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65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内外大部分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藏内可开采的原油的深度持续增加,低产井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迫切的需要长冲程、低冲次的抽油机,而传统游梁式抽油机若增加冲程、降低冲次,会导致其结构体积和重量成倍增加,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大,所以游梁式抽油机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油田的需求,研制新型无游梁式抽油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包括底座、刹车装置、摆线针轮减速器、大胶带轮、小胶带轮、电机、胶带、机械换向装置、抽油杆、皮带天车轮、让位机构、钢丝绳天车轮、钢丝绳、平衡块、机架、宽皮带、联轴器、传动滚筒。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减速器、机械换向装置、机架、刹车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传动滚筒、皮带天车轮、钢丝绳天车轮,所述皮带天车轮与所述传动滚筒之间设置有宽皮带,所述钢丝绳天车轮与所述传动滚筒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所述抽油杆与所述宽皮带末端连接,所述平衡块与所述钢丝绳末端连接,所述机械换向装置与所述传动滚筒之间由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大胶带轮与所述小胶带轮之间由胶带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机械换向装置由曲柄、连杆、扇形齿轮、摇杆、圆柱齿轮和外壳体组成,其中曲柄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扇形齿轮固定连接,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摇杆的作用是保证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不变,并构成一行星轮系,外壳体的作用是保护所述机械换向装置的曲柄摇杆换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新型纯机械换向装置,结构简单,换向可靠,在此特殊曲柄摇杆换向机构中,曲柄轴扭矩曲线波动小,基本消除了负扭矩,使抽油机在正常抽汲过程中运行更平稳,且将特殊的曲柄摇杆换向机构放入外壳体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采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能够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减速效率高,可以满足抽油机的低冲次要求,且该减速器具有高效的传动效率、大范围的传动比、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且电机不换向,实现了效率高、可靠性高、长冲程、低冲次、承受载荷大、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换向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包括底座1、刹车装置2、摆线针轮减速器3、大胶带轮4、小胶带轮5、电机6、胶带7、机械换向装置8、抽油杆9、皮带天车轮10、让位机构11、钢丝绳天车轮12、钢丝绳13、平衡块14、机架15、宽皮带16、联轴器17、传动滚筒18。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刹车装置2、电机6、减速器3、机械换向装置8、机架15,所述机架15上设置有皮带天车轮10、钢丝绳天车轮12、传动滚筒18,所述皮带天车轮10与所述传动滚筒18之间设置有宽皮带16,所述钢丝绳天车轮12与所述传动滚筒18 之间设置有钢丝绳13,所述抽油杆9与所述宽皮带16末端连接,所述平衡块 14与所述钢丝绳13末端连接,所述机械换向装置8与所述传动滚筒18之间由所述联轴器17连接,所述大胶带轮4与所述小胶带轮5之间由胶带7连接。

上述结构中机械换向装置8包括曲柄18、连杆19、扇形齿轮20、摇杆21、圆柱齿轮22、外壳体23。曲柄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扇形齿轮固定连接,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摇杆的作用是保证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不变,并构成一行星轮系,摇杆轴的作用是使连杆和扇形齿轮刚性连接,外壳体的作用是保护特殊的曲柄摇杆换向机构。

工作原理:电动机输出动力经皮带传动及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后带动机械换向装置中的曲柄单向旋转,换向装置中的扇形齿轮、摇杆及圆柱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将扇形齿轮的摆动转化成圆柱齿轮的大摆角摆动,圆柱齿轮带动传动滚筒一同摆动,从而带动皮带和抽油杆上下往返运动,达到抽油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