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更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07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盘根更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根更换装置,属于采油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盘根更换装置包括: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中心丝杠、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和壳体;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的盘根的下表面贴合,盘根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壳体。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通过人力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导致盘根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提高盘根更换效率的目的。
【专利说明】盘根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根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光杆盘根盒中的密封部分由扶正环、上压盖、壳体、光杆和盘根组成,光杆上套有下扶正环,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与围绕光杆的盘根连接,盘根与上扶正环连接且扶正环和盘根的直径相等,在扶正环和盘根的外部套有壳体,壳体和上扶正环通过上压盖进行密封。其中,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
[0003]当更换盘根时,需要将盘根从光杆盘根盒中取出。具体地,可以依次卸掉上压盖和上扶正环,用锥子将盘根从光杆和壳体中间挑出。
[000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在长期工作后,盘根可能会由于挤压而变形,导致盘根与壳体接触紧密,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导致盘根的更换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通过人力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导致盘根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根更换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根更换装置,所述盘根更换装置包括: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中心丝杠、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和壳体;
[0007]所述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所述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
[0008]所述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所述光杆的所述盘根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盘根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
[0009]所述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上扶正环、所述盘根、所述下扶正环、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所述壳体。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包括第一圆柱形本体,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孔,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中心丝杠的外螺纹连接;
[0011]从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齿轮啮合。
[0012]可选的,所述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轴承;
[0013]所述轴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中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贴合,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外形成有所述壳体。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包括第二圆柱形本体,从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外形成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用于为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的转动提供动力。
[0015]可选的,所述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上压盖;
[0016]所述上压盖包括圆形本体,所述圆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所述圆形本体的圆柱形孔,所述圆形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圆环,从所述圆环对应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空心圆柱体,延伸有所述空心圆柱体且位于所述空心圆柱体内侧的表面与所述上扶正环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圆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贴合。
[0017]通过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的盘根的下表面贴合,盘根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壳体,通过作用于第二圆锥齿轮上的力促使第二圆锥齿轮转动,第二圆锥齿轮通过与第一圆锥齿轮之间的齿轮啮合传递动力,使得第一圆锥齿轮转动,第一圆锥齿轮通过与中心丝杠之间的螺纹连接传递动力,使得中心丝杠向上移动,中心丝杠带动下扶正环向上移动,最后利用下扶正环的移动带动盘根向上移动,可以快速更换盘根,解决了通过人力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导致盘根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提高盘根更换效率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盘根更换系统包括盘根更换装置和光杆110,该盘根更换装置,包括: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中心丝杠104、第一圆锥齿轮105、第二圆锥齿轮106和壳体107 ;
[0023]中心丝杠104被光杆110贯穿,光杆110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
[0024]中心丝杠104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103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103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I1的盘根102的下表面贴合,盘根102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101的下表面贴合;
[0025]中心丝杠104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103的下表面贴合,使得当中心丝杠104接收到驱动力而向上移动时,可以顶着下扶正环103、盘根102和上扶正环101—起向上移动,达到将盘根102顶出的目的。
[0026]中心丝杠104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105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105与第二圆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第一圆锥齿轮105和第二圆锥齿轮106外形成有壳体107。
[0027]由于第一圆锥齿轮105与第二圆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因此,通过施加在第二圆锥齿轮106上的驱动力,可以带动第一圆锥齿轮105转动。又由于中心丝杠104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105内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转动第一圆锥齿轮105可以使中心丝杠104接收到驱动力而向上移动。
[0028]进一步地,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第一圆锥齿轮105和第二圆锥齿轮106外形成有壳体107,壳体107用于密封上述部件。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装置,通过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的盘根的下表面贴合,盘根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壳体,通过作用于第二圆锥齿轮上的力促使第二圆锥齿轮转动,第二圆锥齿轮通过与第一圆锥齿轮之间的齿轮啮合传递动力,使得第一圆锥齿轮转动,第一圆锥齿轮通过与中心丝杠之间的螺纹连接传递动力,使得中心丝杠向上移动,中心丝杠带动下扶正环向上移动,最后利用下扶正环的移动带动盘根向上移动,可以快速更换盘根,解决了通过人力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导致盘根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提高盘根更换效率的效果。
[0030]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盘根更换系统包括盘根更换装置和光杆110,该盘根更换装置,包括: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中心丝杠104、第一圆锥齿轮105、第二圆锥齿轮106和壳体107 ;
[0031]中心丝杠104被光杆110贯穿,光杆110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
[0032]光杆110是圆柱形本体。中心丝杠104与光杆110之间留有空隙,使得中心丝杠104向上移动时,不会带动光杆110移动。
[0033]中心丝杠104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103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103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I1的盘根102的下表面贴合,盘根102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101的下表面贴合;
[0034]其中,上扶正环101和下扶正环103均是中心位置处形成有圆柱形孔的圆柱形本体,该圆柱形孔的直径大于等于光杆110的直径,使得上扶正环101和下扶正环103可以套在光杆I1上。本实施例中,上扶正环101和下扶正环103可以由黄铜制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
[0035]进一步地,上扶正环101和下扶正环103的中间安装有盘根102,盘根102是密封圈,可以套在光杆110上,用于密封光杆110和油管环形空间,以避免原油溢出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0036]本实施例中,中心丝杠104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103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103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110的盘根102的下表面贴合,盘根102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101的下表面贴合,使得当中心丝杠104接收到驱动力而向上移动时,可以顶着下扶正环103、盘根102和上扶正环101 —起向上移动,达到将盘根102顶出的目的。并且,上扶正环101和下扶正环103还可以固定盘根102。
