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348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属于手持钻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户外挖掘树坑、电杆坑时,普遍使用铁锹等挖掘工具人工进行挖掘,这种施工方法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开挖后的的坑深浅不一,需要实时测量以保证立杆坑深度达到要求,开挖的立杆坑形状不规则,填埋后立杆稳固度不高。遇到较硬的土质,开挖速度缓慢,造成人力的不均衡使用。目前使用的一些地钻主要是电动机驱动,但是在户外寻找电源是个难题,因此限制了电机地钻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所挖坑的质量、能提高劳动效率并且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包括发动机固定架、安装于发动机固定架上方的发动机,与发动机固定架固定连接分布于两侧的扶手一和扶手二,位于发动机固定架下方与发动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钻头;发动机固定架的下端面设置距离感应器并与显示屏连接;所述钻头为绞龙式钻头,钻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使用销轴和开口销紧固;发动机的油箱通过软管与副油箱连通,副油箱的出油口设置油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钻头的螺旋升角为18°~2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距离感应器为激光测距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距离感应器为红外线测距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钻头顶部有通孔,发动机的输出轴尾部有通孔。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地钻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适合在大型机械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地钻钻头与发动机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销轴和开口销紧固,拆卸方便,连接紧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中钻头螺旋升角选取20°~24°,可以保证挖坑时的掘进速度,排土时有尽可能少的土回落至坑中,同时能保证土在排出坑外时不被抛的太远。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地钻设置了测距装置,能够实施测量挖坑的深度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帮助施工人员及时了解坑的深度,保证坑的实际深度与设计深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软管与副油箱连通,保证发动机能够长时间运行,方便了户外挖坑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钻头与发动机连接示意图;

图3是发动机示意图;

图4是钻头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2、发动机固定架,31、扶手一,32、扶手二,4、钻头,5、销轴,6、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测量深度装置的手持地钻,用于开挖深度为0.5~1.8m的坑,尤其适用于户外、山地等大型机械不易到达的地方。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地钻包括发动机固定架2、安装于发动机固定架2上方的发动机1,与发动机固定架2固定连接分布于两侧的扶手一31和扶手二32,位于发动机固定架2下方与发动机1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钻头4。钻头4顶部有通孔,发动机1的输出轴尾部有通孔,钻头4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使用销轴5和开口销6紧固。发动机1使用螺栓与发动机固定架保持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固定架2的下端面设置距离感应器并与显示屏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可以为激光测距器,也可以为红外线测距器。距离感应器将测量得到的数值展示在显示屏上供施工人员参考,以便控制挖坑深度。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钻头4为绞龙式钻头,将钻头4的螺旋升角设置为18°~25°,具体如图4所示。在该角度范围内可以保证挖坑时的掘进速度,排土时有尽可能少的土回落至坑中,同时能保证土在排出坑外时不被抛的太远,方便回填。该设置使手持地钻在保证挖坑质量的前提下,整体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1的油箱通过软管与副油箱连通,副油箱的出油口设置油泵,副油箱放置在地钻附近的地面上,油泵将副油箱里面的油供给发动机使用。该设置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油的携带量,能够保证发动机能够长时间运行,方便了户外挖坑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将发动机1和扶手一31、扶手二32紧固在发动机固定架2上,其中发动机1位于发动机固定架2上方,扶手一31和扶手二32位于发动机固定架2两侧。选用螺旋升角为20°的绞龙式钻头4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连接,将钻头4顶部的通孔与发动机1输出轴尾部的通孔对齐,将销轴5穿过连接处的通孔,将开口销6插入销轴5尾部的孔内,并将开口销6尾部扳开。

使用时,首先确定所需开挖的坑的位置并做标记,然后使用所述手持地钻在指定位置开挖立杆坑。在挖坑过程中实时注意显示屏上显示的坑的深度,待钻头4开挖深度达到指定数值时挖掘完成,退出手持地钻,清理立杆坑中遗留的土。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地钻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以及拆装运输,适合在大型机械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施工。

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整体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