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33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喷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



背景技术:

对开挖面采用喷射混凝土防护是隧道、地铁、人防等地下工程常用的方法,喷射混凝土有干喷与湿喷之别。干喷是将水泥、砂、碎石、粉体速凝剂先混合均匀,用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地下工作面,并在喷出口附近与拌合水混合,然后喷射到开挖面上;湿喷是将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集中拌合成湿料,运送到开挖面附近,通过压浆泵送至喷嘴,在喷嘴附近与液体速凝剂混合,然后再喷射到开挖面上。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干喷工艺的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及回弹情况较严重,设备小,操作灵活,适合于单次混凝土量较小的情况。湿喷工艺的喷射速度较低,水灰比增大,混凝土的初期强度亦较低,设备较大,操作不太灵活,但回弹情况有所改善,材料配合易于控制,工作效率较干拌法为高,适合于单次混凝土量较大的情况。当围岩情况较差时,单次开挖的工程量一般较小,需要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单次喷射混凝土的量也就比较小,此时,湿喷就不如干喷方便。

采用干喷工艺时,干料与拌合水在喷嘴附近交汇,却难以混合均匀,喷出来的混凝土夹杂着一定量的干粉,喷射混凝土的匀质性不高,内部宏观缺陷较多。同时,管内气压高达5~6MPa,而管口外气压只有0.1MPa,管口的瞬间气压降低,空气夹杂着干粉和水汽发生体积快速膨胀,使得喷射混凝土作业面附近粉尘含量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严重影响了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现有的干喷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提高干料与拌合水的混合均匀程度,并降低作业期间环境中的粉尘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包括彼此相连的拌合水分流器和喷杆,拌合水分流器包括壳体、水量调节开关及分流器主体,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水量调节开关的定位孔,水量调节开关安装在该定位孔处,分流器主体设置在壳体内部,分流器主体的内部中空,分流器主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周螺旋分布的出水孔。

所述分流器主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出水孔的螺旋轨迹相同的挡水板,挡水板的横断面呈圆弧状,挡水板与分流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配合形成过水间隙,挡水板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正对所述定位孔。

所述喷杆包括主喷杆,所述主喷杆和壳体之间通过定位机构相连。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螺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卡箍,各卡箍的外缘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各定位凸起上均开设有与定位螺栓相适配的螺栓孔,其中一个卡箍套置在主喷杆的末端外侧,另一个卡箍套置在壳体的前端外侧,两个卡箍通过定位螺栓相连。

所述主喷杆与壳体的相连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喷杆还包括副喷杆,副喷杆安装在主喷杆的前部,副喷杆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各所述通气孔均沿副喷杆的轴向开设。

所述副喷杆的外径大于主喷杆的外径。

所述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还包括拌合水输送管和干料输送管,拌合水输送管与上述水量调节开关相连,干料输送管与所述拌合水分流器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延长了拌合水与干料的接触时间,分流器上的出水孔呈圆周布置,使得拌合水与干料全角度接触,并缓解了管内外气压的骤然降低而引起的气体膨胀。在提高干料与拌合水的混合均匀程度的同时,降低了作业期间环境中的粉尘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流器主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分流器主体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剖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其中,

1、拌合水分流器 11、壳体 11.1、定位孔 12、水量调节开关 13、分流器主体 13.1、出水孔 13.2、进水口 13.3、挡水板 2、主喷杆 3、副喷杆 31、通气孔 4、卡箍 41、定位凸起 42、螺栓孔 5、定位螺栓 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包括彼此相连的拌合水分流器1和喷杆,拌合水分流器1包括壳体11、水量调节开关12及分流器主体13,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水量调节开关12的定位孔11.1,水量调节开关12安装在该定位孔11.1处,分流器主体13设置在壳体11内部,分流器主体13的内部中空。所述用于提高干喷混凝土混合均匀度并降低粉尘的设备还包括拌合水输送管和干料输送管,拌合水输送管与上述水量调节开关12相连,干料输送管与所述拌合水分流器1相连。

所述分流器主体1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周螺旋分布的出水孔13.1,拌合水经水量调节开关12、汇入壳体11内表面与分流器主体13外表面之间的空腔内,拌合水沿分流器主体13的外表面流动,并通过出水孔13.1进入分流器主体13内部,并与干粉混合。

所述喷杆包括主喷杆2,所述主喷杆2和壳体11之间通过定位机构相连。所述主喷杆2与壳体11的相连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三个定位螺栓5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卡箍4,各卡箍4的外缘分别设置有三个定位凸起41,各定位凸起41上均开设有与定位螺栓5相适配的螺栓孔42,其中一个卡箍4套置在主喷杆2的末端外侧,另一个卡箍4套置在壳体的前端外侧,两个卡箍4通过定位螺栓5相连。

所述喷杆还包括副喷杆3,副喷杆3安装在主喷杆2的前部。所述副喷杆3的外径大于主喷杆2的外径。副喷杆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1。各所述通气孔31均沿副喷杆3的轴向开设。通气孔31的设置缓解了喷杆内外气压的骤然下降而引起的气体膨胀。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分流器主体13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出水孔13.1的螺旋轨迹相同的挡水板13.3,挡水板13.3的横断面呈圆弧状,挡水板13.3与分流器主体13的外表面之间配合形成过水间隙,挡水板13.3上开设有进水口13.2,进水口13.2正对所述定位孔11.1。拌合水经水量调节开关12、进水口13.2汇入挡水板13.3,拌合水沿挡水板13.3与分流器主体13的外表面间的过水间隙流动,通过出水孔13.1进入分流器主体13内部,挡水板13.3和出水孔13.1的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拌合水从一端直接进入所导致的水压偏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