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板明洞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7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桩板明洞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板明洞组合结构,包括桩基础和设于桩基础上方的承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承载板顶部的倒U型明洞结构,所述明洞结构由两块分别设于承载板顶部两外端的侧板和设于两块侧板顶部之间的顶板构成,所述一块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效隔离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且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桩板明洞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隧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粧板明洞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新建铁路(轨道交通)无法和既有铁路(轨道交通)或公路完全隔离,从而在新建线路的施工、运营、维修和养护以及既有线路的运营、维修和养护等阶段,两线相互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有效隔离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且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包括粧基础和设于粧基础上方的承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承载板顶部的倒U型明洞结构,所述倒U型明洞结构由两块分别设于承载板顶部两外端的侧板和设于两块侧板顶部之间的顶板构成,所述一块侧板上开设有通孔。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和顶板为一体化结构。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沿竖向设置在侧板上的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底端延伸至侧板的底端。
[0008]更近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与侧板通过预埋钢筋固定连接。
[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厚度为100?140cm。
[0010]还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和顶板的厚度为20?40cm。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一,通过在新建铁路上设置本粧板明洞组合结构,使既有铁路和新建铁路通过侧板和顶板隔离,减小了新线施工、运营、维修和养护等各阶段对既有线在运营、维修和养护等阶段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其二,在侧板上开设通孔,可使本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内部和外部大气之间保持连通,在火车行驶过程中保持气压恒定,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侧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粧基础1、承载板2、侧板3、顶板4、通孔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包括粧基础1和设于粧基础I上方的承载板2和设于承载板2顶部的倒U型明洞结构。其中倒U型明洞结构由两块分别设于承载板2顶部两外端的侧板3和设于两块侧板3顶部之间的顶板4构成,所述顶板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所述承载板2与侧板3通过预埋钢筋固定连接。所述一块侧板3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为沿竖向设置在侧板3上的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底端延伸至侧板3的底端。
[0017]上述承载板2的厚度为120cm,侧板3和顶板4的厚度为30cm。
[0018]粧基础I的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们和下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粧板明洞组合结构的基础一般为粧基础,粧基础I的粧径的选择根据计算确定。当地质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扩大基础。
[0019]承载板2的作用为承受剪力和弯矩。承载板2的厚度根据计算确定。施工时,先开挖基坑,再铺设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施工承载板。
[0020]倒U型明洞结构的作用为物理隔离,通过预埋钢筋与粧板结构(粧基础和承载板)联结成整体,主要承受风力。上盖“明洞”可结合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做好景观设计。
[0021]本粧板明洞组合结构,通过在新建铁路上设置倒U型明洞结构,使既有铁路和新建铁路通过侧板3和顶板4隔离,减小了新线施工、运营、维修和养护等各阶段对既有线在运营、维修和养护等阶段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
[0022]同时,在靠近既有铁路一侧的侧板3为全封闭,防止抛物,兼顾安防功能;远离既有铁路一侧的侧板3上开设通孔5,可使本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内部和外部大气之间保持连通,在火车行驶过程中保持气压恒定,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呈弧形的顶板4也可使雨水顺势流下,不致堆积导致结构侵蚀,同时顶板4和侧板3连为整体,提高防风能力。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包括粧基础⑴和设于粧基础⑴上方的承载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承载板(2)顶部的倒U型明洞结构,所述倒U型明洞结构由两块分别设于承载板(2)顶部两外端的侧板(3)和设于两块侧板(3)顶部之间的顶板(4)构成,所述一块侧板(3)上开设有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和顶板(4)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为沿竖向设置在侧板(3)上的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底端延伸至侧板(3)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与侧板(3)通过预埋钢筋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厚度为100 ?140cm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板明洞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和顶板(4)的厚度为20?40cm。
【文档编号】E02D27/12GK204200240SQ20142065208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罗世东, 刘振标, 马春, 杜振华, 耿杰, 林文泉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