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152阅读:1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捞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偏心注水井在进行分层测试时用来投捞井下堵塞器的工具,具体为一种投捞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偏心配水器是根据油层不同吸水能力进行分层定量注水的井下工具之一。正常注水时,封隔器的胶皮筒处于张开状态,把油层分成若干注水层段。各注水层段中的堵塞器,靠支撑体的台阶,直径为坐于工作筒主体偏孔内,凸轮卡于偏孔上部扩张部位,堵塞器上下两组四道盘根封住偏孔出液孔。注入水经滤网,通过水嘴、密封段出液槽、偏孔出液孔进入油管环形空间后,注入目的层。分层注水量由水嘴直径大小来控制。如发现水嘴直径不合适,可用投捞工具随时更换。但是,目前使用的提挂式投捞工具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提挂式投捞工具主爪是靠凸轮锁机构锁合的,它是凸轮面与主爪前端面之间的磨擦力锁合。这种锁合容易造成仪器在下放中,由于仪器与油管内壁之间的碰撞,容易造成凸轮向下反转,使得主爪前端进入凸轮侧面的凹槽中,打开主爪,误捞其它层位。这种锁合容易造成凸轮与主爪自动锁合,影响投捞成功率。增加了测试调配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主爪与打捞头连接靠的是螺钉固定,主爪与打捞头之间的间隙,因测试的磨损或加工时的偏差,容易造成主爪与打捞头连接后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而是向外上翘,构成一定的夹角。这样会造成仪器在下放中在油管内遇阻或是捞不住水嘴。增加了测试调配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③导向爪由于没有凸轮锁机构,而是靠主体凹槽内的调整螺钉支撑。仪器在下放中导向爪与油管内壁碰撞,容易造成导向爪的角度变化,而造成仪器在偏心配水器支架上的遇阻,投捞不上堵塞器。增加了测试调配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目前,国内注水井5-1/2”套管的内径为124mm,此套管内径用的配水器多为外径为115mm的。正常情况下5-1/2”套管的内径为124mm,114mm的配水器在下放、起出的过程中是很顺利的;然而有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套管,由于受地层运动影响,井柱会受压迫变形;再由受井下腐蚀性液体的长时间浸蚀,套管某些部位会被腐蚀而造成穿孔,此时为保证整个管柱的密封就需要在被腐蚀的穿孔部位再由人工贴补一段套管内径为88mm,井下工具特别是配水器,水力锚的径向尺寸排列矛盾突出,而且现有配水器存在投捞不准确的问题,目前贴补套管的内径一般为88mm左右;所以当受套管及套管补贴的情况下,常用型的115mm的配水器不能通过变形和贴补段套管。

因此目前设计的有直径小于88mm的偏心配水器,适用于套管直径变小的情况,油田小套管分层注水管住工艺中,采用常规结构的投捞器,投捞器中的主爪和导向爪设置在投捞器的一侧,在通过偏心配水器时,用力偏大就会直接通过偏心孔,导致投捞堵塞器的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小直径偏心配水器在油田小套管分层注水管住工艺中,采用常规结构的投捞器,投捞堵塞器的成功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投捞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投捞器,包括投捞器主体,在投捞器主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绳帽和倒锥体,在投捞器主体上连接有主爪和导向爪,主爪和导向爪均由设置在投捞器主体上的凸轮机构调整,主爪设置在导向爪的下端,主爪和导向爪相对于投捞器主体对称设置。

凸轮机构包括与投捞器主体铰接的凸轮,在投捞器主体上设置有凸轮高度调整装置。

凸轮高度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凸轮下方的丝堵Ⅰ,丝堵Ⅰ与投捞器主体铰接。

投捞器主体上设置有导向爪角度调整装置和主爪角度调整装置。

导向爪角度调整装置和主爪角度调整装置分别为设置在投捞器主体上丝堵Ⅱ和丝堵Ⅲ,丝堵Ⅱ设置在导向爪的前端下方,丝堵Ⅲ设置在主爪的前端下方。

主爪包括主爪机构和打捞机构,主爪机构与打捞机构铰接,打捞机构上设置有防倾斜调整丝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爪和导向爪相对于投捞器主体对称设置的方案,适用于小直径偏心配水器,在进入配水器时,下方的主爪通过之后,在力大的情况下,上方对称设置的主爪会卡在配水器内,不会直接通过,提高了投捞器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图3是凸轮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剖视图。

图5是图3A-A剖视图。

其中,1是绳帽;2是导向爪;3是主爪;4是打捞连接头;5是豆瓣销座;6是豆瓣销;7是打捞头;8是口袋;9是倒锥体;10是凸轮;11是凸轮板把;13是钢球;14是弹簧Ⅰ;15是投捞器主体;16是丝堵Ⅰ;17是螺栓;18是丝堵Ⅱ;19是弹簧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投捞器,包括投捞器主体15,在投捞器主体1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绳帽1和倒锥体9,在投捞器主体15上连接有主爪3、导向爪2和口袋8,主爪3和导向爪2均由设置在投捞器主体15上的凸轮机构调整,主爪3设置在导向爪2的下端,主爪3和导向爪2相对于投捞器主体15对称设置。

凸轮机构包括与投捞器主体15通过螺栓17铰接的凸轮10,凸轮10上铰接有凸轮板把11,凸轮10上设置有长孔,长孔内设置有弹簧Ⅰ14和钢球13,投捞器主体15上设置有与钢球13配合的圆孔,在投捞器主体15上设置有凸轮高度调整装置。

凸轮高度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凸轮10下方的丝堵Ⅰ16,丝堵Ⅰ16与投捞器主体15铰接。丝堵Ⅰ16设置在凸轮10与主爪3靠近的位置,如图1所示,丝堵Ⅰ16位于螺栓17和丝堵Ⅱ18之间。当主爪3闭合时,若主爪3相对于投捞器主体15还有一个倾斜,说明凸轮10的位置有一些低,需要上调一些,此时就可以通过丝堵Ⅰ16来调整凸轮10的高度。若导向爪2闭合时,导向爪2在弹簧Ⅱ19的作用下相对于投捞器主体15有一个倾斜,导向爪2处的凸轮10调整原理与主爪3处相同。

投捞器主体15上设置有导向爪角度调整装置和主爪角度调整装置,防止在主爪3和导向爪2闭合时候的闭合效果不好。

导向爪角度调整装置和主爪角度调整装置分别为设置在投捞器主体上丝堵Ⅱ18和丝堵Ⅲ,丝堵Ⅱ18设置在导向爪2的前端下方,丝堵Ⅲ设置在主爪3的前端下方,丝堵Ⅱ18位于导向爪2与凸轮10接触的一端,用于调节导向爪2的闭合效果。主爪3处的丝堵Ⅲ与丝堵Ⅱ18作用相同。

主爪3包括主爪机构和打捞机构,主爪机构与打捞机构铰接,打捞机构上设置有防倾斜调整丝堵。打捞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打捞连接头4和打捞头7,打捞连接头4和打捞头7通过豆瓣销6和豆瓣销座5连接,在主爪机构与打捞机构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斜面,打捞连接头上设置有与斜面垂直的孔,孔内设置有防倾斜调整丝堵,用于调整打捞机构相对与主爪机构的角度。现有技术中也有用于调整打捞机构角度的装置,但是效果并不好,在主爪3打开时,不能保证打捞机构与投捞器主体15平行,导致投捞时效果并不好。本实用新型采用防倾斜调整丝堵,通过限位的方式限制打捞机构向外倾斜,使主爪3打开时,打捞机构保持与投捞器主体15平行的状态,投捞效果比较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