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相邻导线不通的三角形联系测量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124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相邻导线不通的三角形联系测量法。



背景技术:

矿山测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别于其他测量学,尤其是井下巷道测量,导线测量是它的唯一性,因此控制点的连贯性成为井下施工控制的特性。

随着本矿山服务年限的增加以及采矿方法的改进,老旧巷道中控制点的脱落、人工假底对巷道顶板控制点的破坏,导致导线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大大影响了测量工作的开展。

矿山建设基本遵循边采矿、边探矿的原则,测量控制点一旦被破坏,整体导线网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了尽可能的获取最多的矿量和更安全的采矿方式,矿山多采用先进的“人工假顶无矿柱充填”采矿方法,这种方法对生产和安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这种方法对测量控制网的破坏也很大,沿脉控制网由于要做“人工假顶”巷道顶部控制点均被破坏,因此使导线网断开无法使用,在井下巷道(尤其是老旧巷道)的测量中,经常会碰到以下情况:导线点被破坏、掉落或者巷道支护引起的导线点不通视的情况发生。近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了不损失矿量和创造更加安全的采矿环境,矿山采用了先进的“人工假顶无矿柱充填”采矿方法,这种方法对生产和安全的效率提高明显,但由于此法要将沿脉巷道顶部做成假顶,因此对设置在巷道顶部的测量控制点破坏严重,对以后的测量及其他用到控制点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相邻导线不通的三角形联系测量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通视的两个已知导线点之间增加一个连接点,使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形成以连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2)测量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的水平距离、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

3)用正弦定理推算出另外两个锐角,经过平差使之满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值反算出两个已知点的方位角,由此方位角推算出连接点的方位角;

4)根据已知点到连接点的方位,距离和已知点的坐标推算出连接点的坐标,再由连接点的坐标和连接点到另一个已知点的方位和距离推算出另一个已知点坐标进行复核,然后进行精度估算,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本发明采用简洁而又精准的方法,不影响生产。作为日产2000吨矿石的生产车间,其巷道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因测量而占用巷道的时间,并且可以快速解决井下施工的进度,同时也减轻了井下测绘人员的工作量。

采用本发明方法仅需要1小时左右就可完成以往1—2个工作日的测量工作量。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问题而且提高了施工和生产的效率,并且降低了因测量而占用巷道的时间,符合“技术上可行,精度上允许,经济上合理”的测绘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下相邻导线不通的三角形联系测量法的平面实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下相邻导线不通的三角形联系测量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通视的两个已知导线点之间增加一个连接点,使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形成以连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2)测量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的水平距离、连接点与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

3)用正弦定理推算出另外两个锐角,经过平差使之满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值反算出两个已知点的方位角,由此方位角推算出连接点的方位角;

4)根据已知点到连接点的方位,距离和已知点的坐标推算出连接点的坐标,再由连接点的坐标和连接点到另一个已知点的方位和距离推算出另一个已知点坐标进行复核,然后进行精度估算,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下面以千米井矿区725中段某段平巷实测图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一:如图1所示,图中27'至29号点为已知点,且不通视;在这两点之间布置未知点B,使得27'-B、29-B通视,形成三角锁。

步骤二:实测图中的未知点B与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β角,实量B-27'和B-29的水平距离,表1为测量记录表。

表1测量记录表

步骤三:用正弦定理推算出两个锐角,经过平差使之满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值反算出两个已知点的方位角,由此方位角推算出“未知点”的方位角。

f 已知:27'、29为已知点,B为未知点。

f 27'点坐标:(x=5633.639 y=4850.495)

f 29点坐标:(x=5642.174 y=4876.538)

f ∠β=162°05′29″

f L27'-29=27.406 L27'-B=24.766 LB-29=2.752

f 根据正弦定律:

f sinα= LB-29×sinβ/L27'-29

f ∠α=1°46′10″

f sinγ= L27'-B×sinβ/L27'-29

f ∠γ=16°08′01″

f 角度平差

f α+β+γ=1°46′10″+162°05′29″+16°08′01″=179°59′40″

f ⊿=179°59′40″-180°=-0°00′20″

f α=1°46′10″+0°00′05″=1°46′15″

f β=162°05′29″+0°00′10″=162°05′39″

f γ=16°08′01″+0°00′05″=16°08′06″

步骤四:根据已知点到连接点的方位,距离和已知点的坐标推算出连接点的坐标,再由连接点的坐标和连接点到另一个已知点的方位和距离推算出另一个已知点坐标进行复核,然后进行精度估算,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经过精度计算,将实测后的坐标值与原坐标值进行对比,满足精度要求。

f Δx=5633.640-5633.639=0.001m

f Δy=4850.502-4850.495=0.007m

f Fx=Δx/L27'-29=1/24000

f Fy=Δy/L27'-29=1/3500

f 以上均满足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本发明解决了井下导线测量中不通视的两点测量及计算坐标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