彭世萍, 张旭亮, 冯彪, 常敬东, 王文龙, 王龙, 杨超, 鲍翰青 申请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