[0037]中心丝杠104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105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105与第二圆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第一圆锥齿轮105和第二圆锥齿轮106外形成有壳体107。
[0038]由于第一圆锥齿轮105与第二圆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因此,通过施加在第二圆锥齿轮106上的驱动力,可以带动第一圆锥齿轮105转动。又由于中心丝杠104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105内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转动第一圆锥齿轮105可以使中心丝杠104接收到驱动力而向上移动。
[0039]进一步地,上扶正环101、盘根102、下扶正环103、第一圆锥齿轮105和第二圆锥齿轮106外形成有壳体107,壳体107用于保护上述部件。
[0040]可选的,第一圆锥齿轮105包括第一圆柱形本体,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孔,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中心丝杠104的外螺纹连接;
[0041]从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圆台,第一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第二圆锥齿轮106的齿轮啮合。
[0042]其中,第一圆柱形本体的直径大于中心丝杠104的直径。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孔,且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用于与中心丝杠104的外螺纹连接。
[0043]从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圆台。其中,第一圆台的上表面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圆柱形本体直径。第一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第二圆锥齿轮106的齿轮啮合。
[0044]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轴承108。轴承108的内表面与第一圆锥齿轮105中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贴合,轴承108的外表面外形成有壳体107。
[0045]轴承108的内表面与第一圆锥齿轮105中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贴合,轴承108的外表面外形成有壳体107,且第一圆锥齿轮105需要相对于外壳108运动,因此,轴承108用于降低第一圆锥齿轮105与壳体107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
[0046]可选的,第二圆锥齿轮106包括第二圆柱形本体,从第二圆柱形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圆台,第二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第一圆锥齿轮105的齿轮啮合,第二圆柱形本体外形成有驱动设备,驱动设备用于为第二圆柱形本体的转动提供动力。
[0047]为了将外界的动力传输给第一圆锥齿轮105,使第一圆锥齿轮105转动以带动中心丝杠104向上移动,还需要通过第二圆锥齿轮106向第一圆锥齿轮105传递动力。其中,第二圆锥齿轮106包括第二圆柱形本体,从第二圆柱形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圆台,第二圆台的右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圆柱形本体的左表面的直径。
[0048]第二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第一圆锥齿轮105的齿轮啮合,第二圆柱形本体外形成有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的长度小于第二圆柱形本体的长度。其中,驱动设备用于为第二圆锥齿轮106的转动提供动力。比如,通过驱动设备内部的电机转动带动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圆柱形本体转动。
[0049]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驱动设备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人力转动第二圆柱体本体末端为第二圆锥齿轮106的转动提供动力。
[0050]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上压盖109。上压盖109包括圆形本体,圆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圆形本体的圆柱形孔,圆形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圆环,从圆环对应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空心圆柱体,延伸有空心圆柱体且位于空心圆柱体内侧的表面与上扶正环101的上表面贴合,圆环的内表面与壳体107的外表面贴合。
[0051]圆形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圆环,圆环内圆直径大于贯穿圆形本体的圆柱形孔的直径且小于壳体107的外径,圆环外圆直径等于圆形本体的直径。通过上压盖109可以对上扶正环101与壳体107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中心丝杠104、第一圆锥齿轮105和第二圆锥齿轮106处于密闭空腔内,以保证工作环境的相对干净,避免了砂、蜡等物体的卡阻,从而能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
[00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根更换装置,通过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光杆的盘根的下表面贴合,盘根的上表面与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壳体,通过作用于第二圆锥齿轮上的力促使第二圆锥齿轮转动,第二圆锥齿轮通过与第一圆锥齿轮之间的齿轮啮合传递动力,使得第一圆锥齿轮转动,第一圆锥齿轮通过与中心丝杠之间的螺纹连接传递动力,使得中心丝杠向上移动,中心丝杠带动下扶正环向上移动,最后利用下扶正环的移动带动盘根向上移动,可以快速更换盘根,解决了通过人力用锥子把盘根挑出来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导致盘根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提高盘根更换效率的效果。
[0053]另外,通过使位于空心圆柱体内侧的表面与上扶正环101的上表面贴合,圆环的内表面与壳体108的外表面贴合,使得中心丝杠、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处于密闭空腔内,以保证工作环境的相对干净,避免了砂、蜡等物体的卡阻,从而能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
[0054]对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盘根更换装置,工作人员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卸掉上压盖109,开启驱动设备或者手动来转动第二圆锥齿轮106的齿轮轴,转动的第二圆锥齿轮106通过与第一圆锥齿轮105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圆锥齿轮105转动,由于第一圆锥齿轮105的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中心丝杠104的外螺纹连接,所以随着第一圆锥齿轮105的转动中心丝杠104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扶正环103、盘根102和上扶正环101 —起向上移动,顶出盘根102,从而达到更换盘根102的目的。
[0055]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盘根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扶正环、盘根、下扶正环、中心丝杠、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和壳体; 所述中心丝杠被光杆贯穿,所述光杆是采油系统中的部件;所述中心丝杠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扶正环的上表面上与围绕所述光杆的所述盘根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盘根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扶正环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中心丝杠通过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内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上扶正环、所述盘根、所述下扶正环、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外形成有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根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包括第一圆柱形本体,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孔,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中心丝杠的外螺纹连接; 从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根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轴承; 所述轴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中所述第一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贴合,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外形成有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根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包括第二圆柱形本体,从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的侧面形成有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外形成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用于为所述第二圆柱形本体的转动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根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更换装置,还包括上压盖; 所述上压盖包括圆形本体,所述圆形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贯穿所述圆形本体的圆柱形孔,所述圆形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圆环,从所述圆环对应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空心圆柱体,延伸有所述空心圆柱体且位于所述空心圆柱体内侧的表面与所述上扶正环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圆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贴合。
【文档编号】E21B33/03GK204113181SQ201420536649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傅建军, 郑雷, 张正平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