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补风筒破口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603发布日期:2018-07-07 21:51阅读:15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补风筒破口的工具。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各掘进工作面多为5.0×3.5米的全锚巷道,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一台主风机工作,一台副风机备用。局部通风机功率为2×45KW与2×55KW,双极风机供风,额定供风量为800m³/min。使用的风筒为直径1米柔性橡胶双返边阻燃风筒。要求风筒吊挂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米,用铁丝吊挂在锚网支护下,逢环必挂,主副风机吊挂高度一致,主副风机风筒连接处使用Y型风筒,风筒吊挂及维护由各队组负责管理。

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对风筒造成损坏,特别是在风筒拐弯处及巷道物料堆放处。当风筒出现破口后要视损坏程度进行更换或修补。修补为胶水粘补,需要对风筒破口处进行清除污渍,保证风筒粘合处干净,干燥,风筒破口大于100mm时必须先用针线缝补清洁擦拭,且补丁粘贴后要及时压紧15分钟以上方能完好不开裂。但直径1米运行中的风筒由于风压较大,且是柔性圆形,补丁及时压紧工作不好完成。再者风筒实际吊挂位置较高,风筒破口出现位置不确定性,当破口出现在靠巷道侧时,需要使用高梯子,而梯子不能压到风筒上,要二人扶梯子,一人进行粘补,梯子上影响正常作业。当破口出现在靠煤墙帮时,运行中的风筒多与煤墙间空隙很窄,需要使用梯子并将身体探入,修补极为困难。给破口粘补工作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与困难,破口粘补工作需要重复多次,甚至好几天。为此制作风筒补破口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风筒修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快补风筒破口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补风筒破口的工具,包括束紧带,束紧带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互为子母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宽度与束紧带的宽度相同,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端部分别设有滚动管,其中,第二卡扣距离滚动管1cm处设有可调节的螺丝。

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三个相互平行的横板,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侧板垂直连接,相对于滚动管的一侧设有卡板。

所述横板等间距布置。

所述卡板上设有紧固孔。

所述束紧带的长度为4m。

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之间的距离为3.05m。

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长度均为7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2. 本实用新型缩短了风筒破口修补时间,节约了功效,减少劳动强度。

3. 本实用新型对风筒破口的修补效果好,提高了风筒使用率,同时减少了风筒漏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束紧带;2-第一卡扣;3-第二卡扣;4-滚动管;5-螺丝;6-侧板;7-横板;8-卡板;9-紧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快补风筒破口的工具,包括束紧带1,束紧带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2,第一卡扣2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3,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互为子母扣,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的宽度与束紧带1的宽度相同,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的端部分别设有滚动管4,其中,第二卡扣3距离滚动管4的1cm处设有可调节的螺丝5。螺丝5用于控制滚动管4动作从而约束束紧带1的行程。

所述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6、三个相互平行的横板7,横板7的两端分别与侧板6垂直连接,相对于滚动管4的一侧设有卡板8。

所述横板7等间距布置。

所述卡板8上设有紧固孔9。

所述束紧带1的长度为4m。

所述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之间的距离为3.05m。大于3.05m处安装会造成束紧带1收缩行程不够,无法起到收缩拉紧风筒的作用。

所述第一卡扣2和第二卡扣3的长度均为7cm。

风筒内的风流在风筒破口处有一个向外的压力,可在破口处给补丁施加一个足够向内的压力,同时利用风筒的柔性特点,使用略大于破口的压板在破口处形成局部平面完成补丁的及时压紧工作。压板利用束紧带1固定在风筒破口补丁上,可长期固定。人员在修补风筒时,使用本实用新型,仅需对破口进行清理污渍,补丁抹胶,压板固定,就能完成风筒破口修补。

制作宽度为10厘米、15厘米方形压板。当运行风筒产生破口后,对破口进行清理污渍,补丁抹胶,将束紧带1绕过风筒穿过两个卡扣,利用滚动管4活动性用力拉紧束紧带将压板固定在破口补丁上方,扭动调节的螺丝5压紧控制束紧带1。风筒破口修补工作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